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8 14:10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雄安新区的设立又为京津冀协同带来新的发展内涵和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质与核心是产业协同和深度融合,须依靠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具体而言,涉及到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企业活动创新与关联等方面的规划与重构。因此,进一步理顺京津冀产业发展链条,加快推进区域内和区域间产业对接协作,形成合理的区域间产业布局,贯通产业内和产业间上下游联动机制,紧密对接产业规划,避免同构性、同质化发展,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积极探讨和亟待解决的议题。论文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以“一大板块、两大产业、三大区域”为研究对象,即:京津冀协同板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两大产业;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三大区域,通过“现象——机制——效应——因素——路径”的研究脉络进行贯穿,以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区域内和区域间发展现状为切入点,通过静态和动态的研究视角分析,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宏观空间布局,中观产业链调整和微观企业间协作与创新活动三个层面进行探讨。首先,以“现象”研究为导入。通过整体和部分分析方法,具体研究京津冀三地区域内和区域间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现状,提出制造业存在产业同构现象、生产性服务业梯度差异明显等问题。其次,以“机制”研究为支撑。从空间布局的宏观视角,提出从产业协同到产业集聚,再到空间布局优化的逻辑机理;从产业关联的中观角度,提出从产业垂直关联到产业协同的作用机理;从企业活动微观角度,提出企业间知识关联促进创新活动、提高协作水平的微观机理。第三,以“效应”研究为解题突破。从京津冀区域内和区域间部分和整体角度,以及动态和静态分析两个维度,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计量关系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两产业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京津冀两产业之间协同存在非均衡性特征。使用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对京津冀三地两产业细分行业特征进行了分析。第四,以“因素”研究将问题深化。为了将问题研究引向深入,提出京津冀两产业协同的七个驱动因素;使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京津冀区域内和区域间两大产业间协同发展程度,研究表明天津两产业的耦合协调度高于北京、河北省,总体均处于中级协调水平。使用面板模型对驱动因素进行实证,以进一步解释京津冀两产业的产业关联程度还不够充分,存在阻碍其协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原因。最后,以“路径”研究为落脚点。从基于城市空间维度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基于产业链维度强化价值链协同演进、基于企业知识关联维度塑造企业间协同网络等三个层面提出协同思路和方式,依据前期研究成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两产业协同发展对策。
【学位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F719;F427
【部分图文】:

生产性服务业,北京市,比重,年均增长速度


图 4.3 2015 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细分产业比重4.2.2 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分析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八个细分领域的产值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产值从2010 年的 471.01 亿元增加到 2015 年的 720.72 亿元,实现年均增长速度为 8.8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产值从 2010 年的 135.45 亿元增加到 2015 年的 220.49亿元,实现年均增长速度为 10.46%;批发和零售业产值从 2010 年的 836.84 亿元增加到 2015 年的 1950.71 亿元,实现年均增长速度为 22.18%;住宿、餐饮业产值从 2010年的 131.84 亿元增加到 2015 年的 230.28 亿元,实现年均增长速度为 12.44%;金融业产值从 2010 年的 461.2 亿元增加到 2015 年的 1422.28 亿元,实现年均增长速度为34.73%;房地产业产值从 2010 年的 308.73 亿元增加到 2015 年的 550.86 亿元,实现年均增长速度为 5.0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产值从 2010 年的 152.88 亿元增加到 2015年的 632.29 亿元,实现年均增长速度为 52.2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产值从 2010 年的 236.39 亿元增加到 2015 年的 620.26 亿元,实现年均增长速度为27.06%。从增速来看,位于前三位的是租赁和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

生产性服务业,天津市,比重


河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续表天津 a1 a2 a3 a4 a5 a6 a7 a82012 632.1 172.1 1463.89 194.52 756.5 411.46 277.57 332.72013 683.56 176.61 1680.33 222.18 1001.59 449.65 334.72 383.612014 675.02 196.14 1902.52 241.34 1202.04 519.37 520.73 510.652015 720.72 220.49 1950.71 230.28 1422.28 550.86 632.29 620.26均增速 8.84% 10.46% 22.18% 12.44% 34.73% 13.07% 52.26% 27.06%资料来源:2011-2016 年《天津统计年鉴》从图 4.4 可知,2015 年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细分产业比重来看,位于前三位的是批发和零售业占 31%;金融业占 22%;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占 11%;可见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细分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型产业占据大头,而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只占 3%。

制造业结构,北京市,制造业


图 4.6 北京市制造业结构 天津制造业结构分析津制造业细分部门中,产值最高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其次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位于第三名的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按照分类中,产值位于首位的是中技术制造业。再从图 4.7 中,天津制造业:中技术制造业占 60%、高技术制造业占 32%、低技术制造业占 8%。中津市制造业中占比最高,与天津市定位打造高端制造业基地仍存在差距制造业的服务水平和能力,进而提升竞争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民乐;安同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5年12期

2 张林;李雨田;;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系统耦合机理及耦合协调度研究[J];南方金融;2015年11期

3 刘雪芹;张贵;;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路径与策略[J];中国流通经济;2015年09期

4 王兴鹏;桂莉;;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22期

5 安树伟;肖金成;;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的“困境”与河北的“角色”[J];广东社会科学;2015年04期

6 杜君君;刘甜甜;谢光亚;;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嵌入关系及协同路径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14期

7 曹海军;;新区域主义视野下京津冀协同治理及其制度创新[J];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8 陈耀;;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省会城市提升的战略思考[J];经济与管理;2015年02期

9 马俊炯;;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合作路径研究[J];调研世界;2015年02期

10 杨汝岱;;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经济研究;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胡丹;我国产业梯度转移及其调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尹新哲;基于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产业系统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许冠南;关系嵌入性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张凯;京津冀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徐孝勇;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小琴;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与江西的经济发展[D];南昌大学;2005年

2 杨桃珍;产业转移与中国区域经济梯度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601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8601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4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