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园区系统稳定性与调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7 02:52
生态工业园区是一个包括自然、工业和社会的地域综合体,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形式,也是世界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它通过成员之间的副产品和废弃物的交换、能量和水资源的梯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等方式来实现园区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成为建设生态文明与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的重要实践。本文针对当前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研究现状,认识到园区系统稳定性与调控是关键问题,非常值得研究。研究中采取理论论证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借鉴和运用生态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经济学和数学等多学科工具进行理论论证,并辅以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化改造的实证研究,试图通过借鉴其他学科的定量分析工具和数学模型方法,对生态工业园区系统稳定性与调控给出一些定量化的结果,并提出若干思考与建议,可为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与运行提供科技支撑与决策参考,增强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科学性。首先,对有关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理论研究作了综述和分析后,认为当前依据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定义而给出的园区系统稳定性的描述性定义,不符合园区系统的人工系统特征。通过对人工生态系统和园...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000一2008年经开区入区企业数量示意图
远大、长丰、北汽福田、力元新材等本土企业和韩国LG、美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德国博世一样,已享誉海内外,成为行业领头羊。2000一2008年历年入区企业数量见图2一2。象飒州侧 200020022004年 20062008图2一 22000一2008年经开区入区企业数量示意图Fig.2一 2NumberehangeofenterprisesinCETDZfromZO00to2008(l)产业结构现状2009年销售产值过亿元企业43家实现产值占全区 91.3%,实现税收占全区81.3%。从亿元企业的产业结构上分析,长沙经开区亿元企业主要集中在工程机械、汽车制造两大支柱产业,其销售收入占亿元企业的80.5%。长沙经开区2009年产业构成情况见图2一3。其它工业9.9%新材料食品饮料4电子信息2.9%汽车及零部件15.0%工程机械64.2%图2一 32009年分行业工业总产值构成示意图Fig.2一 3histitutionofCETDZ’ 5sub一 seetionindustrialoutPutin2009l9
随着经济总量的发展,长沙经开区三大产业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且呈现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步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45%,下降到2008年的23.9%,见图2一4。l_旦第护业夕第三产业0%既 0%0%0%n︸闷︹匕J任q山﹃攀兰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年图2一2000一2008年三大产业结构构成示意图Fig.2一ConstitutionofthreemajorindustriesinCETDZfrom2000to2008(2)重点行业现状长沙经开区建区以来,园区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为主,电子信息、新材料、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为辅的多元产业发展格局,并初步形成了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产业集群。①工程机械产业。工程机械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技术含量高等特点,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长沙经开区目前拥有工程机械及相关企业共37家,形成了以混凝十输送泵、隧道岩石挖掘机、静力压桩机、汽车起重机为主导产品的产业集群,包括了从零部件到整机的产业链。园区拥有工程机械及相关企业共37家,2009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00.8亿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社团划分的复杂网络牵制控制策略[J]. 邬盈盈,韦巍,李国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1(03)
[2]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绩效评估[J]. 乔琦.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1(01)
[3]工业共生中的政府作用——以贵港生态工业园为案例[J]. 杨玲丽.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S2)
[4]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2000—2010年)[J]. 石磊,王震.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5]Google搜索引擎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J]. 赵国,宋建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6]两类网页重要性排序算法的概率对比[J]. 刘玉婷. 应用数学学报. 2010(03)
[7]基于协同学的生态工业园不稳定现象的解释与对策[J]. 张奔,戴铁军. 科技管理研究. 2010(08)
[8]我国生态工业园中产业链存在的问题与优化[J]. 张艳.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0(04)
[9]区域生态产业网络的经济分析——一个简单的成本效益模型[J]. 李广明,黄有光. 中国工业经济. 2010(02)
[10]现代生产力的系统性、运行机制及宏观调控[J]. 王敏. 中国经贸导刊. 2010(03)
博士论文
[1]生态工业园中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性研究[D]. 王国弘.天津大学 2010
[2]生态工业园中的生态产业链系统构建研究[D]. 韩玉堂.中国海洋大学 2009
[3]生态工业链企业定价策略研究[D]. 于海杰.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4]吉林省生态工业园建设模式研究[D]. 秦丽杰.东北师范大学 2008
[5]面向生态工业园的工业共生体成长建模及其共生效率评价[D]. 吴文东.天津大学 2007
[6]生态工业园区产业链设计及其系统稳定性研究[D]. 童莉.北京化工大学 2006
[7]我国产业生态系统(IES)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D]. 邓华.大连理工大学 2006
[8]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业园建设理论与方法研究[D]. 边均兴.天津大学 2005
[9]工业共生进化及其技术动因研究[D]. 郭莉.大连理工大学 2005
[10]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研究[D]. 王兆华.大连理工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我国生态工业园创建路径研究[D]. 董王飞.西北大学 2009
[2]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区域竞争中的问题及对策[D]. 谭清莲.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7
[3]生态工业共生体稳定性研究[D]. 杜旻.东北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60721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000一2008年经开区入区企业数量示意图
远大、长丰、北汽福田、力元新材等本土企业和韩国LG、美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德国博世一样,已享誉海内外,成为行业领头羊。2000一2008年历年入区企业数量见图2一2。象飒州侧 200020022004年 20062008图2一 22000一2008年经开区入区企业数量示意图Fig.2一 2NumberehangeofenterprisesinCETDZfromZO00to2008(l)产业结构现状2009年销售产值过亿元企业43家实现产值占全区 91.3%,实现税收占全区81.3%。从亿元企业的产业结构上分析,长沙经开区亿元企业主要集中在工程机械、汽车制造两大支柱产业,其销售收入占亿元企业的80.5%。长沙经开区2009年产业构成情况见图2一3。其它工业9.9%新材料食品饮料4电子信息2.9%汽车及零部件15.0%工程机械64.2%图2一 32009年分行业工业总产值构成示意图Fig.2一 3histitutionofCETDZ’ 5sub一 seetionindustrialoutPutin2009l9
随着经济总量的发展,长沙经开区三大产业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且呈现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步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45%,下降到2008年的23.9%,见图2一4。l_旦第护业夕第三产业0%既 0%0%0%n︸闷︹匕J任q山﹃攀兰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年图2一2000一2008年三大产业结构构成示意图Fig.2一ConstitutionofthreemajorindustriesinCETDZfrom2000to2008(2)重点行业现状长沙经开区建区以来,园区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为主,电子信息、新材料、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为辅的多元产业发展格局,并初步形成了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产业集群。①工程机械产业。工程机械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技术含量高等特点,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长沙经开区目前拥有工程机械及相关企业共37家,形成了以混凝十输送泵、隧道岩石挖掘机、静力压桩机、汽车起重机为主导产品的产业集群,包括了从零部件到整机的产业链。园区拥有工程机械及相关企业共37家,2009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00.8亿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社团划分的复杂网络牵制控制策略[J]. 邬盈盈,韦巍,李国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1(03)
[2]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绩效评估[J]. 乔琦.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1(01)
[3]工业共生中的政府作用——以贵港生态工业园为案例[J]. 杨玲丽.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S2)
[4]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2000—2010年)[J]. 石磊,王震.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5]Google搜索引擎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J]. 赵国,宋建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6]两类网页重要性排序算法的概率对比[J]. 刘玉婷. 应用数学学报. 2010(03)
[7]基于协同学的生态工业园不稳定现象的解释与对策[J]. 张奔,戴铁军. 科技管理研究. 2010(08)
[8]我国生态工业园中产业链存在的问题与优化[J]. 张艳.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0(04)
[9]区域生态产业网络的经济分析——一个简单的成本效益模型[J]. 李广明,黄有光. 中国工业经济. 2010(02)
[10]现代生产力的系统性、运行机制及宏观调控[J]. 王敏. 中国经贸导刊. 2010(03)
博士论文
[1]生态工业园中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性研究[D]. 王国弘.天津大学 2010
[2]生态工业园中的生态产业链系统构建研究[D]. 韩玉堂.中国海洋大学 2009
[3]生态工业链企业定价策略研究[D]. 于海杰.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4]吉林省生态工业园建设模式研究[D]. 秦丽杰.东北师范大学 2008
[5]面向生态工业园的工业共生体成长建模及其共生效率评价[D]. 吴文东.天津大学 2007
[6]生态工业园区产业链设计及其系统稳定性研究[D]. 童莉.北京化工大学 2006
[7]我国产业生态系统(IES)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D]. 邓华.大连理工大学 2006
[8]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业园建设理论与方法研究[D]. 边均兴.天津大学 2005
[9]工业共生进化及其技术动因研究[D]. 郭莉.大连理工大学 2005
[10]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研究[D]. 王兆华.大连理工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我国生态工业园创建路径研究[D]. 董王飞.西北大学 2009
[2]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区域竞争中的问题及对策[D]. 谭清莲.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7
[3]生态工业共生体稳定性研究[D]. 杜旻.东北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60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460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