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环境制度约束下中国工业经济能源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7 11:35
   近20年来,能源问题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中国当前的能源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资源约束日益加剧;能源效率有待提高,节能降耗任务艰巨;能源消费结构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提高能源效率是解决这些难题的必经之路。 本论文以研究中国工业能源效率这一中心问题为出发点,运用生产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能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理论知识,利用非参数DEA方法建立全要素框架下的能源效率模型,利用不同层面数据,分别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工业能源效率进行评价,并运用计量模型对能源效率差异进行解释,寻求能源效率背后诸多因素的影响机制、方向和大小,从而为节能减排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本论文与现有能源效率研究最大区别在于,吸收环境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将污染物纳入全要素生产率框架,从而在一个新的视野下考察能源效率。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工业能源效率,如何测度能源效率?——在第1章绪论中,本文从中国能源的供给、需求、利用效率以及环境压力等方面,阐述了中国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能源效率的改善与提高。同时介绍了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方法。 什么是能源效率,如何测度能源效率,以及影响能源效率的可能因素有哪些?——在第2章对能源相关的理论以及现有的能源效率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概括,理清能源效率研究的脉络。接着,在第3章对当前常用的单要素能源效率模型以及本文将要采用的基于DEA方法的全要素能源技术效率模型、全要素能源经济效率模型和全要素能源相对效率模型进行介绍和评述。 在国际上,中国的能源效率处于怎样的位置?——为了弄清楚中国能源效率在国际上的地位和水平,第4章对此进行了研究,运用DEA方法的全要素能源技术效率模型,对世界上96个国家(地区)1980-2007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全要素能源技术效率非常落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的规模效率低下,而规模效率低下的根源在于财政分权制度下的地方竞争与市场分割,以及工业化过程中的过度资本深化。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工业耗能和污染排放占到全国总水平的70%以上,因此,研究我国能源和环境问题,必然要研究工业能耗和污染排放。第5章利用我国工业36个行业1999-2007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各行业综合环境因素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结果表明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普遍较低且两级分化严重,而产权结构、规模、资本深化、能源结构等因素影响着我国工业行业间能源效率的差异。进一步地,在第6章,我们利用我国28个省级1999-2008年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性及成因,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省际间工业能源效率存在呈现较大的地区差异性。地区工业经济结构(规模结构、所有制结构和要素禀赋)、人均生活水平、技术因素、能源结构、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可以较好地解释这种地区能源效率的差异性。 我国工业在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两大困境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第7章,针对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的协调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就当前焦点问题——美国“碳关税”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分析,提出其应对之策。 我国工业经济的节能减排潜力到底有多大?完成“十一五”规划中的两个约束目标可行吗?——在第8章利用我国工业37个行业2005-2007年面板数据,对各行业的节能、减排潜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工业行业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从理论上讲,“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到2010年能耗下降20%、污染物排量总量下降10%的目标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
【学位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224;F424;F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J];节能与环保;2005年06期

2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3 涂正革;;全要素生产率与区域工业的和谐快速发展——基于1995~2004年28个省市大中型工业的非参数生产前沿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12期

4 齐建国;;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节能减排目标分析[J];财贸经济;2007年10期

5 尹宗成;丁日佳;江激宇;;FDI、人力资本、R&D与中国能源效率[J];财贸经济;2008年09期

6 ;Impact Factors of Energy Productivity in China: An Empirical Analysis[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7年02期

7 师博;张良悦;;我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2期

8 彭水军;包群;;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5期

9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10 齐志新;陈文颖;吴宗鑫;;工业轻重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童光荣邋童光毅;[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魏楚;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贺胜兵;考虑能源和环境因素的中国省级生产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13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813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f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