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我国区域之间电力互换效益分析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7 11:20
  电力行业同时具有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的双重属性,虽然无法像其他商品流通行业一样,通过自由竞争路径来实现企业效率和效益的双提高,但在企业社会责任和公众及政府监管的内在和外在双重要求下,必须以为社会提供质优价廉的电力供应和公平优质服务为目标开展业务。深入研究如何在电力行业内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可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的自然资源禀赋特性、电力消费与生产中心分布的不对称以及逐年大幅增长的电力消费量,使得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面临着严峻的能源持续供应危机,这样的现状决定了相对于各区域电网之间的竞争,未来区域之间合作与电力互换的趋势更加显著。由于区域之间的利益关系比较复杂,利益协调需要具备一定依据。因此,本文从经济和减排两个角度研究区域之间的电力互换问题,完成的工作主要如下:(1)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区域电力互换领域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核电资源、煤炭发电资源和天然气发电资源区域分布条件;剖析了我国区域间能源生产与消费需求平衡。(2)针对区域电力互换能效、排放与相关政策,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发电资源的发电能效、高耗电行业区域分布及不同类型发电机组污染物排放,介绍... 

【文章来源】: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我国电力消费区域间分布不对称
        1.1.2 我国不同地区发电上网均价不同
        1.1.3 我国区域间发电环境容量与排放控制目标不同
        1.1.4 我国区域间销售电价水平不同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经济贸易与能源电力消费关系研究
        1.2.2 不同类型能源消费强度分析研究
        1.2.3 电力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研究
        1.2.4 不同发电类型上网电价形成机制研究
        1.2.5 不同类型电源发电置换研究
        1.2.6 销售电价与节能减排关系研究
        1.2.7 区域电网及跨省电力交易研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1.4 论文研究的创新
第2章 我国电力互换的理论及资源条件分析
    2.1 区域电力互换的工业生态学理论基础
        2.1.1 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2.1.2 工业生态学全息论分析维度
        2.1.3 区域电力互换的资源规划要素
        2.1.4 各类发电资源条件总体分析
    2.2 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分析
        2.2.1 水力发电资源条件
        2.2.2 风力发电资源条件
        2.2.3 光伏发电资源条件
        2.2.4 生物质发电资源条件
    2.3 核电资源区域分布条件分析
    2.4 煤炭发电资源分布条件分析
    2.5 天然气发电资源分布条件分析
    2.6 区域间能源生产与消费需求平衡分析
    2.7 小结
第3章 我国电力互换的能效与排放及相关政策分析
    3.1 发电能效差别分析
        3.1.1 不同类型资源发电能效差别
        3.1.2 不同单机容量发电能效差别
        3.1.3 不同地区燃煤发电能效差别
    3.2 高耗电行业区域分布分析
        3.2.1 五大耗能行业用电量分地区分布
        3.2.2 我国电解铝产能产量分地区分布
    3.3 不同类型发电机组污染物排放分析
        3.3.1 不同类型机组发电碳排放比较
        3.3.2 火电机组污染物排放情况
        3.3.3 各种燃料发电技术的废物排放量比较
    3.4 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政策研究
        3.4.1 世界各国节能减排政策
        3.4.2 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3.5 小结
第4章 我国电力互换的成本与价格及相关政策分析
    4.1 不同类型资源发电成本差别分析
    4.2 不同单机容量发电成本差别分析
        4.2.1 燃煤机组发电成本分析
        4.2.2 水力发电成本分析
        4.2.3 核电成本分析
        4.2.4 天然气发电成本分析
        4.2.5 生物质发电成本分析
    4.3 发电上网电价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4.3.1 发电上网电价类型
        4.3.2 上网电价的重要影响因素
    4.4 区域间销售电价差别分析
        4.4.1 销售电价类型分析
        4.4.2 区域间销售电价差别分析
    4.5 电力价格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分析
        4.5.1 偏重发电侧调节的电价政策
        4.5.2 侧重输配电调节的电价政策
        4.5.3 各类电价政策的改进空间
    4.6 小结
第5章 区域间发电互换判定分析模型
    5.1 购煤发电与购电选择比较分析模型
        5.1.1 区域间购煤发电成本评价模型
        5.1.2 区域间购电成本评价模型
        5.1.3 算例分析
    5.2 区域间电力外送与外购判定分析模型
        5.2.1 区域电力外送判定分析模型
        5.2.2 区域电力外购判定分析模型
        5.2.3 算例分析
    5.3 区域电力外购优化模型
        5.3.1 区域电力外送与外购对比分析模型
        5.3.2 区域电力外购优化算法
        5.3.3 算例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区域之间燃煤发电互换效益分析模型
    6.1 我国区域间燃煤电上网价格比较
        6.1.1 地区之间火电企业上网价格比较
        6.1.2 小火电机组上网电价比较
        6.1.3 相邻地区火电机组上网电价比较
        6.1.4 典型受端电网本地发电电价
        6.1.5 分地区燃煤发电机组标杆电价
        6.1.6 脱硫机组电价比较
    6.2 燃煤发电互换节煤量分析模型
    6.3 燃煤发电互换发电增值分析模型
    6.4 燃煤发电互换污染物减排分析模型
    6.5 区域间发电互换交易的效益算例分析
        6.5.1 基础数据
        6.5.2 算例结果
    6.6 小结
第7章 区域之间多类型发电互换效益分析模型
    7.1 区域间新能源发电上网价格比较
        7.1.1 区域间水电上网价格比较
        7.1.2 区域间风电发电上网价格比较
        7.1.3 区域间生物质能发电上网价格比较
    7.2 区域之间多类型发电互换经济效益分析模型
        7.2.1 区域多类型发电互换煤耗分析模型
        7.2.2 区域多类型发电互换成本分析模型
        7.2.3 区域多类型发电互换煤炭节约价值分析模型
    7.3 区域多类型发电互换减排效益分析模型
        7.3.1 多类型发电互换污染物减排价值分析模型
        7.3.2 多类型发电互换效益增值计算模型
    7.4 算例分析
        7.4.1 基础数据
        7.4.2 算例结果
    7.5 小结
第8章 多区域多类型发电互换交易效益优化模型
    8.1 区域电力市场协调机制下发电资源调度优化模型
        8.1.1 区域间电力市场协调
        8.1.2 区域间发电功率互换经济分析模型
        8.1.3 区域间电力市场协调调度优化模型
    8.2 不考虑时段情形下的区域发电互换交易优化模型
        8.2.1 发电互换效益计算模型
        8.2.2 发电互换效益增值优化模型
        8.2.3 算例分析
    8.3 考虑多时段情形下区域发电互换交易优化模型
        8.3.1 多时段发电互换效益计算模型
        8.3.2 多时段发电互换效益增值优化模型
        8.3.3 算例分析
    8.4 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风电—抽水蓄能联合日运行优化调度模型[J]. 胡泽春,丁华杰,孔涛.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02)
[2]利用抽水蓄能电站增强电网吸纳风电能力研究[J]. 付颖.  中国城市经济. 2012(02)
[3]抽水蓄能电厂在广东电网中的优化运用分析[J]. 谭力强,刘新苗.  广东科技. 2011(24)
[4]我国网对网跨区(省)电力交易价格机制创新[J]. 郑厚清.  能源技术经济. 2011(12)
[5]日本抽水蓄能电站发展经验对华东电网的借鉴作用[J]. 吴世东,蒋杏芬.  水力发电. 2011(12)
[6]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优化调度策略[J]. 唐海华,黄春雷,丁杰.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1(21)
[7]风电-抽水蓄能电站联合运行的多目标优化[J]. 王晓兰,李志伟.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11(05)
[8]探讨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重要性[J]. 邢少琳.  知识经济. 2011(18)
[9]风电-抽水蓄能系统优化运行建模与河北南网案例分析[J]. 高丹,胡三高,范辉,蒋东方,徐鸿,唐宝峰.  现代电力. 2011(03)
[10]中国风电并网现状及风电节能减排效益分析[J]. 朱柯丁,宋艺航,谭忠富,张会娟.  中国电力. 2011(06)

硕士论文
[1]我国居民生活用电阶梯电价设计优化模型[D]. 宋艺航.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1
[2]我国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研究[D]. 李冲.浙江大学 2009
[3]我国能源消费同经济增长变动关系实证研究[D]. 何宏.厦门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16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216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5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