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建筑业碳排放强度差异的统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12:09
本文关键词:区域建筑业碳排放强度差异的统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建筑业是我国各行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产业,但其伴随的高耗能、高碳排放特征已经成为阻碍行业健康发展的桎梏。在当前碳减排背景下,减排责任的划分最终将落实到行业和区域层面,而建筑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针对其开展减排行动计划是当前碳减排工作的一项研究重点和难点。因而,掌握建筑业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分布差异和发展变动规律,对于提供科学的碳减排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针对建筑业碳排放强度核算框架不完善、缺乏对建筑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差异研究、影响因素分解相对单一且未能结合行业自身特征等不足之处,利用低碳经济理论、空间自相关性理论、收敛性理论和指数分解理论展开研究。首先,界定了区域建筑业碳排放强度的内涵,从化石燃料、电力和建筑材料三方面确定了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框架,并考虑到区域输配电差异和建筑材料的回收效应,改进了区域建筑业碳排放强度的核算方法。其次,利用ArcGIS、Geoda等地统计学软件和Eviews等计量经济学软件,选取2004-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和其在时间轴上的发展演变趋势特征两方面测算、比较建筑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特征差异。最后,在改进LMDI指数分解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建筑业碳排放强度LMDI指数分解模型,通过将碳排放强度值分解为:结构效应、强度效应和碳排放系数效应三大类别共11项驱动因素,解析不同区域、不同阶段碳排放强度的正、负关键驱动因素及贡献率,并分析其变化轨迹,探究导致区域建筑业碳排放特征差异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空间格局分布特征。①观测期内,全国建筑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全局和局域空间正自相关性特征,其中,建筑材料和电力碳排放强度两项特征均显著存在,而化石燃料碳排放强度仅存在局域空间正自相关性;②Moran散点图将各省建筑业碳排放强度均值分布在H-H、L-H和L-L三个象限内,并据此划分出建筑业“碳集聚区”。(2)区域收敛性特征。①从全国角度分析,各省建筑业碳排放强度差距不会自动消除,其在2004-2007、2007-2010和2010-2013三个连续观测期内持续增加,但是当假设各省具有相同的外部条件时,其将趋于同一稳态水平;同时,全国建筑业相对碳强度变化是一个平稳过程,其将自动趋于补偿差异均衡水平;②从碳集聚区角度分析,各集聚区均存在绝对收敛,但是仅L-L集聚区总体分解差距持续缩小;同时,各碳集聚区的建筑业相对碳强度变化均为平稳过程;③从八大综合经济区角度分析,仅长江中游和大西北地区存在绝对收敛,二者及南部沿海地区建筑业相对碳强度的变化是确定的平稳过程;而各经济区建筑业碳排放强度差异均总体拉大,其中,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大西南地区碳排放强度分解差距持续增加,东北和长江中游地区先减后增,黄河中游和大西北地区先增后减。(3)特征差异的驱动因素。①劳动生产率、施工强度和人口密度是全国建筑业碳排放强度三个观测阶段的关键驱动因素,其中,前两者产生正向驱动效应,人口密度产生负向驱动效应;②施工强度、行业需求水平和能源消耗强度是H-H集聚区观测阶段内共同的关键正向驱动因素;劳动生产率是L-H和L-L集聚区共同的关键正向驱动因素;人口密度是各碳集聚区共同的关键负向驱动因素;③人口密度是八大经济区在三个阶段内共同的关键负向驱动因素,而其余驱动因素的增减或正负变动,则进一步引起了各区域在不同阶段建筑业碳排放强度值的变化。
【关键词】:碳排放 区域差异 空间自相关性 收敛性 LMDI指数分解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92;X32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21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7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6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6-17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7-19
- 1.3.1 研究内容17-18
- 1.3.2 研究方法18-19
- 1.4 技术路线19-21
- 2. 相关理论基础21-25
- 2.1 低碳经济理论21
- 2.2 空间自相关性理论21-22
- 2.3 收敛性理论22-23
- 2.4 LMDI指数分解理论23
- 2.5 本章小结23-25
- 3. 区域建筑业碳排放强度的内涵及测算25-35
- 3.1 建筑业碳排放强度的相关内涵25-26
- 3.1.1 建筑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内涵25-26
- 3.1.2 建筑业碳排放强度的内涵26
- 3.2 建筑业碳排放强度的测算原理及方法26-28
- 3.2.1 建筑业碳排放强度测算的基本原理27
- 3.2.2 建筑业碳排放强度的测算方法27-28
- 3.3 区域建筑业碳排放强度的测算28-33
- 3.3.1 数据来源及说明28-29
- 3.3.2 建筑业碳排放因子的确定29-31
- 3.3.3 建筑业碳排放强度的测算31-33
- 3.4 本章小结33-35
- 4. 区域建筑业碳排放强度的差异分析35-53
- 4.1 区域建筑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35-41
- 4.1.1 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的原理及方法35-37
- 4.1.2 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分析37-39
- 4.1.3 局域空间自相关性分析39-41
- 4.2 区域建筑业碳排放强度的收敛性分析41-51
- 4.2.1 收敛性分析的原理及方法42-44
- 4.2.2 绝对收敛性分析44-48
- 4.2.3 随机收敛性分析48-49
- 4.2.4 动态收敛性分析49-51
- 4.3 本章小结51-53
- 5. 区域建筑业碳排放强度差异的指数分解分析53-69
- 5.1 模型的选取53-55
- 5.2 LMDI指数分解模型的构建55-56
- 5.2.1 模型的建立55-56
- 5.2.2 数据的选取及说明56
- 5.3 模型的计算与求解56-58
- 5.4 计算结果分析58-67
- 5.4.1 基于全国尺度的LMDI指数分解58-60
- 5.4.2 基于区域尺度的LMDI指数分解60-67
- 5.5 本章小结67-69
- 6. 对策与建议69-71
- 6.1 优化能源、建材消费结构,,逐步降低高碳排放资源消费量69
- 6.2 保持适度行业需求水平,合理安排施工项目建设69-70
- 6.3 因地制宜划分碳减排责任,加强区域间协同减排70
- 6.4 完善统计数据核算体系,及时反馈行业减排实践70-71
- 7. 结论与展望71-75
- 7.1 结论71-72
- 7.2 创新点72
- 7.3 不足与展望72-75
- 7.3.1 研究的不足之处72-73
- 7.3.2 研究展望73-75
- 参考文献75-79
- 附录79-89
- 致谢89-91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5期
2 孙敬水;;中国碳排放强度驱动因素实证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杜运苏;;我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研究新进展[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4 林靖s
本文编号:303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03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