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生产与物流批调度理论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2 06:21
  本文针对从钢铁实际生产与物流管理过程中提炼出一类新型生产与物流批调度问题进行理论方法研究。从理论视角来看,该研究丰富了传统调度问题的理论研究,扩展了调度研究方法;从应用视角来看,对于流程工业,该研究在减少生产与物流成本、提高生产与物流设备利用率,以及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针对生产批调度、物流批调度、生产与物流协调批调度等生产与物流调度问题,从计算复杂性、问题模型和解的结构特征、算法设计及性能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在分析问题复杂性的基础上,对于可解问题,构造多项式时间最优算法。对于一般意义NP-难问题,构造伪多项式时间动态规划算法。对于强NP-难问题,研究其最优解性质,构造问题的近似算法,并对算法的最坏性能比和渐进性能比进行理论分析。对于强NP-难问题的特殊情况,设计有效的最优算法。论文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生产批调度理论研究(1)两阶段流水车间生产批调度问题从炼钢与连铸生产过程中提炼出一类带有能力约束批处理机的两阶段流水车间生产批调度问题。该问题的主要特征包括:第一阶段的机器为并行批处理机,第二阶段的机器为串行批处理机,同时要求第二阶段的串行批包含第一...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来源及研究目的
        1.1.2 问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调度问题主要研究方法
        1.2.1 调度问题综述
        1.2.2 计算复杂性
        1.2.3 最优算法
        1.2.4 启发式近似算法理论分析方法
        1.2.5 基于连续数学规划近似算法
    1.3 相关调度问题综述及本文创新点
        1.3.1 带有批决策的调度问题综述
        1.3.2 生产与物流协调调度问题综述
        1.3.3 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4 本文的研究路线及主要工作
        1.4.1 本文的研究路线
        1.4.2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带有并行和串行批处理机的两机流水车间调度问题
    2.1 引言
    2.2 问题的描述
    2.3 解决两机流水车间调度问题
        2.3.1 最优解性质
        2.3.2 强NP难证明
        2.3.3 问题的启发式算法
        2.3.4 特殊情况
        2.3.5 数值计算实验
    2.4 小结
第3章 带有恶化的单机博弈调度问题
    3.1 引言
    3.2 问题描述
    3.3 凸博弈
    3.4 核分配
    3.5 小结
第4章 带有车头车尾可分离的装载与运输协调调度问题
    4.1 引言
    4.2 问题描述
    4.3 解决装载与运输协调调度问题
        4.3.1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4.3.2 最优解性质
        4.3.3 改进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4.3.4 强NP难证明
        4.3.5 启发式算法
        4.3.6 分支定界算法
        4.3.7 数值计算实验
    4.4 小结
第5章 带有两阶段运输的生产与运输协调调度问题
    5.1 引言
    5.2 问题描述
    5.3 最优解性质
    5.4 解决问题P1
        5.4.1 强NP难证明
        5.4.2 解决问题P1-1
        5.4.3 问题P1的启发式算法
        5.4.4 问题P1的特殊情况
    5.5 解决问题P2
        5.5.1 解决问题P2-1
        5.5.2 问题P2的启发式算法
    5.6 解决问题P3
        5.6.1 解决问题P3-1
        5.6.2 问题P3的算法性质
        5.6.3 问题P3的启发式算法
    5.7 数值计算实验
        5.7.1 问题P1和P2的启发式算法的实际数据性能
        5.7.2 问题P1,P2,和P3的启发式算法在随机数据下的性能
    5.8 小结
第6章 生产、库存与运输协调调度问题
    6.1 引言
    6.2 问题描述
    6.3 问题P1和P2的特殊情况
        6.3.1 具有e_i=1和r_(ij)=r的问题P1和P2
        6.3.2 具有e_i=1和r_(ij)≠r的问题P1和P2
        6.3.3 具有e_i≠1和r_(ij)=r的问题P1
        6.3.4 具有e_i≠1和r_(ij)=r的问题P2
        6.3.5 具有p_(ij)=p的问题P1和P2
        6.3.6 具有h=0的问题P1和P2
    6.4 问题P1和P2的性质
    6.5 问题P1的算法
    6.6 问题P2的算法
    6.7 数值计算实验
    6.8 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博士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作者博士期间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182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182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4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