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8 00:08
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提高地方产业的竞争优势,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使新增的产业竞争优势因素大于淡化、退出的竞争优势因素,是保持产业持续竞争力的基础。产业集群的创新,包括主体、相关的产前、产后及支持性产业。通过集群的创新,使集群内部各环节协调发展,保持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是发展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 本文以产业集群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统计分析的方法,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框架,构建了从整体上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模型,分析了发展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转变增长方式,提升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思路,并完善其对策。 本文分析了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对农业结构调整、“三农”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作用;分析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要求;并分析、论证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的粗放型特征及其产生问题的原因,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确立发展目标和措施奠定了基础。 在借鉴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产业集群研究中的薄弱部分及对产业集群整体的研究功能不足,以及对相关及知识性产业研究的薄弱点,提出要通过整体创新(即第一层次的集群主体,第二层次的前向、后向产业,第三层次的支持性产业),提升集群的综合竞争力的建议。 提出了“培育和发展有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三个重点”,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重点培育在国内外有竞争优势的米业、豆业、乳业等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重点培育和发展大型绿色食品原料基地。 分析了绿色食品发展的阶段及对应这一阶段的对策,特别是发展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的迫切性,以及在发展大企业集团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要处理好与农户的利益关系,与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关系,以及与政府的关系。 提出了加快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要加强政府导向、制度创新和薄弱环节的建设:第一、要加强产业政策的导向和扶持力度,以及加强各级政府在其中的作用;第二、要转变观念和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培育条件、优化环境,特别是要加强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发展,以促进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提出要依托黑龙江省的科教优势,加强产学研的一体化,助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并提出了科教优势转变为生产力的建议。 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靠统筹协调的政策导向和有效的措施,促进其健康、持续的发展。
【学位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426.8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1.2.1 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2.2 国内研究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1.2.3 发展趋势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方法
1.3.1 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3.2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3.3 统计分析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本文的基本框架结构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绿色食品概述
2.1.1 绿色食品概念
2.1.2 绿色食品的标准与标志
2.1.3 绿色食品的特征
2.1.4 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的异同
2.2 产业集群理论
2.2.1 产业集群的诱因理论
2.2.2 产业集群的发展理论
2.2.3 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理论
2.2.4 产业集群的作用机理
2.2.5 产业集群的分类
2.2.6 产业集群理论在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中的应用
2.3 竞争优势理论
2.3.1 生产要素
2.3.2 需求条件
2.3.3 相关和支持产业的表现
2.3.4 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
2.3.5 机会角色
2.3.6 政府角色
2.4 产业组织理论
2.4.1 关于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2.4.2 SCP理论的主要内容
2.4.3 产业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经验与借鉴
3.1 国内外经验与借鉴
3.1.1 国外有机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3.1.2 政策导向与市场管理
3.1.3 市场准入条件
3.1.4 认证组织与标准
3.2 国内经验与借鉴
3.2.1 莱阳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经验
3.2.2 沂水镇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纵向配套扩张型做法
3.2.3 金乡绿色大蒜产业集群的市场导向型运作的做法
3.3 启示与借鉴
3.3.1 对产、加、销各环节的宏观调控与管理
3.3.2 认证组织、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
3.3.3 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
3.3.4 加大科技支撑与智力支持
3.4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4.1 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优势条件
4.1.1 优良的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
4.1.2 大企业集团发展及所在的行业优势
4.1.3 良好的科教基础
4.1.4 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
4.1.5 已有的发展基础和品牌信誉
4.2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特点与问题
4.2.1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历程
4.2.2 发展的特点
4.3 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3.1 政策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
4.3.2 相关、支持性产业与企业的联系不够密切
4.3.3 企业规模偏小,对产业集群发展拉动作用不强
4.3.4 营销网络需进一步加强
4.3.5 产业国际化水平低
4.4 本章小结
5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要求
5.1 对不同转变增长方式的分析
5.1.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
5.1.2 先行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
5.1.3 旧型工业化道路(早期的增长方式)
5.1.4 先行工业化国家现代经济增长中效率提高的主要源泉
5.1.5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点
5.2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上的表现
5.2.1 存在问题
5.2.2 对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
5.2.3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粗放型增长的表现形式
5.3 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建议
5.3.1 转变观念和考核指标体系
5.3.2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完善绿色食品集群发展机制
5.3.3 积极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
5.3.4 以服务贸易促进绿色食品贸易
5.3.5 加大科技进步促进增长方式转变
5.4 本章小结
6 提升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目标、模式与措施
6.1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
6.1.1 培育和强化在区域及全国有竞争优势的“三个重点”
6.1.2 加强营销网络建设
6.1.3 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6.2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模式:龙头企业牵动型
6.2.1 确立龙头企业牵动型模式的依据
6.2.2 要协调好的几个主要关系
6.3 加速发展的主要措施
6.3.1 加强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和扶持力度
6.3.2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绿色意识
6.3.3 培育条件,优化环境
6.3.4 加强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建设
6.3.5 加快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发展
6.3.6 通过集群创新,转变增长方式
6.4 依托黑龙江省的科教优势提升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竞争力—以哈尔滨市为例
6.4.1 科教优势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6.4.2 促进科教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建议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45493
【学位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426.8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1.2.1 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2.2 国内研究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1.2.3 发展趋势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方法
1.3.1 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3.2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3.3 统计分析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本文的基本框架结构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绿色食品概述
2.1.1 绿色食品概念
2.1.2 绿色食品的标准与标志
2.1.3 绿色食品的特征
2.1.4 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的异同
2.2 产业集群理论
2.2.1 产业集群的诱因理论
2.2.2 产业集群的发展理论
2.2.3 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理论
2.2.4 产业集群的作用机理
2.2.5 产业集群的分类
2.2.6 产业集群理论在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中的应用
2.3 竞争优势理论
2.3.1 生产要素
2.3.2 需求条件
2.3.3 相关和支持产业的表现
2.3.4 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
2.3.5 机会角色
2.3.6 政府角色
2.4 产业组织理论
2.4.1 关于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2.4.2 SCP理论的主要内容
2.4.3 产业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经验与借鉴
3.1 国内外经验与借鉴
3.1.1 国外有机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3.1.2 政策导向与市场管理
3.1.3 市场准入条件
3.1.4 认证组织与标准
3.2 国内经验与借鉴
3.2.1 莱阳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经验
3.2.2 沂水镇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纵向配套扩张型做法
3.2.3 金乡绿色大蒜产业集群的市场导向型运作的做法
3.3 启示与借鉴
3.3.1 对产、加、销各环节的宏观调控与管理
3.3.2 认证组织、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
3.3.3 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
3.3.4 加大科技支撑与智力支持
3.4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4.1 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优势条件
4.1.1 优良的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
4.1.2 大企业集团发展及所在的行业优势
4.1.3 良好的科教基础
4.1.4 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
4.1.5 已有的发展基础和品牌信誉
4.2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特点与问题
4.2.1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历程
4.2.2 发展的特点
4.3 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3.1 政策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
4.3.2 相关、支持性产业与企业的联系不够密切
4.3.3 企业规模偏小,对产业集群发展拉动作用不强
4.3.4 营销网络需进一步加强
4.3.5 产业国际化水平低
4.4 本章小结
5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要求
5.1 对不同转变增长方式的分析
5.1.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
5.1.2 先行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
5.1.3 旧型工业化道路(早期的增长方式)
5.1.4 先行工业化国家现代经济增长中效率提高的主要源泉
5.1.5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点
5.2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上的表现
5.2.1 存在问题
5.2.2 对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
5.2.3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粗放型增长的表现形式
5.3 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建议
5.3.1 转变观念和考核指标体系
5.3.2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完善绿色食品集群发展机制
5.3.3 积极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
5.3.4 以服务贸易促进绿色食品贸易
5.3.5 加大科技进步促进增长方式转变
5.4 本章小结
6 提升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目标、模式与措施
6.1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
6.1.1 培育和强化在区域及全国有竞争优势的“三个重点”
6.1.2 加强营销网络建设
6.1.3 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6.2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模式:龙头企业牵动型
6.2.1 确立龙头企业牵动型模式的依据
6.2.2 要协调好的几个主要关系
6.3 加速发展的主要措施
6.3.1 加强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和扶持力度
6.3.2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绿色意识
6.3.3 培育条件,优化环境
6.3.4 加强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建设
6.3.5 加快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发展
6.3.6 通过集群创新,转变增长方式
6.4 依托黑龙江省的科教优势提升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竞争力—以哈尔滨市为例
6.4.1 科教优势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6.4.2 促进科教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建议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锦峰;刘俊;舒兰;苏春江;;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化模式及发展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年08期
本文编号:2845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845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