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卫星运营企业规模经济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8 17:27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部分,卫星运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年来,国际卫星运营业追求规模经济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卫星运营企业的规模瓶颈,已经随着全球卫星运营业的规模化趋势和国家发展需要而日益突出。当前,转变发展模式、追求规模经济日益成为我国卫星运营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根据规模经济的一般原理,结合我国卫星运营企业的具体情况,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卫星运营企业规模经济问题,对我国卫星运营企业的未来发展和国家卫星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规模经济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判定规模经济存在性、计算规模经济区间、评价实现规模经济的能力和环境并据此提出实现对策。计量模型、评价模型和数据分析是研究规模经济问题的主要工具和方法,而现有的研究无论是在内容的系统性和深度上,还是在研究方法的先进性上均存在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没有专门对卫星运营企业规模经济的特殊规律进行具体分析;卫星运营企业规模经济性得到国际公认但缺乏实证依据,没有建立数学模型证明规模经济的存在性;传统的规模经济计量模型普遍采用静态分析和建模方法、涉及变量少而且单一,难以描述和反映所研究问题的复杂性、动态性和非线性特征;传统的规模经济评价方法只注重考察企业追求规模经济这一经济行为的结果,而不考察行为的能力和环境,不利于全面深入的分析卫星运营企业实现规模经济过程中各种内外界因素所起到的作用;缺乏面向企业的、来源于实证分析的、从广义和微观层面上提出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 针对以往卫星运营企业规模经济研究和传统规模经济计量方法的不足之处,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动力学结合静态模型的建模方法、专家问卷调查法和图表分析法,基于规模经济理论、一般系统论和系统动力学理论进行基础分析,对卫星运营企业规模经济的存在性判定、区间测度、实现的能力环境评价、实现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进行基础研究。以国内外卫星运营业发展现状、业务介绍和卫星运营企业投入产出分析为基础,界定卫星运营企业规模经济的概念,分析其规模经济性及动力学机制。 其次,判定存在性。通过建立卫星运营企业规模经济存在性的C—D生产函数判定模型和Translog成本函数判定模型,基于Space News公布的全球卫星运营商排名情况汇总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求解模型参数,计算判定规模经济存在性的关键指标——投入产出弹性和规模弹性系数,从数学上论证规模经济的存在性,为国际上已经公认的卫星运营业规模经济性提供有力的证据。 第三,测度区间。运用系统动力学结合静态模型的建模方法,利用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以及总体规模经济三个指标检验规模经济,用Vensim PLE软件建立仿真模型测度卫星运营企业规模经济区间。 第四,评价能力环境。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结构和要素建立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模糊数学方法建立评价模型,用专家问卷调查法采集基础数据对我国卫星运营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能力和环境进行评价。 最后,提出实现对策。基于规模经济区间测度结果和我国卫星运营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能力和环境评价结果,提出我国卫星运营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对策,对我国卫星运营领域实现产业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224;F426.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卫星运营领域的相关研究现状
        1.2.2 规模经济的相关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卫星运营企业规模经济的基础研究
    2.1 国内外卫星运营业发展现状
        2.1.1 全球卫星运营业发展现状
        2.1.2 我国卫星运营业发展现状
    2.2 卫星运营企业的概念和投入产出分析
        2.2.1 卫星运营企业的概念和业务介绍
        2.2.2 卫星运营企业的投入和产出分析
    2.3 卫星运营企业的规模经济性分析
        2.3.1 规模经济企业的基本特征
        2.3.2 卫星运营企业具有规模经济性的原因
        2.3.3 卫星运营企业规模经济概念的界定
    2.4 卫星运营企业规模经济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基础分析
        2.4.1 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规模经济的原因和可行性
        2.4.2 卫星运营企业规模经济的动力学机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卫星运营企业规模经济的存在性判定
    3.1 存在性判定的内涵和必要性
    3.2 存在性判定模型的建立
        3.2.1 C—D判定模型
        3.2.2 Translog判定模型
    3.3 存在性判定的结果
        3.3.1 基于C—D判定模型的判定结果
        3.3.2 基于Translog判定模型和2006 年截面数据的判定结果
        3.3.3 基于Translog判定模型和不同规模企业数据的判定结果
    3.4 存在性判定的结论及启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卫星运营企业规模经济区间的测度
    4.1 卫星运营企业规模经济的系统动力学分析框架
        4.1.1 卫星运营企业规模经济系统的内涵
        4.1.2 系统结构
        4.1.3 系统要素
        4.1.4 SD结构框图
    4.2 卫星运营企业规模经济系统的要素
        4.2.1 能力子系统的要素
        4.2.2 环境子系统的要素
    4.3 测度模型的基础性分析
        4.3.1 测度模型的基本原理
        4.3.2 因果关系图
        4.3.3 原因树分析
        4.3.4 SD流图
    4.4 测度模型的建立
        4.4.1 测度模型的变量
        4.4.2 方程模型
    4.5 我国卫星运营企业规模经济区间的测度及结果分析
        4.5.1 基础数据
        4.5.2 仿真及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卫星运营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能力和环境评价
    5.1 评价的必要性和原则
        5.1.1 评价的必要性
        5.1.2 评价原则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性分析
        5.2.1 评价指标的内涵和功能
        5.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和范围
        5.2.3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方法
    5.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3.1 确定指标体系的层次
        5.3.2 确定变量层指标
        5.3.3 确定指标体系的结构
    5.4 评价模型的建立
        5.4.1 确定评语集
        5.4.2 确定基层指标的评判向量
        5.4.3 确定各层级指标权重
        5.4.4 确定指标评价值
    5.5 计算及结果分析
        5.5.1 基础数据
        5.5.2 计算
        5.5.3 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卫星运营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对策
    6.1 从实证分析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6.1.1 从实证分析结果中发现的问题
        6.1.2 实现规模经济的对策分析
    6.2 加快卫星运营业整合和促进卫星产业链内互动式发展
        6.2.1 通过重组和整合形成具有适度经营规模的卫星运营企业
        6.2.2 促进卫星产业链行业间的良性互动和一体化协调发展
    6.3 着力提高卫星运营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能力
        6.3.1 积极推进卫星产业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及应用的推广
        6.3.2 提升营销能力和服务水平以保持盈利和持续发展能力
        6.3.3 注重空间轨位和频率资源储备以夯实规模化经营的基础
    6.4 抓紧培育卫星运营企业规模化发展的环境
        6.4.1 健全和完善鼓励我国卫星运营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6.4.2 进一步扩大国内卫星运营服务的市场范围和领域
        6.4.3 鼓励和支持卫星运营企业多种方式募集资金和融资
        6.4.4 提高国产卫星技术水平和市场综合竞争力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卫星运营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能力和环境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2 卫星运营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能力和环境评价问卷统计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晔;田涛;;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石化企业规模和技术有效性实证分析[J];当代石油石化;2011年02期

2 任娜;赵旸;;基于规模经济的汽车货运站场发展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11年24期

3 陈慧莎;;安徽九华山景区旅游产业链的构建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1年06期

4 马勤;刘青松;;企业成长模式探析——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6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程广仁;卫星运营企业规模经济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田志刚;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划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3 何元贵;中国汽车企业规模经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楚序平;中国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孙建华;供水设施的区域共享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张继彤;小企业产业分布规律与集群化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7 吕竺笙;企业并购中的利益博弈与协调[D];复旦大学;2005年

8 张斌;新经济下的网络兼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黄涛;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志强;中国商业银行并购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郝府祥;重庆市中小型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途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冯昊宁;陕西省道路货物运输规模经济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4 梁罗跃;重化工业的集聚规模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5 朱国宾;多校园管理的困境及解决途径[D];天津大学;2008年

6 杨文育;新世纪上海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郭奕岍;中国汽车行业的反垄断法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永蕊;财务管理理论在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朱娟;农户散养奶牛规模经济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10 刘其安;我国钢铁业市场结构、企业规模与企业效率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46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846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7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