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4 18:56
当前,随着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显现,同时为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各国政府均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作为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其技术创新的投入不断增加,技术成果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我国正处于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可再生能源产业承担着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重任,加快进行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已是当务之急。开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的系统研究,既可把握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资源优势、明确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又可为产业技术创新管理理论及方法的丰富和完善做出积极的贡献。在北京市软科学研究经费资助项目《北京市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选择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的背景支持和资助下,本文应用技术创新、技术供需、技术评价、技术选择等理论和方法,借鉴国外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发展的成功经验,明确了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选择的整体思路,建立了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体系,构建了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选择模型,进行了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的实证研究,并提出了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选择实施的相关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提出了产业技术...
【文章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1.1 可再生能源发展纳入国家规划
1.1.2 可再生能源发展指导体系初建
1.1.3 产业技术选择的问题有待解决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1.3.1 研究对象界定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主要创新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 主要理论基础
2.1.1 技术创新理论
2.1.2 技术供需理论
2.1.3 技术选择理论
2.2 相关研究评述
2.2.1 技术预见研究
2.2.2 技术评价研究
2.2.3 技术选择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发展的国际比较
3.1 国外发展特征
3.1.1 欧盟
3.1.2 美国
3.1.3 日本
3.2 国内发展特征
3.2.1 太阳能
3.2.2 风能
3.2.3 生物质能
3.2.4 水能
3.2.5 地热能
3.3 发展经验借鉴
3.3.1 技术路线借鉴
3.3.2 相关政策借鉴
3.4 本章小结
4 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选择思路设计
4.1 技术选择中的突出问题
4.1.1 选择主体存在利益博弈
4.1.2 技术评价体系尚需完善
4.1.3 技术选择方案有待优化
4.2 技术选择中的博弈分析
4.2.1 博弈的基本要素分析
4.2.2 纯策略下的博弈分析
4.2.3 混合策略下的博弈分析
4.2.4 博弈分析的几点结论
4.3 技术选择中的影响因素
4.3.1 产业特征的影响
4.3.2 消费行为的影响
4.3.3 政策导向的影响
4.3.4 资源禀赋的影响
4.3.5 创新能力的影响
4.3.6 风险因素的影响
4.3.7 国际趋势的影响
4.3.8 发展规划的影响
4.4 技术选择整体思路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体系建立
5.1 技术评价的主体与客体
5.1.1 技术评价主体
5.1.2 技术评价客体
5.2 技术评价的方案与内容
5.2.1 技术评价方案
5.2.2 技术评价内容
5.3 技术评价的指标与标准
5.3.1 技术评价指标
5.3.2 指标赋权计算
5.3.3 技术评价标准
5.4 技术评价的方法与原则
5.4.1 技术评价方法
5.4.2 技术评价原则
5.5 本章小结
6 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选择模型构建
6.1 技术选择依据
6.1.1 需求约束
6.1.2 供给约束
6.1.3 环境约束
6.2 技术选择要素
6.2.1 技术选择目标
6.2.2 技术选择层次
6.2.3 技术选择原则
6.2.4 技术选择流程
6.2.5 技术选择方法
6.3 技术选择模型
6.3.1 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
6.3.2 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
6.3.3 再生能源产业技术选择模型
6.4 本章小结
7 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选择实证研究
7.1 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评价
7.1.1 技术需求分析及评价
7.1.2 技术供给分析及评价
7.1.3 综合环境分析及评价
7.2 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选择
7.2.1 技术选择依据
7.2.2 技术选择结果
7.3 本章小结
8 技术选择实施建议与研究结论
8.1 技术选择实施建议
8.1.1 积极开展技术需求调研
8.1.2 培养企业技术选择能力
8.1.3 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8.1.4 推动清洁发展机制落实
8.1.5 建立产业技术情报体系
8.1.6 坚持开展技术选择工作
8.2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8.2.1 主要研究结论
8.2.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偏好、偏好演化的偏好融合及其经济学意义[J]. 周小亮,笪贤流. 经济学家. 2010(04)
[2]CDM国际合作中的技术交流障碍与对策研究[J]. 郑思海,王宪明. 特区经济. 2010(02)
[3]哥本哈根后的CDM阴影[J]. 陈平. 中国报道. 2010(02)
[4]应对风电CDM项目审核关[J]. 张博.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0(04)
[5]偏好的争论、拓展与融合:理论假说与初步探讨[J]. 周小亮,笪贤流. 经济评论. 2009(06)
[6]北京新能源产业发展思路及政策探析[J]. 高新宇,范伯元,李彬. 中国能源. 2009(09)
[7]广东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陈丽佳. 广东科技. 2009(16)
[8]发展中国家技术选择依据的探求——基于技术扩散过程的分析[J]. 郭将. 经济问题. 2009(08)
[9]技术扩散与企业组织结构空间分布——基于交易成本视角的观察[J]. 陈淑云,王志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09)
[10]欧盟可再生能源发展给小水电带来的机遇[J]. 程夏蕾. 小水电. 2008(04)
博士论文
[1]技术预见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 郭卫东.北京邮电大学 2007
[2]基于技术生态环境视角的技术选择理论及应用研究[D]. 鞠晓伟.吉林大学 2007
[3]技术有效需求与供给的机理研究[D]. 邹蔚.武汉理工大学 2006
[4]新型工业化环境下科技需求理论与实证研究[D]. 成宝英.吉林大学 2004
[5]技术的社会选择[D]. 郝凤霞.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基于技术体系的技术选择问题研究[D]. 袁凤飞.同济大学 2006
[2]基于产业竞争力的产业技术体系构建研究[D]. 程世琪.武汉理工大学 2005
[3]我国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的协同研究[D]. 韩静.武汉理工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63726
【文章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1.1 可再生能源发展纳入国家规划
1.1.2 可再生能源发展指导体系初建
1.1.3 产业技术选择的问题有待解决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1.3.1 研究对象界定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主要创新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 主要理论基础
2.1.1 技术创新理论
2.1.2 技术供需理论
2.1.3 技术选择理论
2.2 相关研究评述
2.2.1 技术预见研究
2.2.2 技术评价研究
2.2.3 技术选择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发展的国际比较
3.1 国外发展特征
3.1.1 欧盟
3.1.2 美国
3.1.3 日本
3.2 国内发展特征
3.2.1 太阳能
3.2.2 风能
3.2.3 生物质能
3.2.4 水能
3.2.5 地热能
3.3 发展经验借鉴
3.3.1 技术路线借鉴
3.3.2 相关政策借鉴
3.4 本章小结
4 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选择思路设计
4.1 技术选择中的突出问题
4.1.1 选择主体存在利益博弈
4.1.2 技术评价体系尚需完善
4.1.3 技术选择方案有待优化
4.2 技术选择中的博弈分析
4.2.1 博弈的基本要素分析
4.2.2 纯策略下的博弈分析
4.2.3 混合策略下的博弈分析
4.2.4 博弈分析的几点结论
4.3 技术选择中的影响因素
4.3.1 产业特征的影响
4.3.2 消费行为的影响
4.3.3 政策导向的影响
4.3.4 资源禀赋的影响
4.3.5 创新能力的影响
4.3.6 风险因素的影响
4.3.7 国际趋势的影响
4.3.8 发展规划的影响
4.4 技术选择整体思路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体系建立
5.1 技术评价的主体与客体
5.1.1 技术评价主体
5.1.2 技术评价客体
5.2 技术评价的方案与内容
5.2.1 技术评价方案
5.2.2 技术评价内容
5.3 技术评价的指标与标准
5.3.1 技术评价指标
5.3.2 指标赋权计算
5.3.3 技术评价标准
5.4 技术评价的方法与原则
5.4.1 技术评价方法
5.4.2 技术评价原则
5.5 本章小结
6 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选择模型构建
6.1 技术选择依据
6.1.1 需求约束
6.1.2 供给约束
6.1.3 环境约束
6.2 技术选择要素
6.2.1 技术选择目标
6.2.2 技术选择层次
6.2.3 技术选择原则
6.2.4 技术选择流程
6.2.5 技术选择方法
6.3 技术选择模型
6.3.1 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
6.3.2 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
6.3.3 再生能源产业技术选择模型
6.4 本章小结
7 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选择实证研究
7.1 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评价
7.1.1 技术需求分析及评价
7.1.2 技术供给分析及评价
7.1.3 综合环境分析及评价
7.2 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选择
7.2.1 技术选择依据
7.2.2 技术选择结果
7.3 本章小结
8 技术选择实施建议与研究结论
8.1 技术选择实施建议
8.1.1 积极开展技术需求调研
8.1.2 培养企业技术选择能力
8.1.3 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8.1.4 推动清洁发展机制落实
8.1.5 建立产业技术情报体系
8.1.6 坚持开展技术选择工作
8.2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8.2.1 主要研究结论
8.2.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偏好、偏好演化的偏好融合及其经济学意义[J]. 周小亮,笪贤流. 经济学家. 2010(04)
[2]CDM国际合作中的技术交流障碍与对策研究[J]. 郑思海,王宪明. 特区经济. 2010(02)
[3]哥本哈根后的CDM阴影[J]. 陈平. 中国报道. 2010(02)
[4]应对风电CDM项目审核关[J]. 张博.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0(04)
[5]偏好的争论、拓展与融合:理论假说与初步探讨[J]. 周小亮,笪贤流. 经济评论. 2009(06)
[6]北京新能源产业发展思路及政策探析[J]. 高新宇,范伯元,李彬. 中国能源. 2009(09)
[7]广东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陈丽佳. 广东科技. 2009(16)
[8]发展中国家技术选择依据的探求——基于技术扩散过程的分析[J]. 郭将. 经济问题. 2009(08)
[9]技术扩散与企业组织结构空间分布——基于交易成本视角的观察[J]. 陈淑云,王志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09)
[10]欧盟可再生能源发展给小水电带来的机遇[J]. 程夏蕾. 小水电. 2008(04)
博士论文
[1]技术预见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 郭卫东.北京邮电大学 2007
[2]基于技术生态环境视角的技术选择理论及应用研究[D]. 鞠晓伟.吉林大学 2007
[3]技术有效需求与供给的机理研究[D]. 邹蔚.武汉理工大学 2006
[4]新型工业化环境下科技需求理论与实证研究[D]. 成宝英.吉林大学 2004
[5]技术的社会选择[D]. 郝凤霞.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基于技术体系的技术选择问题研究[D]. 袁凤飞.同济大学 2006
[2]基于产业竞争力的产业技术体系构建研究[D]. 程世琪.武汉理工大学 2005
[3]我国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的协同研究[D]. 韩静.武汉理工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63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063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