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增长视域下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路径研究 ——以西部大开发背景下贵州的工业化为个案
发布时间:2021-06-25 07:09
工业化是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的必经阶段,工业化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第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以贵州为典型代表的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各方面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力的推动了当地基础设施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系列国民经济发展指标有了大幅的提升。但是欠发达地区的落后仍然存在,在某些特定地域内还有进一步恶化和加深的趋势,这必然制约了欠发达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也极有可能延缓全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和速度。欠发达地区落后的根本原因还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问题,一方面是我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必须解决的一个全局性问题,另一方面又是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和高质量增长的一个重要的推力。本文结合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包容性增长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以中国欠发达地区的典型——贵州省为研究个案,以包容性增长视域下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模式构建为基础和分析框架,结合贵州工业化现状这个现实基础与对现状的审视,提出了包容性增长视域下贵州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路径选择。本文首...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对研究现状的评析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本文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和概念概述
2.1 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2.1.1 工业化理论概述
2.1.2 新型工业化理论概述
2.1.3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概述
2.1.4 包容性增长理论概述
2.2 相关概念辨析
2.2.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2.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2.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区别
2.3 结论
第3章 国内外部分欠发达地区通过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启示
3.1 国外部分欠发达地区通过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实践
3.1.1 美国犹他州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3.1.2 德国巴伐利亚州工业的崛起
3.2 国内部分地区工业化的成功实践
3.2.1 浙江的内生型工业化
3.2.2 广东的外源型工业化
3.3 启示
3.4 结论
第4章 包容性增长视域下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模式构建
4.1 构建包容性增长视域下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模式的背景
4.1.1 经济发展背景
4.1.2 社会发展背景
4.2 包容性增长视域下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模式的要素
4.2.1 走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缩小城乡差距
4.2.2 走民生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使工业化的成果惠及广大民众
4.2.3 走公平和平等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公平正义
4.2.4 走生态文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友好和谐
4.2.5 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4.2.6 走阶段重叠特征和跨越式特征的复合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
4.3 结论
第5章 包容性增长视域下贵州工业化进程审视
5.1 西部大开发十年贵州工业化现状分析
5.1.1 西部大开发十年贵州工业化进程分析及评价
5.1.2 贵州工业化的结构特征分析及评价
5.2 西部大开发十年贵州工业化现状评价
5.2.1 贵州工业化阶段判断
5.2.2 西部大开发十年贵州工业化的成就
5.2.3 西部大开发十年贵州工业化的困境与不足
5.3 包容性增长视域下贵州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条件分析
5.3.1 包容性增长视域下贵州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优势
5.3.2 包容性增长视域下贵州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劣势
5.4 结论
第6章 包容性增长视域下加快贵州新型工业化的路径选择
6.1 积极更新观念,转变政府职能
6.2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6.2.1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6.2.2 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6.2.3 推动全民创业
6.2.4 拓宽融资渠道
6.2.5 优化市场格局
6.2.6 扩大对外开放
6.2.7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6.2.8 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及创建公平的企业经营环境
6.3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绿色工业
6.3.1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6.3.2 严格节能减排措施,实施清洁生产
6.3.3 淘汰落后生产力
6.3.4 推行生态补偿机制
6.4 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发展农业和少数民族特色经济
6.4.1 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充分就业
6.4.2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6.4.3 发展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引导少数民族步入工业化
6.5 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6.5.1 以新型工业化拉动城镇化,使城镇化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
6.5.2 以城镇化促进新型工业化,使新型工业化具有不竭的市场和人力资源
6.5.3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6.6 实施发展环境建设战略,多种所有制共同推进新型工业化
6.6.1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实现社会公平
6.6.2 市场准入坚持平等原则,多种所有制平等竞争
6.6.3 宏观调控坚持平等原则,大力发展非公经济
6.7 结论
本文图表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天入地:贵州工业六十年变局[J]. 王礼全. 当代贵州. 2010(Z1)
[2]什么是“包容性增长”?[J]. 王红茹. 中国经济周刊. 2010(38)
[3]欧美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位授予及其启示——以美国和瑞士为例[J]. 曹必文,刘青. 中国高教研究. 2010(09)
[4]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 郑小霖.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5]增长的革命[J]. 郭将. 人文杂志. 2010(04)
[6]城市化的路径选择[J]. 叶剑平,莫晓辉. 中国土地. 2009(07)
[7]传统农业大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益探索——河南省工农业协调发展模式的调查[J]. 河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求是杂志社总编室联合调研组,喻新安. 求是. 2009(04)
[8]关于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J]. 王青云. 宏观经济研究. 2008(07)
[9]探索“包容性的增长”[J]. 让·皮埃尔·莱曼. 中国企业家. 2008(13)
[10]透视“中国增长失衡”[J]. 王博. 新财经. 2007(10)
本文编号:3248757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对研究现状的评析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本文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和概念概述
2.1 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2.1.1 工业化理论概述
2.1.2 新型工业化理论概述
2.1.3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概述
2.1.4 包容性增长理论概述
2.2 相关概念辨析
2.2.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2.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2.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区别
2.3 结论
第3章 国内外部分欠发达地区通过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启示
3.1 国外部分欠发达地区通过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实践
3.1.1 美国犹他州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3.1.2 德国巴伐利亚州工业的崛起
3.2 国内部分地区工业化的成功实践
3.2.1 浙江的内生型工业化
3.2.2 广东的外源型工业化
3.3 启示
3.4 结论
第4章 包容性增长视域下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模式构建
4.1 构建包容性增长视域下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模式的背景
4.1.1 经济发展背景
4.1.2 社会发展背景
4.2 包容性增长视域下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模式的要素
4.2.1 走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缩小城乡差距
4.2.2 走民生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使工业化的成果惠及广大民众
4.2.3 走公平和平等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公平正义
4.2.4 走生态文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友好和谐
4.2.5 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4.2.6 走阶段重叠特征和跨越式特征的复合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
4.3 结论
第5章 包容性增长视域下贵州工业化进程审视
5.1 西部大开发十年贵州工业化现状分析
5.1.1 西部大开发十年贵州工业化进程分析及评价
5.1.2 贵州工业化的结构特征分析及评价
5.2 西部大开发十年贵州工业化现状评价
5.2.1 贵州工业化阶段判断
5.2.2 西部大开发十年贵州工业化的成就
5.2.3 西部大开发十年贵州工业化的困境与不足
5.3 包容性增长视域下贵州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条件分析
5.3.1 包容性增长视域下贵州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优势
5.3.2 包容性增长视域下贵州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劣势
5.4 结论
第6章 包容性增长视域下加快贵州新型工业化的路径选择
6.1 积极更新观念,转变政府职能
6.2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6.2.1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6.2.2 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6.2.3 推动全民创业
6.2.4 拓宽融资渠道
6.2.5 优化市场格局
6.2.6 扩大对外开放
6.2.7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6.2.8 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及创建公平的企业经营环境
6.3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绿色工业
6.3.1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6.3.2 严格节能减排措施,实施清洁生产
6.3.3 淘汰落后生产力
6.3.4 推行生态补偿机制
6.4 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发展农业和少数民族特色经济
6.4.1 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充分就业
6.4.2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6.4.3 发展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引导少数民族步入工业化
6.5 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6.5.1 以新型工业化拉动城镇化,使城镇化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
6.5.2 以城镇化促进新型工业化,使新型工业化具有不竭的市场和人力资源
6.5.3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6.6 实施发展环境建设战略,多种所有制共同推进新型工业化
6.6.1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实现社会公平
6.6.2 市场准入坚持平等原则,多种所有制平等竞争
6.6.3 宏观调控坚持平等原则,大力发展非公经济
6.7 结论
本文图表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天入地:贵州工业六十年变局[J]. 王礼全. 当代贵州. 2010(Z1)
[2]什么是“包容性增长”?[J]. 王红茹. 中国经济周刊. 2010(38)
[3]欧美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位授予及其启示——以美国和瑞士为例[J]. 曹必文,刘青. 中国高教研究. 2010(09)
[4]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 郑小霖.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5]增长的革命[J]. 郭将. 人文杂志. 2010(04)
[6]城市化的路径选择[J]. 叶剑平,莫晓辉. 中国土地. 2009(07)
[7]传统农业大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益探索——河南省工农业协调发展模式的调查[J]. 河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求是杂志社总编室联合调研组,喻新安. 求是. 2009(04)
[8]关于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J]. 王青云. 宏观经济研究. 2008(07)
[9]探索“包容性的增长”[J]. 让·皮埃尔·莱曼. 中国企业家. 2008(13)
[10]透视“中国增长失衡”[J]. 王博. 新财经. 2007(10)
本文编号:3248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248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