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交易市场电力行业配额分配现状以及对安徽省的建议
【文章目录】:
1 研究背景
2 目前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配额初始分配方法概况
2.1 北京
2.2 天津
2.3 广东
2.4 深圳
2.5 上海
2.6 湖北
2.7 其他省市
3 对安徽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初始配额分配的建议
3.1 根据企业实际碳排放量变化配额计算方法
3.2 分配方法上使用基准线法与其他方法结合
3.3 适当发放有偿配额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维花;;“十三五”时期浙江碳交易市场建设重点[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36期
2 舟丹;;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进展[J];中外能源;2017年12期
3 王国飞;;怎样规避碳交易市场风险?[J];环境经济;2015年Z3期
4 李倩芝;;我国碳交易市场现状及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04期
5 ;欧盟碳交易市场出现波折[J];纸和造纸;2013年01期
6 ;区域性碳交易市场试水[J];中国船检;2013年02期
7 李闻芝;;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3年内有望建成 石化业碳减排加速迈向市场化[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4年08期
8 ;北京市碳交易市场向个人开放[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5年01期
9 王新民;董珂;;非试点地区碳交易市场建设研究[J];科技视界;2015年24期
10 沈阳;;欧盟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与现实思考[J];金融经济;2017年2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玉;基于要素相依性的碳交易市场风险集成度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2 陈欣;中国碳交易市场价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吉宗玉;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和路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4 荆克迪;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机制设计与国际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5 孙兆东;中国碳金融交易市场的风险及防控[D];吉林大学;2015年
6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刘航;中国清洁发展机制与碳交易市场框架设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8 韩国庆;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交易机制构建博弈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9 王陟昀;碳排放权交易模式比较研究与中国碳排放权市场设计[D];中南大学;2012年
10 刘建梅;经济新常态下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协调应用政策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月;碳交易市场体系比较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夏欢;全国性碳交易市场构建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6年
3 王丽;中国区域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及实践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年
4 左宇;中国区域碳交易市场的原理及实践[D];暨南大学;2014年
5 方堃;中国碳交易市场价格驱动因素及其关联效应的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6 安小东;碳交易市场效率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8年
7 赵晨;基于CGE模型的我国碳交易市场行业选择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
8 戈棨琛;中欧碳价影响机理、波动趋势及市场风险对比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9年
9 刘颖欣;EUA期货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启示[D];厦门大学;2018年
10 刘璐娜;我国碳交易市场溢出效应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39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839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