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量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及政策支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0 07:44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WTO的正式加入,我国的石油工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在宏观上,石油工业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重组改制,建立了突出主业的“油公司”体制;在微观上,各石油企业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从粗放经营型战略向集约经营型战略的转变。在变革的过程中,石油工业和石油企业都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传统的油气储量资产管理体制需要改革、油气储量资产应该允许上市交易、石油企业改制上市、境内外融资、如何更好地与国际石油公司进行合资合作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与油气储量的资产化有关。而要实现油气储量的资产化管理,首先就必需对储量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其次应建立油气储量的交易市场,完善有关的立法工作,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因此,对油气储量资产价值的评估和资产化管理,不但是企业转变经营战略、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而且是国家实现国有资源资产化管理体制转轨和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需要;同时还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油气储量交易市场的需要。本文研究油气储量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及有关政策支持的目的和意义也正在于此。 ...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我国油气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3 油气资产化管理的有关概念和特征
1.4 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研究的目标、方法及内容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方法
1.6.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油气储量定义及分类
2.1 国外储量分类及特点
2.1.1 美国的储量分类
2.1.2 加拿大的油气储量分类
2.1.3 世界石油大会(WPC)对油气可采资源的分级
2.1.4 前苏联的储量分类系统
2.1.5 国外储量分类的特点
2.2 我国现有的储量分类分级系统
2.2.1 1983年及以前的储量定义及分类
2.2.2 我国储量分级与SPE、WPC标准的对比
2.2.3 1997年修改后的资源及储量分类
2.3 未来的油气储量定义及分类展望
2.3.1 SPE/WPC的石油储量定义草案
2.3.2 SPE/WPC石油储量定义的未来展望
2.3.3 对我国油气储量定义及分类的改进建议
3 国内外油气储量资产价值评估方法评述
3.1 西方国家油气储量资产价值评估方法评述
3.1.1 现金流法(收入预测法)
3.1.2 勘查费用法
3.1.3 经验估算法
3.1.4 比较销售法
3.2 前苏联油气储量资产评估方法评述
3.3 国内油气储量资产评估方法评述
3.3.1 勘探成本法
3.3.2 矿产地租法
3.3.3 现金流法
4 油气储量资产价值评估的改进收益现值模型
4.1 油气储量资产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及基本原则
4.1.1 油气储量资产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
4.1.2 油气储量资产价值评估的基本原则
4.2 改进收益现值模型的建立
4.2.1 改进收益现值模型建立的假设条件
4.2.2 改进收益现值法数学模型的建立
4.3 改进收益现值模型中参数的合理确定
4.3.1 油气产量
4.3.2 油气价格
4.3.3 成本和费用
4.3.4 销售税金及附加
4.3.5 投资
4.3.6 折现率
4.4 改进收益现值模型的变化形式及应用范围
4.5 改进收益现值模型的应用实例
4.5.1 实例一—对单个油气单元的应用
4.5.2 实例二—与收益现值方法应用的比较
4.6 对改进收益现值模型应用的几点说明
4.7 模型可改进之处的未来展望
5 确定油气储量资产交易价格的博弈论模型研究
5.1 影响储量交易价格的因素
5.1.1 技术因素
5.1.2 经济因素
5.1.3 政治因素
5.2 油气储量市场定价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均衡分析
5.2.1 建立油气储量市场定价博弈模型的必要性
5.2.2 油气储量市场定价博弈模型的建立
5.2.3 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均衡分析
5.2.4 均衡的实现
5.2.5 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结论
5.3 非对称信息下定价博弈的变化及均衡分析
5.3.1 非对称信息下定价博弈的变化
5.3.2 非对称信息下定价博弈的均衡分析
5.4 小结
6 油气储量资产交易市场的建立及有关立法研究
6.1 建立油气储量交易市场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研究
6.1.1 建立油气储量交易市场的必然性
6.1.2 建立油气储量交易市场的可行性
6.2 油气储量交易市场中的客体
6.3 油气储量交易市场中的主体
6.3.1 油气储量交易市场中的卖方主体
6.3.2 油气储量交易市场中的买方主体
6.4 中介机构研究
6.4.1 中介机构的法律定位
6.4.2 油气储量交易市场中的中介机构
6.5 油气储量资产市场交易运作模式研究
6.5.1 储量交易一级市场
6.5.2 油气储量二级市场交易模式研究
7 油气储量资产化管理的具体对策
7.1 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
7.1.1 市场与国家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
7.1.2 国家对储量交易市场的宏观调控管理
7.1.3 财税政策的运用
7.2 石油企业微观配合—建立油气储量资产化管理研究
8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借鉴国外经验 改革石油企业会计核算办法[J]. 仇武将,崔庆江,赖先蓉,魏东. 河南石油. 2001(03)
[2]辽河油田油气储量资产价值计算方法研究[J]. 郭福军. 河南石油. 2001(01)
[3]油气储量资产市场交易[J]. 刘松,李志宏. 石油企业管理. 2000(03)
[4]关于油气储量资产化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J]. 谢霞,廖鲁海. 河南石油. 2000(01)
[5]矿产资源价值评价与核算问题研究[J]. 蒲志仲.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6]加拿大石油税费政策的制度分析[J]. 蒲志仲.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2)
[7]关于勘探开发一体化体制的思考[J]. 张霞. 四川石油经济. 1999(02)
[8]经济可采储量评价方法研究[J]. 陈大恩,李海涛.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9]再论油气储量资产化[J]. 蒲志仲. 石油企业管理. 1999(03)
[10]油气资源价值分级模型中动态因素的确定[J]. 刘永爱.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本文编号:3446522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我国油气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3 油气资产化管理的有关概念和特征
1.4 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研究的目标、方法及内容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方法
1.6.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油气储量定义及分类
2.1 国外储量分类及特点
2.1.1 美国的储量分类
2.1.2 加拿大的油气储量分类
2.1.3 世界石油大会(WPC)对油气可采资源的分级
2.1.4 前苏联的储量分类系统
2.1.5 国外储量分类的特点
2.2 我国现有的储量分类分级系统
2.2.1 1983年及以前的储量定义及分类
2.2.2 我国储量分级与SPE、WPC标准的对比
2.2.3 1997年修改后的资源及储量分类
2.3 未来的油气储量定义及分类展望
2.3.1 SPE/WPC的石油储量定义草案
2.3.2 SPE/WPC石油储量定义的未来展望
2.3.3 对我国油气储量定义及分类的改进建议
3 国内外油气储量资产价值评估方法评述
3.1 西方国家油气储量资产价值评估方法评述
3.1.1 现金流法(收入预测法)
3.1.2 勘查费用法
3.1.3 经验估算法
3.1.4 比较销售法
3.2 前苏联油气储量资产评估方法评述
3.3 国内油气储量资产评估方法评述
3.3.1 勘探成本法
3.3.2 矿产地租法
3.3.3 现金流法
4 油气储量资产价值评估的改进收益现值模型
4.1 油气储量资产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及基本原则
4.1.1 油气储量资产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
4.1.2 油气储量资产价值评估的基本原则
4.2 改进收益现值模型的建立
4.2.1 改进收益现值模型建立的假设条件
4.2.2 改进收益现值法数学模型的建立
4.3 改进收益现值模型中参数的合理确定
4.3.1 油气产量
4.3.2 油气价格
4.3.3 成本和费用
4.3.4 销售税金及附加
4.3.5 投资
4.3.6 折现率
4.4 改进收益现值模型的变化形式及应用范围
4.5 改进收益现值模型的应用实例
4.5.1 实例一—对单个油气单元的应用
4.5.2 实例二—与收益现值方法应用的比较
4.6 对改进收益现值模型应用的几点说明
4.7 模型可改进之处的未来展望
5 确定油气储量资产交易价格的博弈论模型研究
5.1 影响储量交易价格的因素
5.1.1 技术因素
5.1.2 经济因素
5.1.3 政治因素
5.2 油气储量市场定价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均衡分析
5.2.1 建立油气储量市场定价博弈模型的必要性
5.2.2 油气储量市场定价博弈模型的建立
5.2.3 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均衡分析
5.2.4 均衡的实现
5.2.5 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结论
5.3 非对称信息下定价博弈的变化及均衡分析
5.3.1 非对称信息下定价博弈的变化
5.3.2 非对称信息下定价博弈的均衡分析
5.4 小结
6 油气储量资产交易市场的建立及有关立法研究
6.1 建立油气储量交易市场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研究
6.1.1 建立油气储量交易市场的必然性
6.1.2 建立油气储量交易市场的可行性
6.2 油气储量交易市场中的客体
6.3 油气储量交易市场中的主体
6.3.1 油气储量交易市场中的卖方主体
6.3.2 油气储量交易市场中的买方主体
6.4 中介机构研究
6.4.1 中介机构的法律定位
6.4.2 油气储量交易市场中的中介机构
6.5 油气储量资产市场交易运作模式研究
6.5.1 储量交易一级市场
6.5.2 油气储量二级市场交易模式研究
7 油气储量资产化管理的具体对策
7.1 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
7.1.1 市场与国家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
7.1.2 国家对储量交易市场的宏观调控管理
7.1.3 财税政策的运用
7.2 石油企业微观配合—建立油气储量资产化管理研究
8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借鉴国外经验 改革石油企业会计核算办法[J]. 仇武将,崔庆江,赖先蓉,魏东. 河南石油. 2001(03)
[2]辽河油田油气储量资产价值计算方法研究[J]. 郭福军. 河南石油. 2001(01)
[3]油气储量资产市场交易[J]. 刘松,李志宏. 石油企业管理. 2000(03)
[4]关于油气储量资产化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J]. 谢霞,廖鲁海. 河南石油. 2000(01)
[5]矿产资源价值评价与核算问题研究[J]. 蒲志仲.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6]加拿大石油税费政策的制度分析[J]. 蒲志仲.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2)
[7]关于勘探开发一体化体制的思考[J]. 张霞. 四川石油经济. 1999(02)
[8]经济可采储量评价方法研究[J]. 陈大恩,李海涛.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9]再论油气储量资产化[J]. 蒲志仲. 石油企业管理. 1999(03)
[10]油气资源价值分级模型中动态因素的确定[J]. 刘永爱.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本文编号:3446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446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