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市场的内外部联系、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研究
【学位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224;F416.2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基本概念与研究范畴
1.2.1 内外部联系
1.2.2 价格发现
1.2.3 风险管理
1.3 文献综述
1.3.1 石油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协整关系
1.3.2 石油价格与天然气价格的协整关系
1.3.3 石油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1.3.4 石油市场与美元市场的关系
1.3.5 石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1.3.6 石油市场的风险测度
1.3.7 石油市场的风险对冲
1.3.8 现有研究评述
1.4 问题的提出
1.5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石油市场的内外部联系:价格、收益率与分位数
2.1 引言
2.2 次贷危机影响下石油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协整关系
2.2.1 随机单位根与随机协整
2.2.2 数据说明
2.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2.3 石油价格与天然气价格的非线性协整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2.3.1 非线性协整检验方法
2.3.2 数据说明
2.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2.4 交互作用模式下油价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2.4.1 异方差识别法
2.4.2 数据说明
2.4.3 实证结果及分析
2.5 石油市场与美元市场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
2.5.1 CAViaR 模型与风险的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方法
2.5.2 数据说明
2.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石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变化特征与影响机理
3.1 引言
3.2 机制转换协整检验与价格发现贡献
3.2.1 改进的机制转换协整检验
3.2.2 永久短暂模型与价格发现贡献
3.3 数据说明
3.4 石油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变化特征
3.4.1 机制转换协整检验结果
3.4.2 VECM 模型与价格发现贡献
3.5 价格发现功能变化的影响机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石油市场的风险测度:CAViaR 模型的发展与应用
4.1 引言
4.2 基于贝叶斯 CAViaR 模型的油价风险分析
4.2.1 CAViaR 模型与贝叶斯 CAViaR 模型
4.2.2 数据说明
4.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4.3 石油期货收益率的分位数建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3.1 模型与方法
4.3.2 数据说明
4.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石油期货对冲比率的模型选择:交互作用与模型风险
5.1 引言
5.2 交互作用模式下 OLS 对冲比率的估计偏误
5.2.1 OLS 对冲比率
5.2.2 交互作用与 OLS 对冲比率的估计偏误
5.2.3 反馈效应检验
5.2.4 数据说明
5.2.5 实证结果及分析
5.3 结构 BEKK 模型与石油期货对冲比率
5.3.1 结构 BEKK 模型
5.3.2 数据说明
5.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5.4 石油期货对冲比率的模型选择
5.4.1 对冲比率与对冲绩效
5.4.2 数据说明
5.4.3 实证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与创新点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简历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意翔;成金华;汪涛;;石油期货:中国石油安全的“双刃剑”[J];特区经济;2006年09期
2 郑亚秋;;石油期货在我国石油安全战略中的效用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5期
3 肖辉,吴冲锋,鲍建平,朱战宇;伦敦金属交易所与上海期货交易所铜价格发现过程[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4年06期
4 傅坤山;胡敏;;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J];价值工程;2009年05期
5 张有根;石油经营要直面竞争 敢于挑战[J];现代管理科学;2003年02期
6 王子鸣;;做市商制度: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尝试与探索[J];中国货币市场;2004年10期
7 贾金思;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石油行业的影响[J];银行家;2005年09期
8 ;信息世界[J];山西财税;2006年03期
9 孙永生;;国际石油市场将继续打造油价新高——2006年2季度国际石油市场述评及3、4季度展望[J];当代石油石化;2006年07期
10 吉瑶;薛逢源;童行伟;;不同趋势下沪深300股指期货与指数之间的关联性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磊;石油市场的内外部联系、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陈学胜;A、H股市场信息传递及交叉上市股票价格发现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许金华;石油市场结构性转变与价格驱动机制演变过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吕永琦;商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与投机泡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祁国中;我国期货市场功能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于静淼;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与风险规避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7 马丹;限价订单市场价格发现动态过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齐明亮;中国期货市场效率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鲁万波;基于特征变量的中国股票市场微观结构数量研究:日内模式、持续时间与价格发现[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10 郑仲民;金融资产价格跳跃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艳艳;我国主要农产品期货价格发现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吕洁;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向鹏;双重上市公司A股和H股的价格发现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苟国平;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谢高强;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李兵;我国石油市场与兵团石油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7 刘晓超;中国农产品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王向明;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丁永升;我国白糖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王杨;中国沪深300指数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0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860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