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的实践应用与效应强化
本文关键词: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的实践应用与效应强化
更多相关文章: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组合运用 实施效果 宏观调控
【摘要】:作为现代国家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及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两者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运用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使之组合协调发展,以形成合力,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关系到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同时,它们又各具特点和差异,导致在组合运用中出现一些问题。对此,笔者建议,期待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货币政策,以促进我国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 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组合运用 实施效果 宏观调控
【分类号】:F812.0;F822.0
【正文快照】: 引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的经济要正常运行,市场调节对资源整合配置可谓功不可没。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其在调节过程中所出现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也是导致市场运行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保持经济的稳定运行和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有必要进行国家宏观调控加以调整和解决,而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杜凤华;;应对金融危机的财政货币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09年07期
2 黄燕芬;顾严;翁仁木;;近期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08期
3 崔惠民;;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效应——加强宏观调控应对金融危机[J];学术交流;2009年06期
4 崔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实施问题——金融危机下的财政货币政策配合问题[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9期
5 贾康;;当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J];中国金融;2011年06期
6 肖莉梅;;浅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出击”对宏观调控的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1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龙;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配合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录友;;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方志秋;;基于汇率制度变化谈我国宏观经济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3期
3 郭玉清;刘红;郭庆旺;;中国财政科教支出动态经济效应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5期
4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区域经济趋同与差异的因素贡献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02期
5 郑群峰;王迪;阚大学;;中国政府投资挤出(挤入)效应空间计量研究[J];财贸研究;2011年03期
6 许雄奇;陈一龙;;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传导机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7 徐全红;;试论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8 雷红霞;;次贷危机后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分析[J];当代经济;2010年07期
9 刘亚清;姜杰凡;刘纯安;;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分析[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年01期
10 王俊霞;李智慧;李雨丹;;我国国债利率效应及其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信柱;积极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新;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姚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张玉喜;我国产业政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丁骋骋;金融体系的结构差异与国际收支失衡[D];复旦大学;2007年
7 许雄奇;中国财政赤字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付伯颖;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王玉华;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张海星;政府或有债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倩;后危机时期财政政策的优化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贾鑫海;中国应对两次金融危机的政策及其有效性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陈亮;后危机时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李俊英;加快新疆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效应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5 张跃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6 田晓华;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7 林海;中国股票市场投资收益及风险关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王珊珊;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协调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9 蔡锡鸿;我国内资商业银行税制环境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10 龙丹;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财政政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学彬;对我国货币供给与宏观经济和价格波动关系的模拟分析[J];财经研究;1995年05期
2 曾康霖;财政货币政策的选择及效应评价[J];财贸经济;2001年07期
3 李健;论国有商业银行的双重功能与不良资产的双重成因[J];财贸经济;2005年01期
4 郭庆旺,贾俊雪;财政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4期
5 丛明;;宏观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分析[J];财贸经济;2007年01期
6 范炜,娄依兴;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同效应绩效研究[J];财政研究;2005年02期
7 王景升;论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效应[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8 陈共;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J];当代财经;1999年10期
9 巴曙松;论时滞效应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南方金融;1999年10期
10 毛定祥,刘令;货币供应量最优控制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和;;围绕积极财政政策的不同意见[J];资本市场;2000年01期
2 曾益成;论正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J];财经科学;2001年S1期
3 周洪 ,马栓友 ,马君;“积极财政政策效应及可持续性高级专题研讨会”综述[J];当代财经;2001年12期
4 巫孝文,朱亮兵;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及应进一步采取的对策[J];湖北财税;2001年16期
5 甘行琼;积极财政政策与市场化改革的推进[J];湖北财税;2001年18期
6 韩凤芹;2001年中国财政政策的取向[J];国有资产管理;2001年05期
7 李延均,张骏;谨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努力实现“内在拉动”[J];宏观经济管理;2001年10期
8 王小广;积极财政政策不能“淡出”[J];宏观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9 孙俊芳;王翠芳;;落实“三个代表”的思想,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1年04期
10 李振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践与问题[J];中国国情国力;200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兴方;;运用财政政策扩大有效需求[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2 杜云;;我国财政政策的路径演化与效率检验——基于30年改革开放的数据和经验[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韩庆华;王晓红;;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财政政策实证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4 马英俊;;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否应当淡出?[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中义;;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A];政府改革与行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曲永义;袁红英;李广杰;张文;;灵活运用财政政策,支持科技自主创新[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财政政策问题探讨[A];全国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优秀论文汇编(2006)[C];2006年
8 ;第三十一章 我国景气循环中财政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卷)[C];2000年
9 柳建光;;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6卷)[C];2005年
10 ;财政部将尽快出台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的财政政策[A];2009第三届中国民用炉具研讨会暨产品展示会、2009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及技术交流会会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迎晖;2004:新积极财政政策上路[N];中国税务报;2004年
2 贾康 作者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有保有控 促进财政政策全面转型[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3 特派记者 田晓明;积极财政政策没有“淡出”[N];国际金融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赵江山;财政政策柔性调整下转向稳健[N];经济参考报;2004年
5 记者:项志华;以科学发展观定位财政政策[N];经济参考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王延春;财政政策适时而变[N];经济观察报;2003年
7 徐荣安;我们应实行什么样的财政政策?[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8 王东京 李莉;财政政策瑕瑜互见[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9 卢中原 孟春 陈昌盛;财政政策应由“积极”转向“适中”[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10 贾康;从“积极”到“稳健”:财政政策转型[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勇;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7年
2 张信柱;积极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黄耀军;我国财政政策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张弘力;论体制转轨时期我国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5 刘志强;财政政策作用机制和政策风险的动态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牟发兵;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政策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欧阳煌;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张勇;以内需结构调整为导向的财政政策转型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王宇;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D];辽宁大学;2012年
10 陈荣凯;扩大需求的财政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如慧;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财政政策的选择[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莹;我国财政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3 刘娟;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4 许彦;论财政政策与贷币政策的协调配合[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罗伟忠;迥异的市场特征与财政政策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胡_g;论区域性财政政策——兼论促进我国中西部发展的财政政策[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7 宋雪飞;对买方市场下财政政策的探讨[D];厦门大学;2001年
8 蔡登峰;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积极财政政策的探讨[D];厦门大学;2001年
9 赵合云;中国积极财政政策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王威;积极财政政策可持续性研究[D];石油大学(北京);2005年
,本文编号:1019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019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