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中国式影子银行范畴及监管进展

发布时间:2017-10-26 12:15

  本文关键词:中国式影子银行范畴及监管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影子银行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审慎监管


【摘要】: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出现与发展,更多是经济发展带来的金融需求增长与多元化,以及金融改革未完成所带来的金融抑制之间的矛盾,在发挥其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应对其体系范畴进行明确界定并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以维护金融稳定。
【作者单位】: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关键词】影子银行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审慎监管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三次产业动态协同发展机制研究”(10ZD&027) 天津外国语大学“十二五”科研规划2013年度科研项目“宏观审慎视角下的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研究”(13YB16)
【分类号】:F832.1
【正文快照】: 一、影子银行内涵美国次贷问题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金融稳定受到各国关注并提上重要议事日程。Tom Burns[1]、HervéHannoun[2]、Gary Gorton和Andrew Metricka[3]等论证了全球金融危机归因于影子银行体系的过度发展,而影子银行却未被充分监管。实际上,影子银行起源于197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巴曙松;;应从金融结构演进角度客观评估影子银行[J];经济纵横;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涛;;分业监管模式下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J];发展研究;2013年09期

2 邢学艳;曹阳;;外汇占款、金融监管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J];北方经济;2013年18期

3 耿同劲;;货币空转:中国银行业“钱荒”的起点及其防范[J];财经科学;2014年02期

4 杨贺;;制度变迁背景下影子银行体系生成逻辑的理论分析[J];南方金融;2014年03期

5 金萍;向侠;肖愚;;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发展关系浅析[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6 耿同劲;;资金空转:形式、原因及防范[J];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7 颜永嘉;;影子银行体系的微观机理和宏观效应——一个文献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07期

8 郑兰祥;王三川;;国外金融创新影子银行行为研究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11期

9 邹晓梅;张明;高蓓;;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起因、类型、问题与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12期

10 杨帆;方文彬;;影子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影响研究——基于甘肃省调研数据[J];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鲁丹;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2 宫跃欣;影子银行产品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周强;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与监管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高志;中国金融结构调整的经济效应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5 张宏铭;中国影子银行效应、风险及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6 陈兵;银行网络视角下的系统性风险传染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7 鲁长瑜;信托公司信托业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梁珊(Moka Shan Liang);影子银行对我国宏观流动性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春;;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机制辨析[J];海南金融;2012年06期

2 陈伟;刘明;林琳;;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形成模式与风险探讨[J];现代金融;2012年07期

3 ;解构中国影子银行[J];资本市场;2013年04期

4 刘满平;;科学对待影子银行[J];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04期

5 张菲菲;;“影子银行”连累银行理财 规范透明是发展正途[J];中国金融家;2013年02期

6 李婷;;我国影子银行的系统风险及监管[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5期

7 张雄杰;;国内影子银行的风险研究[J];商;2013年10期

8 袁齐;;中国式影子银行监管的新思维[J];吉林金融研究;2013年05期

9 王雪玉;;中国影子银行 金融体系的不定时炸弹[J];金融科技时代;2013年04期

10 袁齐;;中国式影子银行监管的新思维[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崔宇清;;影子银行及其监管问题研究——基于影子银行工具的法律分析[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2 宋国良;高超;宋成;;中国式影子银行兴起的原因及其宏观效应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3 尚玮;;影子银行风险防范与法律规制研究[A];金融法学家(第四辑)[C];2012年

4 徐宝林;陈澍;;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基于2005-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5 李真;;“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风险与法律监管路径[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6 梁涛;;分业监管模式下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邦咨询研究员 贺军;对“影子银行”要一分为二[N];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杨冬 邱晨;影子银行问题:中国式次贷危机?[N];证券时报;2011年

3 谭洪涛 蔡春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影子银行影响金融稳定的内在机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记者 金立新;对“影子银行”监管如何到位?[N];金融时报;2011年

5 记者 马翠莲;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和规范[N];上海金融报;2012年

6 记者 王宇 王培伟;“影子银行”魅影几重[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7 本报记者 张小平;争议影子银行:对舶来品不宜对号入座[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8 张茉楠;影子银行挑战全球金融监管[N];经济参考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陈莹莹;影子银行“野蛮生长” 繁荣背后暗藏隐忧[N];中国证券报;2012年

10 新金融记者 张晨曲;“影子银行”考验全球监管[N];新金融观察;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菁;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2 张宏铭;中国影子银行效应、风险及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3 梁珊(Moka Shan Liang);影子银行对我国宏观流动性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田;中国影子银行的功能与风险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年

2 曹静;影子银行的组织形式和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3 胡晗;影子银行系统助推次贷危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姜震;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马先先;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齐淼;中美影子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监管及比较[D];复旦大学;2011年

7 崔丹桔;影子银行监管的国际实践对中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3年

8 战宏;中国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徐静;影子银行及监管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10 郝婧雅;论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法律规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98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098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2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