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基于创新驱动的辽宁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1 03:00

  本文关键词:基于创新驱动的辽宁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是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的重要载体,在创造经济生产总值和解决民生就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面对能源价格上涨和人口红利的消失,伴随高技术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以及高端产品涌入市场所带来的压力,遵循传统模式发展的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制造业突破当前发展瓶颈,实现经济稳健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提升区域甚至国家竞争能力的唯一途径。创新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源动力,不仅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利润率,而且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创新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改善需求结构,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整体产业转型和升级。本文基于创新驱动的视角,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研究对象,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在汲取和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四类三层共15个主客观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确定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将32个省市近五年的平均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分析辽宁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实证分析发现相比于制造业高度发达的省市,辽宁省制造业在区域发展层次、企业管理水平和创新服务环境方面弱于制造业高度发达的省份,提出了针对上述几方面提升辽宁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驱动 制造业转型升级 影响因素 层次分析 主成分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意义9-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0-14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0-12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3-14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14-16
  • 1.4.1 研究内容14-16
  • 1.4.2 研究方法16
  • 1.5 创新点16-17
  • 2 创新驱动与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相关理论17-23
  • 2.1 创新驱动相关理论17-19
  • 2.1.1 创新驱动的内涵17
  • 2.1.2 创新驱动的要素17-18
  • 2.1.3 创新驱动的特点及比较优势18-19
  • 2.2 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关理论19-23
  • 2.2.1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容19-20
  • 2.2.2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20-21
  • 2.2.3 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21-23
  • 3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23-40
  • 3.1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23-25
  • 3.1.1 创新要素投入23
  • 3.1.2 企业管理水平23-24
  • 3.1.3 区域发展层次24
  • 3.1.4 创新服务环境24-25
  • 3.2 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标体系的构建25-28
  • 3.2.1 指标的选取原则25
  • 3.2.2 指标体系的结构25-26
  • 3.2.3 指标的意义及解释26-28
  • 3.3 模型构建及指标权重确定28-40
  • 3.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权重确定28-32
  • 3.3.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客观权重确定32-38
  • 3.3.3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综合权重确定38-40
  • 4 辽宁制造业转型升级实证分析40-51
  • 4.1 实证样本选取及可靠性检验40-41
  • 4.1.1 实证样本选取及预处理40
  • 4.1.2 数据可靠性检验40-41
  • 4.2 实证结果与分析41-51
  • 4.2.1 创新要素投入得分41-42
  • 4.2.2 企业管理水平得分42-44
  • 4.2.3 区域发展层次得分44-46
  • 4.2.4 创新服务环境得分46-48
  • 4.2.5 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得分48-51
  • 5 提升辽宁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的对策51-56
  • 5.1 提高区域发展层次51-53
  • 5.1.1 提高科研产出能力51
  • 5.1.2 提升市场需求层次51-52
  • 5.1.3 完善市场竞争机制52-53
  • 5.2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53-54
  • 5.2.1 建立企业创新发展战略53
  • 5.2.2 完善技术创新机制53
  • 5.2.3 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53-54
  • 5.3 完善创新服务环境54-56
  • 5.3.1 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机制54
  • 5.3.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54-56
  • 6 结论与展望56-57
  • 6.1 结论56
  • 6.2 展望56-57
  • 参考文献57-59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9-60
  • 致谢60-61
  • 附录1各省市定性指标调查问卷61-63
  • 附录2层次分析法工具及计算过程说明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明英;王永章;;浅析新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启明;百亿元托起“制造业信息化工程”[J];电子商务世界;2002年09期

3 周喜安;大力培育和振兴我国制造业[J];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09期

4 于平;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3年09期

5 俞国生;做好上海制造业的战略升级调研工作[J];上海工业;2003年04期

6 王战 ,王成焘 ,郭重庆 ,姚振强;专家学者谈上海制造业战略升级[J];上海工业;2003年05期

7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J];机电工程;2003年02期

8 舒萍;发达国家传统制造业产业再造的路径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9 魏强,魏星,李全兴;北京制造业科技综合能力评价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许晓雄;广东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分析和对策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汉川;郭巍;;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界定研究与评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刘海燕;;振兴现代制造业是首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方茜;;四川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量化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4 阎质杰;徐敏捷;陈岩;;要围绕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王晓芳;;现代制造业是北京奥运景气后经济新的增长点[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7[C];2007年

6 王守信;韩丹;;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A];创新装备技术 给力地方经济——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胡昱;;基于自主创新的制造业产业升级机理分析[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8 刘倩;杜庆治;杨秋萍;;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荣宏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与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10 刁绍长;张春英;房延辉;李方喜;李怀东;陈第尊;李国诗;刘士凯;张军;薛巍;;关于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对策研究[A];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报告: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年重大招标课题研究成果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仲良 赵弘;北京制造业要占据产业链高端[N];北京日报;2004年

2 主持人:本报记者 沈耘;亡羊补牢犹未晚 振兴装备制造业正逢时[N];中国工业报;2005年

3 李寿生(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新世纪我国制造业之路将如何铺设[N];中国企业报;2001年

4 主持人:冷德熙;关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现状 问题与对策[N];科技日报;2003年

5 丛笙 董筱宇;甘肃广州提出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N];中国工业报;2006年

6 刘恩良;做好人才建设工作 振兴装备制造业[N];甘肃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初霞;整合资源合理规划装备制造业布局[N];哈尔滨日报;2006年

8 郭重庆(作者系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生产性服务业:中国制造业能级提升的契机[N];机电商报;2006年

9 市委政研室课题组;着力培育特色装备制造业[N];酒泉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唐成选;我省绘就“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蓝图[N];辽宁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亮;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经济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戚宇;装备制造业配套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D];东北大学;2013年

3 崔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4 牛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5 涂颖清;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升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邵昱晔;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邓泽林;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机制与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8 马超;我国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9 高敬峰;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李增欣;开放条件下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及其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涛;新工业革命对湖北制造业的升级影响与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金和林;延边州和韩国部分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带动作用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王武凤;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中、美、日、德装备制造业产业关联比较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4 陈阳;基于双重特征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顾加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度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杨雪;中间产品贸易对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7 李琪;武汉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益锋;汇率变化对中德制造业出的影响: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9 王媛媛;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张玉莹;山东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创新驱动的辽宁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38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e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