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化改革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演变——基于DSGE的模型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市场化改革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演变——基于DSGE的模型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市场化改革 货币政策 有效性的改变 DSGE模型
【摘要】:中国正进行市场化改革,经济结构在缓慢改变,这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可能随之变动。然而已有的货币政策理论大多基于完全市场经济,而未考虑到转型经济体中的非市场因素,从而难以解释中国的情形。本文基于DSGE模型,从要素配置市场化及行业准入限制逐步放开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货币政策有效性。本文模型较好地拟合了中国的实际经济,根据模拟结果,我们发现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1)对于国企经济,贷款基准利率的作用将逐步减小,而存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会逐步提高;(2)对于民企经济,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都将逐渐减小;(3)对于总体经济,贷款基准利率的作用将逐步减少,而存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将在改革前期不断上升,在改革后期逐步下降;(4)在市场化改革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政策目标,最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将有所差异。因此,央行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化程度,对各政策目标实施相应的政策工具,以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并加强政策工具间的协调配合。
【作者单位】: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中国市场化改革 货币政策 有效性的改变 DSGE模型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M55136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085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Z085-141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3224)资助
【分类号】:F123.9;F822.0;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缓慢改变,这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可能随之变动,央行需要重新考虑政策工具的选择。少数学者已经进行了相关研究。Koivu(2009)的研究发现,随着中国金融和经济变革,贷款基准利率的作用有所上升。然而,该文章的不足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雷辉;;我国资本存量测算及投资效率的研究[J];经济学家;2009年06期
2 许伟;陈斌开;;银行信贷与中国经济波动:1993—2005[J];经济学(季刊);2009年03期
3 陈诗一;;中国工业分行业统计数据估算:1980—2008[J];经济学(季刊);2011年03期
4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5 胡永刚;刘方;;劳动调整成本、流动性约束与中国经济波动[J];经济研究;2007年10期
6 陈晓光;张宇麟;;信贷约束、政府消费与中国实际经济周期[J];经济研究;2010年12期
7 ;资本市场与中国企业家成长:现状与未来、问题与建议——2011·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J];经济界;2011年03期
8 笑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困局[J];中国经济快讯;2003年05期
9 王兆霞;;后危机视角下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3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4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曹学敏;;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内资民营经济[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8期
6 司先秀;;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陈金保;何枫;赵晓;;税收激励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其实证效果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李声明;陈晓毅;;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9 李跃宇;;交易费用决定家族企业的传承方式[J];商业研究;2009年01期
10 刘振滨;;我国流通产业成长路径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李树;陈刚;;环境管制与生产率增长——以APPCL2000的修订为例[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4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6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7 章姗;;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8 王红领;刘剑雄;张亮;魏政;李燕燕;;改革开放30年中国私营企业发展[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5(2007~2008)[C];2008年
9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胡芳;周培明;张智敏;;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数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梅;二元经济结构下最低工资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8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支晓云;基于博弈论视角的融资型特许经营项目综合管理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言乔燕;GZ公司战略转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韩冬遥;中国信贷市场的顺周期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敏娜;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需求的影响[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2 陈学彬,杨凌,方松;货币政策效应的微观基础研究——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实证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4 林毅夫,刘明兴,章奇;政策性负担与企业的预算软约束: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8期
5 李小平;朱钟棣;;中国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5年04期
6 涂正革;肖耿;;中国工业增长模式的转变——大中型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非参数生产前沿动态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7 刘金全,邵欣炜;流动性约束与消费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8 宋芳秀;;行政性资金配置、利率软约束与不良资产成因[J];经济管理;2007年13期
9 李宪智;郭永臣;;筹资风险探析[J];商业经济;2010年02期
10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瑛琨;刘艳武;赵振全;;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符戈;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庄文敏;我国民间借贷的监管制度建构[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勇兵,钟加坤;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述评[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解红梅;;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年30期
3 郭晔;;测定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方法探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4 余力;;“横行”不霸道 “人微”言不轻——评崔建军新著《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韩钟传;;货币政策研究的新突破——评崔建军新著《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王敬伟;;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的创新之作——读《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有感[J];武汉金融;2006年12期
7 彭芸;;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仝玉民;田志朋;于鹏艳;;中美货币政策有效性:比较与借鉴[J];金融经济;2008年14期
9 植开屏;;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检验[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余建干;;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及对策建议[J];华商;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伟;;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最新文献述评[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银行宁波分行 张振宇博士;研究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新作[N];金融时报;2000年
2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张茉楠;尽力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N];上海证券报;2012年
3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 王勇;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还须多策并举[N];上海证券报;2012年
4 日本野村资本市场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关志雄;货币政策有效性有待提升[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5 张亦春;货币政策研究的开拓之作[N];金融时报;2006年
6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 王自力;完善传导机制,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7 杨晓鸿;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几点思考[N];发展导报;2000年
8 FN记者 付平;改善金融生态 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N];金融时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任晓;更加灵活汇率制度有助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N];中国证券报;2010年
10 张曙东;特别国债有助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N];中国证券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毛剑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及其强弱的实证研究——基于1978~1999年的计量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2 于辉;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3 刘玉红;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4 刘艳武;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与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5 唐伟;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睿婕;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孔曙东;对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与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3 徐青娇;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实证分析[D];兰州商学院;2008年
4 翁光明;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张冲;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6 宋贺;后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新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潘文皓;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浩;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秀燕;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玮玮;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008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008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