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共生网络的冗余:案例研究
本文关键词:产业共生网络的冗余:案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卡伦堡共生体系被发现以来,产业共生理论越来越被学者所重视,但目前很少有学者对共生网络的冗余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本文从冗余概念的角度分析产业共生网络冗余—稳定性—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量化冗余对共生网络稳定性和风险的影响。本文以产业共生网络分析为基础,基于共生效益和成本进行稳定性分析,选择非对称分布系数,即与共生系统理想状态相异的程度,作为稳定性分析指标;基于蝴蝶结分析方法和危险指数法计算共生网络中各共生单元的环境风险,并鉴于存量冗余对风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贮存和运输风险,因此将贮存和运输风险作为风险分析指标;量化共生存量冗余对共生链断裂风险的影响。综合分析存量冗余、规模冗余和功能冗余对共生网络的稳定性和风险影响后,选取优化后的共生系统冗余,为共生企业的规模和共生链的建立等提供有益建议。本文以某有色集团公司危废渣库相关的企业固体废物共生网络为例,通过资料收集和调查汇总绘制研究区实际共生网络,并将产业共生网络冗余—稳定性—风险分析框架应用于研究区共生网络。存量冗余结果表明除渣库非对称分布系数随着冗余度的增加不断上升外,其余各共生节点的非对称分布系数则随冗余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渣库由于盈利模式而排除后,提高存量冗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共生网络的稳定性;随着存量冗余的增加,研究区共生网络中各共生单元的贮存和运输风险基本没有变化,仅渣库的贮存风险略有上升,使其贮存和运输的总体风险有所增加;研究区共生网络中除铜业公司污酸污水处理站-渣库-烟化熔融车间共生链有冗余存量而断裂风险较小外,其他各共生链均存在很大的断裂风险。规模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在规模冗余Rds≤0.09时研究区共生网络的稳定性随着规模冗余而增强,规模冗余Rds0.09时稳定性反而下降。功能冗余Rdf=0.71时整体断裂风险为46,属于中等风险水平。本文根据共生网络稳定性、废渣贮存和运输风险以及共生链断裂风险分析,确定研究区存量冗余Rd=0.54,规模冗余Rds=0.09,功能冗余Rdf=0.71。
【关键词】:产业共生网络 冗余 稳定性 风险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32;F713.2;F20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前言9-20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1.1.1 选题背景9-10
- 1.1.2 研究目的10
- 1.1.3 研究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0-17
- 1.2.1 产业共生网络10-12
- 1.2.2 冗余12-15
- 1.2.3 共生稳定性15-16
- 1.2.4 小结16-17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7-19
- 1.3.1 研究内容17
- 1.3.2 研究方法17-18
- 1.3.3 技术路线18-19
- 1.4 论文创新之处19-20
- 第二章 冗余-稳定性-风险分析框架的建立20-30
- 2.1 产业共生网络冗余的提出20-21
- 2.2 产业共生网络冗余-稳定性-风险评价理论模型21-22
- 2.3 产业共生网络冗余的量化22-23
- 2.3.1 存量冗余22
- 2.3.2 规模冗余22-23
- 2.3.3 功能冗余23
- 2.4 冗余对共生网络影响的分析方法23-30
- 2.4.1 存量冗余和规模冗余对共生网络的稳定性影响分析23-25
- 2.4.2 存量冗余对共生网络的风险影响分析25-27
- 2.4.3 功能冗余对共生链断裂风险的影响分析27-30
- 第三章 案例研究30-57
- 3.1 研究区概况30-32
- 3.1.1 选择研究区的意义和目的30
- 3.1.2 产业共生网络的基本情况30-31
- 3.1.3 产业共生网络图31-32
- 3.2 量化产业共生网络冗余32-36
- 3.3 存量冗余对共生网络的影响36-52
- 3.3.1 存量冗余对稳定性的影响36-43
- 3.3.2 存量冗余对共生网络风险的影响43-50
- 3.3.3 确定优化后存量冗余50-52
- 3.4 规模冗余对共生网络的影响52-54
- 3.4.1 不同规模冗余条件下共生网络稳定性分析52-53
- 3.4.2 确定优化后规模冗余53-54
- 3.5 功能冗余对共生网络的影响54-55
- 3.6 共生网络冗余管理建议55-57
-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57-60
- 4.1 结论57-59
- 4.2 不足和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6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66-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恒;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网络经济[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3年04期
2 陈永庆,王浣尘;新经济呼唤“网络上海”[J];上海综合经济;2000年12期
3 刘瑶;网络经济的经济特征[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年15期
4 王静燕;;浅论网络经济下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J];现代商业;2007年14期
5 华瑶,王耀辉;中国网络营销的社会环境现状分析[J];情报科学;2003年11期
6 ;4-7层安全如何保障[J];计算机安全;2004年07期
7 石勇;;解读网络“换客”风潮[J];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06期
8 黄宏斌;网络时代呼唤新型秘书[J];厦门科技;2000年S1期
9 钟靖严;;开放光纤市场 促使网络腾飞[J];经济与信息;1997年08期
10 宋晓欣,王红;网络营销在中国:带着脚镣的舞蹈[J];中国商贸;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晓东;;电信CDMA网络优化与应用[A];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安静;网络理财一夜蹿红 信用支付成关键[N];江苏科技报;2007年
2 赵怡雯 吴剑萍;国家互联网络广州交换中心成立[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3 李瀛寰;港湾网络引领智能[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4 张彤;交换改变网络[N];网络世界;2008年
5 本报记者 闫冰;网络优化江湖新演义:直面需求 共渡难关[N];网络世界;2009年
6 赵慧玲;我国网络与交换标准“十五”研究方向确定[N];人民邮电;2001年
7 本报记者 吴作鹏;网络: 雪中飘荡的回忆[N];计算机世界;2004年
8 本报记者 孟妮;礼品回收转战网络[N];国际商报;2013年
9 ;开放融合的网络最具价值[N];网络世界;2007年
10 刘一冰;博科收购网捷网络[N];电脑商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成梁;产业共生网络的冗余: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2 姜永春;我国网络货币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孙英良;网络游戏的设计及相关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王显庆;滁州联通CDMA网络优化[D];山东大学;2006年
5 宋萍;洛阳移动GSM网络扩容方案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康国昌;直连网络中QoS保证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王s
本文编号:364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6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