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9 15:46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生态状况日益严峻的形势下,于20世纪80年代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共识。迄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关于资源可持续发展中许多问题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有待于深化。近几年,随着国内石油需求的迅速增长,油气供需矛盾的日显突出,石油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的大幅提高以及石油价格的持续攀升,国内关于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日益受到政府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安全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深入研究中国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确保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运用资源经济学理论、油气地质理论、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分析了不可再生资源的特征,提出了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深入分析了影响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从供给、利用和安全三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深刻揭示了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矛盾。 论文深入分析了世界石油、天然气的资源状况及未来供求态势。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在2020年以前世界油气资源和供给完全可以满足全球油气需求的结论。论文分析了国际油气资源状况和供求发展对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建立灰色系统模型对中国的石油、天然气供给和需求进行了定量预测,分析了中国未来的资源保障程度,进而从供给和利用两个方面对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论文提出了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方针和目标。构建了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体系,指出该体系包括:油气资源可持续供给体系、油气资源可持续利用体系、油气安全战略储备体系,并对这三个子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文提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的七大战略措施即:实施国内勘探开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外油气资源战略、科技创新战略,以保障油气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实施节能战略、能源替代战略和石油消费与环境协调发展战略,以确保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施油气资源战略储备,以应对油气中断,规避油价风险。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F426.22
【部分图文】:

世界经济增长,石油消费,增长率,变化趋势


第3章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内涵及现状分析的原因,这一系数是呈下降趋势,但经济长仍然是影响油气供求的重要因素。实践也证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油气消费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经济的发展又为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财力支持,客观上又有利于油气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

产量变化趋势,中国石油,难采储量,储量


图3.21950一2000年中国石油产量变化趋势Fig3.2VariationofChinesePetroleumoutPutrfom1950to2000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2一2001年5.国内低品位资源利用率低。截止2003年底,全国已探明未动质储量52.9亿吨,除部分待动用以外,未动用难采储量达47.4亿计,这些未动用难采储量中,落实储量为36.1亿吨,待落实储亿吨,待核销储量5.1亿吨。已探明未动用难采储量主要集中在大、大港、胜利和长庆等油区。在未动用储量中,低渗透储量为,稠油储量9.1亿吨,约占全部难动用储量的74%[39]。尽快动用资源,是实现我国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2油气资源利用现状1.我国石油消费正处在快速增长期(见图3.3),并且未来20年快速增长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油气消费大体经历了两个阶一1990年,石油消费处于平稳增长阶段。消费量从1978年的909长到1990年的11486万吨,年均增长199吨,年均递增2.0%;1,,

趋势图,消费增长,中国石油,趋势


第3章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内涵及现状分析2.石油消费强度高,利用效率低。从每千美元GDP的石油消费量(石油消费强度)来看,西欧、北美和亚洲发达国家一般为0.05一0.1。而我国2000年为.02,2001年为0.19,相当于美国80年代初的水平。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汽车油耗太大。2002年我国汽车发动机每公里油耗比发达国家高出10%一20%,平均单车年耗油的实际值为2.28吨,比美国高10%一20%,比日本高一倍[40]。此外,油田和石化企业自用油比例大、不合理用油没有受到严格控制和石油主要消费行业的用油管理不到位等,都是造成我国石油消费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目前各油田自用原油平均约占石油产量的2%左右。按此计算,国内石油产量1.6亿吨时,油田自用原油就消耗300多万吨。而油田各类锅炉用的原油其实基本上都可用煤或天然气替代。诸如此类不合理用油的现象没有受到严格控制再加上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了我国石油消费量大的问题。亿吨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晓龙;;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尹栋梁;;石油石化国际工程构建及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年14期

3 张远东;;不可更新地下水及其管理探析[J];水利发展研究;201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远胜;中韩油气产业国际合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照青;基于目标规划的河北省能源消费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佳琦;我国一次能源供应结构的系统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4 谢应华;基于改进熵值法对新疆石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5 温广明;全馏分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赵伟;我国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7 杨金保;石油企业软实力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6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876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6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