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中国证券公司集团化发展与经营效率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13:32

  本文关键词:中国证券公司集团化发展与经营效率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证券公司 集团化 经营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DEA) 麦奎斯特指数(Malmquist)


【摘要】: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不断加强,各国金融机构为了提升竞争力,开始扩张规模,进行混业经营,通过收购合并或者新设等方式,不断增加成员公司的数量,组建大型金融集团。证券业作为金融行业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集团化趋势的巨大影响。从目前国际证券业的发展来看,全球排名前列的证券公司均实现高度集团化,此类大型证券公司集团多采用多元化经营,旗下拥有期货、资管、基金公司等众多子公司。中国证券公司在开放度不断增加的市场环境中,与国际证券公司集团一道竞争的机会越来越多。此时,中国证券公司很有必要通过不断加强集团化建设来应对挑战。中国证券公司始建于1987年,从1987年的第一家证券公司发展到2004年底154家,又变成今天的124家。在短短的30年时间中,我国证券行业完成了从无到有地建立和从小到大地发展。步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剧和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中国证券公司不断进行集团化建设,而伴随着集团化的实践过程,关于通过加强集团化建设能否有效提高中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一直存在着争论。其中,认为加强集团化建设可能不利于中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提升的主要理由是我国证券公司还非常年轻,管理团队能力还很一般,现有的管理团队无法有效管理,盲目进行集团化建设会有碍经营效率的提高。但是,主流的观点认为集团化建设有助于中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的提高,我国证券公司应当尽快加强集团化建设。针对这两种不同的争论,本文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麦奎斯特指数(Malmquist)实证分析方法考察中国证券公司加强集团化是否能够提高经营效率。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界定清楚集团化和经营效率的基本概念。集团化是指具有完善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一类组织结构的公司。经营效率是指投入产出之间的一组关系。其次,对证券公司进行集团化的划分,选取市场占有率超过80%的52家证券公司作为我国证券行业的代表,将其分为集团化程度平均较高和集团化程度平均相对较低的两类。最后,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麦奎斯特指数(Malmquist)方法,对样本在2010—2014年间的经营效率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静态分析还是动态分析,提高集团化确实有助于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证券公司 集团化 经营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DEA) 麦奎斯特指数(Malmquis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39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0-13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0-11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1-13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3-14
  • 1.3.1 研究内容13-14
  • 1.3.2 研究方法和框架14
  • 第二章 证券公司集团化发展和经营效率关系的相关理论14-25
  • 2.1 证券公司集团化发展和经营效率的概念15-18
  • 2.1.1 证券公司集团的概念及类型15-18
  • 2.1.2 证券公司经营效率的概念18
  • 2.2 证券公司集团化发展和经营效率关系的相关理论18-25
  • 2.2.1 规模经济理论19-21
  • 2.2.2 范围经理理论21-22
  • 2.2.3 协同效益理论22-23
  • 2.2.4 风险分散理论23-25
  • 第三章 中国证券公司集团化发展与经营效率关系25-33
  • 3.1 中国证券公司集团化发展的情况25-28
  • 3.1.1 我国证券公司集团化发展过程25-27
  • 3.1.2 中国证券公司集团化发展的动因27-28
  • 3.2 中国证券公司集团化发展与经营效率关系的不同认识28-30
  • 3.2.1 集团化发展对中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产生负面影响28-29
  • 3.2.2 提高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亟需加强集团化29-30
  • 3.3 中国证券公司集团化发展有利于经营效率的提高30-33
  • 3.3.1 基于规模经济理论,集团化能够给中国证券公司带来规模报酬30-31
  • 3.3.2 基于范围经济理论,集团化能够给中国证券公司带来范围经济31
  • 3.3.3 基于协同效益理论,集团化能够给中国证券公司带来协同收益31
  • 3.3.4 基于风险分散理论,集团化能够帮助中国证券公司分散经营风险31-33
  • 第四章 中国证券公司集团化发展与经营效率关系的分析框架33-37
  • 4.1 中国证券公司集团化发展与经营效率研究假设和实证分析方法33-35
  • 4.1.1 中国证券公司集团化发展与经营效率研究假设33
  • 4.1.2 中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静态测度方法33-34
  • 4.1.3 中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动态测度方法34-35
  • 4.2 中国证券公司集团化发展与经营效率关系分析思路35-36
  • 4.2.1 中国证券公司集团化程度的考量35-36
  • 4.2.2 中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的静态比较分析36
  • 4.2.3 中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的动态比较分析36
  • 4.3 中国证券公司集团化发展与经营效率关系的分析框架36-37
  • 第五章 中国证券公司集团化发展与经营效率关系的实证分析37-49
  • 5.1 我国证券公司样本选择与指标确定38-41
  • 5.1.1 样本公司选择38-40
  • 5.1.2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40-41
  •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41-43
  • 5.3 集团化发展对中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影响的静态分析43-47
  • 5.4 集团化发展对中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影响的动态分析47-49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启示49-53
  • 6.1 研究结论49-50
  • 6.2 研究对策和建议50-53
  • 6.2.1 加强产品、业务创新,优化业务收入机构50-51
  • 6.2.2 通过新设、兼并等方式,完善母子公司、参股公司组织结构51
  • 6.2.3 打造集团管理制度,提高集团管理能力51-53
  • 结束语53-54
  • 参考文献54-56
  • 附录 原始数据表56-71
  • 致谢7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楠;中国证券公司的产权制度缺陷及创新研究[J];理论探讨;2004年01期

2 ;中国证券公司未来发展与改革重点[J];资本市场;2012年03期

3 秦力,魏建;论中国证券公司集团化[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86期

4 秦力,魏建;论中国证券公司集团化[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8期

5 刘加;中国证券公司制度创新分析[J];财贸经济;2003年01期

6 莫学斌,王中华;论中国证券公司的规模经济效应——基于1999~2000年样本证券公司的考察与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3年01期

7 魏成龙;中国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8 林楠;中国证券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缺陷及创新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01期

9 巴曙松,华中炜;中国证券公司2004年度风险评估报告[J];银行家;2005年08期

10 魏建;张勇;;谁是合格股东——中国证券公司的股权治理和前景[J];西安金融;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田;;中国证券公司收购期货公司的政策分析——以参与金融期货业务为视角[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2 黄建欢;柯善咨;;因特网环境中网点空间布局对证券公司绩效的影响[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通证券研究所 陈峥嵘 唐祝义;中国证券公司如何“走出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2 记者 刘洁 见习记者 朱永康;中国证券公司利润上升竞争加剧[N];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

3 周密;面对入世,,中国证券公司何去何从?[N];湖南经济报;2000年

4 周宏邋见习记者 郑焰;直击中国最大QFII机构[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记者 王瑞霞;券商生存之惑[N];中国证券报;2004年

6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赵险峰;中国证券公司发展方式转型的难点与对策[N];中国证券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王向东;传统券商的IT情结[N];计算机世界;2001年

8 何德旭;打造强大的本土券商[N];中国证券报;2002年

9 记者 金辉;未来三五年,中国券商如何“走出去”[N];经济参考报;2012年

10 吴晓求;中国证券业盈利模式路在何方[N];中国证券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谢乐斌;制度变迁中的中国证券公司风险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林楠;论中国证券公司的制度创新[D];四川大学;2004年

3 王叙华;中国证券公司生存危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刘增学;中国证券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5 张志红;中国证券公司治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刘一;中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鑫;中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敏;中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创新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黄庆峰;中国证券公司集团化发展与经营效率关系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年

4 吴壮乔;试论中国证券公司的风险与防范[D];厦门大学;2001年

5 宁向阳;中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雷新东;中国证券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9年

7 李海泉;中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8 何学松;中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9 张叶;中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刘春华;中国证券公司治理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98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098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a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