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欧洲跨国电力市场的输电机制与耦合方式

发布时间:2020-10-26 03:59
   中国电力市场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发电侧市场集中度大、清洁能源消纳困难等现实矛盾亟待通过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解决,借鉴和参考欧洲跨国电力市场的运行经验对于中国下一步建设统一电力市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面向中国推进统一电力市场所面临的跨省区通道容量如何分配、输电成本如何回收以及省内外交易如何衔接等问题,针对性地研究了欧洲跨国电力市场的输电管理机制及市场耦合机制。其次,以欧洲电力交易所EPEX SPOT为例,描述了耦合市场的交易流程和交易衔接方式。最后,结合中国当前电网建设背景及市场运行实际,基于欧洲跨国电力市场运行经验,提出推进统一电力市场的意见和建议。
【部分图文】:

框架图,电力市场,欧洲,市场


欧洲跨国电力市场是通过跨国输电网的运营及市场联合出清将多个国家的电力市场联结在一起。截至2019年,欧盟电力系统已覆盖36个国家及43个输电网运营商(transmission system operator,TSO)[6],基本建成了从年度到实时的跨国市场运行,市场框架如图1所示,包括跨国中长期市场、日前耦合市场、日内耦合市场以及跨国平衡市场。1.1 跨国中长期市场

补偿机制,跨境交易,成本,机制


如图2所示,ITC机制的收入来自各国依据跨境交易电量占比缴纳的费用,以及未参与ITC协议的第三国所支付的系统输电费[13],用以补偿所有国家TSO输电损耗成本,以及ITC协议国的输电基建成本。1)ITC机制的收入。

方向图,跨境交易,功率,区域


ITC基金减去基建成本费用即为输电损耗补偿总费用,由输电协会TSO-E计算对比各国TSO有、无跨境交易时的系统损耗,按照各国损耗占比来分配。举例来讲,区域A向区域B购买电力LBA,实际功率由区域B经过区域C、D到达区域A,如图3所示,此时区域C及区域D由于区域A、B之间的跨境交易,可能导致自身输电网络阻塞。对比无跨境交易的网损情况,区域C、区域D内TSO将得到相应输电损耗的补偿。据TSO-E发布的输电损耗核算报告,2018年ITC基金总额为2.565亿欧元,输电损耗成本为1.565亿欧元,补偿了欧洲35个国家共计3.9 TWh的输电损耗。综合各国TSO在ITC基金中支付、补偿的费用,瑞士得到的ITC补偿最多,共获得2075.2万欧元的净收益;意大利支出的补偿最多,支付了2584.9万欧元[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小松;张建华;刘宗歧;;中国电力市场改革模式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S2期

2 李璨;郭铭;曹志恒;乔凯;;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综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02期

3 杜松怀;美国加州电力危机对电力市场改革的影响[J];农村电气化;2001年07期

4 包小千;杨思韫;;中东欧国家电力市场改革分析与借鉴[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年24期

5 王丹莉;;浅析电力市场改革对电网规划的影响[J];技术与市场;2017年04期

6 高茜;;豫西集团搭乘电力市场改革快车 四个月实现节创400多万元[J];中国军转民;2017年06期

7 常碧玉;;当前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思考[J];技术与市场;2017年05期

8 宋轩;李玉英;;国外电力市场改革进程对中国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17年09期

9 冷媛;陈政;欧鹏;王庆红;蒙文川;;英国最新电力市场改革法案解读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能源;2014年04期

10 高明;;电力市场改革,路在何方[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3年1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胜杰;适应于电力市场改革过渡期的节能发电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恺杰;基于CGE模型的我国电力市场改革政策模拟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年

2 奥玛(Yasar Omer);土耳其电力市场改革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年

3 刘伟国;基于配售分开的竞争性电力市场设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4 贾芳;山东省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政府监管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20年

5 曹娜;备用辅助服务市场的交易决策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车建;我国电力市场改革对电力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7年

7 皮文博;并网电厂辅助服务综合评估系统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海彬;我国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9 刘家林;基于电力市场改革的电力期权研究[D];重庆大学;2019年

10 钱开余;电力市场改革和电量采购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564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8564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6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