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退出中的国际原油定价机制变化及其地缘影响
【部分图文】:
这种国家角色观念的转变,直接反映在美国对国际原油定价机制的政策转变中。虽然美国曾深度参与现行国际原油定价机制构建,但美国依据原油消费国身份设计的以维护国际原油市场稳定,特别是原油供应稳定为目标的现有国际原油定价机制规则,与它追求的新的利益取向及角色定位不符。在这套机制中,重要因素欧佩克及其衍生的“欧佩克+”限制了美国。“欧佩克+”是现今最重要的产油国间机制,也是国际原油定价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主要产油国对原油贸易、市场、价格等制定规则、协调立场的主要平台。美国作为非“欧佩克+”产油国,同样受到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欧佩克+”产量调节与政策协调的影响。在“独立者”的角色观念指导下,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从现有国际原油定价机制特别是生产国制定的产量调节协议等规则中脱身的“退出政策”。美国对国际原油定价机制,特别是产油国产量调节机制的态度从合作转向冷淡,拒绝扮演过去“调解者”的角色。同时,美国要影响国际原油定价机制,使之向有利于实现美国“能源优势”的方向发展,美国的“退出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在特朗普上台后的油价下降动荡时期,美国没有加入“欧佩克+”减产协议,反而采取鼓励增产的政策,并多次公开指责欧佩克“操纵油价”。2016-2020年,包括23个主要产油国在内的“欧佩克+”先后达成3次减产协议以减少市场供应,希望提升国际油价。在前两次减产协议执行期间,美国的原油产量不降反升,成为事实上的搅局者,致使“欧佩克+”减产协议效果不佳。2020年,美国虽然表示支持“欧佩克+”的减产协议,却并未与“欧佩克+”进行减产协调,只从本国能源利益出发,实行了有限的减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秋红;;国内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的探讨[J];煤气与热力;2013年03期
2 聂光华;;三种模式下我国天然气行业上游定价机制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年10期
3 冯跃威;;狼烟四起的原油定价权之争[J];能源;2019年11期
4 蔡鑫磊;;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及其路径选择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5 郝继开;;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问题研究[J];价格月刊;2013年10期
6 殷建平;杨瑞;;美国天然气定价机制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年07期
7 张海滨;;目前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07期
8 于静霞;;完善我国原油定价机制的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年03期
9 杨波;;中国现行石油定价机制及其弊端分析[J];价格月刊;2014年02期
10 聂光华;;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东;我国争夺国际原油定价权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07年
2 王希茨;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天然气定价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王彩鹃;我国石油定价机制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叶茜;国际原油定价权缺失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曹琛;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6 刘华富;原油净进口国的定价权探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杨晶晶;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小林;基于复合成本性态的天然气管输定价模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7年
9 龚承柱;基于需求响应的天然气分时定价仿真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10 闫旭;我国石油定价机制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39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839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