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形成机理和管理导向
发布时间:2021-04-20 15:29
本研究在当今价格结构性上涨成为常态等背景下,借鉴总量以及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的发展,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手段与方法,在深入考察中国工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结构性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宏观经济特征和微观主体特点,从经济结构、制度结构以及预期结构三个视角透视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形成机理和维持机制,并分别设计验证分析。最后立足于中国管理价格结构性波动的基础环境,总结探讨中国未来管理工农价格波动的主要思路和合理方向。一、研究结论1、中国的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机制并不符合传统的结构性通胀理论。与传统的成本驱动型的结构性通胀理论不同,中国的价格波动往往是与需求周期波动高度耦合的。并且,作为一个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价格波动不可能剥离转型时期的独特制度因素。另外,转型时期特殊的市场体系和主体特征也造成了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活动主体不同的预期表现形式,这在传统的结构性通胀理论中都并没有得到诠释。2、二元结构特征是需求冲击背景下中国工农价格结构性上涨的逻辑起点。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后发优势和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实现经济赶超时,往往会选择工业部门作为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的先导,由此带动工业部门的“蛙...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范围和概念的界定
1.2.1 研究范围
1.2.2 相关概念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 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1.5 研究的特色和新意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理论研究
2.1.2 经验研究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理论研究
2.2.2 经验研究
2.3 简短的评论
第3章 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趋势、特征和效应
3.1 农产品和工业品价格波动的趋势
3.1.1 改革开放初期的波动轨迹
3.1.2 2003年以来的波动特征
3.1.3 两个时段的比较
3.2 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程度的测度
3.2.1 测度方法与结果
3.2.2 价格结构性波动的周期划分
3.3 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程度的区域表现及国际比较
3.3.1 国内区域特征
3.3.2 国际比较
3.4 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宏观经济效应
3.4.1 通货膨胀效应
3.4.2 福利成本效应
3.4.3 收入分配效应
3.4.4 产业结构效应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现实基础
4.1 总量层面的“典型事实”
4.1.1 中国的“货币失踪”之谜
4.1.2 中国需求驱动型的价格上涨压力
4.1.3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价格波动面临外部压力
4.2 结构层面的“典型事实”
4.2.1 中国工农产业的非均衡发展
4.2.2 中国工农产品生产主体市场参与度不均等
4.2.3 中国工农产品定价的政府干预
4.2.4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形成机理及分析框架
5.1 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理论借鉴
5.1.1 不平衡增长理论
5.1.2 “产出缺口型”菲利普斯曲线
5.1.3 预期扰动的理论基础: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
5.1.4 发展中国家制度干预的理论借鉴
5.2 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内在机理和分析框架
5.2.1 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内在机理
5.2.2 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框架线路图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基于经济结构视角的实证
6.1 理论框架与假说
6.1.1 微观基础
6.1.2 结构分析
6.2 实证研究设计
6.2.1 计量模型设定
6.2.2 变量与数据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7章 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基于制度结构视角的实证
7.1 理论框架与假说
7.2 变量与数据
7.3 动态面板模型的估计与分析
7.4 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8章 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基于预期结构视角的实证
8.1 理论假说
8.2 实证研究设计
8.2.1 计量模型设定
8.2.2 方法说明
8.2.3 变量与数据
8.3 实证结果与分析
8.3.1 时变参数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8.3.2 分位数回归和分解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9章 管理中国工农价格结构性上涨的政策导向
9.1 管理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基础环境
9.1.1 基础环境的构成要素
9.1.2 基础环境的国际比较
9.2 管理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政策导向
9.2.1 以协调工农业投资为导向,弥合工农技术和供给能力差异
9.2.2 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导向,建立统筹城乡的工农市场体系
9.2.3 以防止失当的政策调控为导向,保持一定容忍度
9.2.4 以疏导经济过热为导向,抑制过大的价格结构性上涨
第10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10.1 基本结论
10.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技术合意结构和我国生产率增长来源[J]. 王林辉,董直庆.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05)
[2]关于稳价安民几个重大关系的思考[J]. 彭森. 求是. 2012(08)
[3]结构性通货膨胀的一个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基于状态空间时变参数模型的实证[J]. 沈悦,申建文. 当代财经. 2012(02)
[4]我国通货膨胀的结构性原因——基于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研究[J]. 刘惠好,苏振天. 投资研究. 2011(12)
[5]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的制度结构[J]. 张鹏飞. 世界经济. 2011(11)
[6]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 刘伟. 经济研究. 2011(10)
[7]学习效应、通胀目标变动与通胀预期形成[J]. 李成,马文涛,王彬. 经济研究. 2011(10)
[8]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特征研究[J]. 何启志,范从来. 经济研究. 2011(07)
[9]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刘易斯拐点和结构性通货膨胀[J]. 孙国峰. 金融发展评论. 2011(04)
[10]正确看待我国M2存量与名义GDP比值偏高问题[J]. 范建军. 发展研究. 2011(04)
本文编号:3149942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范围和概念的界定
1.2.1 研究范围
1.2.2 相关概念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 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1.5 研究的特色和新意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理论研究
2.1.2 经验研究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理论研究
2.2.2 经验研究
2.3 简短的评论
第3章 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趋势、特征和效应
3.1 农产品和工业品价格波动的趋势
3.1.1 改革开放初期的波动轨迹
3.1.2 2003年以来的波动特征
3.1.3 两个时段的比较
3.2 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程度的测度
3.2.1 测度方法与结果
3.2.2 价格结构性波动的周期划分
3.3 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程度的区域表现及国际比较
3.3.1 国内区域特征
3.3.2 国际比较
3.4 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宏观经济效应
3.4.1 通货膨胀效应
3.4.2 福利成本效应
3.4.3 收入分配效应
3.4.4 产业结构效应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现实基础
4.1 总量层面的“典型事实”
4.1.1 中国的“货币失踪”之谜
4.1.2 中国需求驱动型的价格上涨压力
4.1.3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价格波动面临外部压力
4.2 结构层面的“典型事实”
4.2.1 中国工农产业的非均衡发展
4.2.2 中国工农产品生产主体市场参与度不均等
4.2.3 中国工农产品定价的政府干预
4.2.4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形成机理及分析框架
5.1 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理论借鉴
5.1.1 不平衡增长理论
5.1.2 “产出缺口型”菲利普斯曲线
5.1.3 预期扰动的理论基础: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
5.1.4 发展中国家制度干预的理论借鉴
5.2 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内在机理和分析框架
5.2.1 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内在机理
5.2.2 中国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框架线路图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基于经济结构视角的实证
6.1 理论框架与假说
6.1.1 微观基础
6.1.2 结构分析
6.2 实证研究设计
6.2.1 计量模型设定
6.2.2 变量与数据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7章 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基于制度结构视角的实证
7.1 理论框架与假说
7.2 变量与数据
7.3 动态面板模型的估计与分析
7.4 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8章 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基于预期结构视角的实证
8.1 理论假说
8.2 实证研究设计
8.2.1 计量模型设定
8.2.2 方法说明
8.2.3 变量与数据
8.3 实证结果与分析
8.3.1 时变参数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8.3.2 分位数回归和分解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9章 管理中国工农价格结构性上涨的政策导向
9.1 管理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基础环境
9.1.1 基础环境的构成要素
9.1.2 基础环境的国际比较
9.2 管理工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的政策导向
9.2.1 以协调工农业投资为导向,弥合工农技术和供给能力差异
9.2.2 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导向,建立统筹城乡的工农市场体系
9.2.3 以防止失当的政策调控为导向,保持一定容忍度
9.2.4 以疏导经济过热为导向,抑制过大的价格结构性上涨
第10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10.1 基本结论
10.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技术合意结构和我国生产率增长来源[J]. 王林辉,董直庆.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05)
[2]关于稳价安民几个重大关系的思考[J]. 彭森. 求是. 2012(08)
[3]结构性通货膨胀的一个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基于状态空间时变参数模型的实证[J]. 沈悦,申建文. 当代财经. 2012(02)
[4]我国通货膨胀的结构性原因——基于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研究[J]. 刘惠好,苏振天. 投资研究. 2011(12)
[5]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的制度结构[J]. 张鹏飞. 世界经济. 2011(11)
[6]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 刘伟. 经济研究. 2011(10)
[7]学习效应、通胀目标变动与通胀预期形成[J]. 李成,马文涛,王彬. 经济研究. 2011(10)
[8]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特征研究[J]. 何启志,范从来. 经济研究. 2011(07)
[9]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刘易斯拐点和结构性通货膨胀[J]. 孙国峰. 金融发展评论. 2011(04)
[10]正确看待我国M2存量与名义GDP比值偏高问题[J]. 范建军. 发展研究. 2011(04)
本文编号:3149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149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