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贸易及经常账户顺差也源于“资产短缺”吗

发布时间:2017-11-06 17:48

  本文关键词:贸易及经常账户顺差也源于“资产短缺”吗


  更多相关文章: 未调整的资产短缺 贸易及经常账户 顺差 债券市场发展


【摘要】:基于Caballero(2006)提出的"资产短缺"假说及国民经济核算原理,本文导出"未调整的资产短缺指数"是反映新兴经济体贸易及经常账户顺差状况的最恰当指标。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控制变量引入和中国经济数据,本文研究证实,除本币实际汇率低估、世界经济增长等因素外,"未调整的资产短缺"也是造成新兴经济体贸易及经常账户顺差的重要诱因。结合对"未调整的资产短缺状况"发生逆转的原因分析,本文重点强调,在新兴经济体遭遇大的负向外部冲击时,债券市场发展不仅利于缓解其"未调整的资产短缺状况",也利于防止其银行体系内系统性风险的过度累积。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商学院;
【基金】:银兴经济研究基金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752;F832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特别是自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我国贸易及经常账户持续大幅顺差,负面影响不断,扭转我国贸易及经常账户顺差已刻不容缓。那么,造成当前国内贸易及经常账户持续顺差的原因是什么?除本币实际汇率低估、世界经济增长等传统因素外,还有什么因素也会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何帆;张明;;中国国内储蓄、投资和贸易顺差的未来演进趋势[J];财贸经济;2007年05期

2 林桂军;Ronald Schramm;;我国储蓄/投资差额的结构分析与经常项目顺差[J];财贸经济;2008年04期

3 徐晟;;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国际收支的传导机制:中国人口红利的削减与国际收支双顺差[J];财贸经济;2008年05期

4 李稻葵;李丹宁;;中美贸易顺差:根本原因在哪里?[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5期

5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晓晶;汤铎铎;林跃勤;;全球失衡、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的复苏[J];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6 沈国兵;美中贸易逆差与人民币汇率: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7 范从来;刘绍保;刘德溯;;中国资产短缺状况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年02期

8 范从来;刘绍保;刘德溯;;中国资产短缺影响因素研究——理论及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3年05期

9 徐建炜;姚洋;;国际分工新形态、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J];世界经济;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波;;人民币汇率升值与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关系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24期

2 史本叶;李俊江;;中美贸易失衡原因探析——兼论人民币升值能否解决中美贸易失衡[J];商业研究;2010年07期

3 何河;苗宇坤;;基于企业性质的贸易顺差与贸易摩擦分析[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4 宋秀峰;;基于中美贸易失衡的“不平衡论”与“非汇率论”综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5 樊纲;魏强;刘鹏;;China’s internal and external economic imbalances and fiscal reform[J];China Economist;2010年01期

6 李平;余根钱;;Regulatory intervention rescued China from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2期

7 王思宇;杨巨;;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总结与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02期

8 江春;吴宏;;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基于收入分配的新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10期

9 沈国兵;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J];财经研究;2005年09期

10 翟晓英;刘维奇;;居民消费能力视角下的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影响因素协整分析[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白万平;张丹;余玲琴;;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事实[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二震;安礼伟;;关于我国外贸顺差的理论探讨[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3 王伟;董二磊;;金融改革是否可以促进中国资本账户开放[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蒋基路;;全球会计治理:跨国并购决策与会计准则趋同[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王耀中;洪联英;刘建江;;企业所有权、贸易组织结构与中美贸易失衡——基于两国经济一体化均衡模型的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1期[C];2009年

6 汪伟;;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贸易顺差:理论与实证[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世兰;中国出口扩张路径模式[D];浙江大学;2011年

4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5 付琼;中国经济崛起中的人民币汇率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6 钱利;我国贸易收支失衡的结构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7 甘小芳;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成因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杨玲玲;资产价格对中国居民银行储蓄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陈军;新疆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10 张小波;金融开放的风险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进;我国经常项目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倪殿鑫;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经济的失衡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慧静;影响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的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胡贤龙;全球经济失衡:劳动力全球化视角的解读[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杜华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冲击效应[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董挺;经常账户顺差调节政策有效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陈秀智;人民币汇率、对外贸易以及就业增长[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8 杨东峰;融资环境对我国出口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9 邓颖;金融发展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苏晶晶;产品内分工与中国对美出口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晶;;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调整、未来走势与政策选择[J];财贸经济;2008年10期

2 张斌;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钉住美元还是一揽子货币[J];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01期

3 胡鞍钢;中美贸易和汇率问题的分析与建议[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4期

4 平新乔;产业内贸易理论与中美贸易关系[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5期

5 范从来;菲利普斯曲线与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目标[J];管理世界;2000年06期

6 赵博,雍家胜;菲利普斯曲线研究在中国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9期

7 苏剑;童立;;近年来我国热钱流入规模的估算[J];经济学动态;2011年11期

8 董志勇;;资本外逃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J];经济学(季刊);2004年03期

9 张曙光;人民币汇率问题:升值及其成本—收益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10 卢向前,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芳;;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及其原因探析[J];现代商业;2009年20期

2 王继祖;李敏;周召辉;;浅析美国双赤字及中美经济关系[J];华北金融;2006年07期

3 焦武;;宏观经济变量冲击与中国经常账户波动[J];财经研究;2010年08期

4 张碧琼;;国际资本流动与跨期消费模式:基于中美两国跨期贸易模型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4期

5 周玮;;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与美元指数[J];世界经济情况;2010年07期

6 陈柳钦;;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现状、原因及调整[J];国际资料信息;2008年05期

7 张建清;张天顶;;经常账户失衡的调整: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2008年10期

8 舒芳;;论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及其对策[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7期

9 冯蕾;陈柳钦;金永军;;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可持续性问题的另类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07期

10 朱立红;如何看待中美贸易数据[J];银行家;200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齐俊妍;;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中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内在稳定性和持续性分析[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治国;宋小宁;;经济结构、汇率与长期贸易顺差——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观点[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陈宝森;;美国经济形势和中美经贸关系[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建清;沈铭辉;;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战略性出口贸易政策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马先仙;姜凌;;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原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视角[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宝森;;美国经济中长期前景与中美经贸关系展望[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楼朝明;;从乌克兰一案看美国对“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具体判定标准[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玫;日本1月经常账户13年来首现赤字[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2 刘诗平 姜锐 李延霞;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缘于多个国家持续顺差[N];中国信息报;2009年

3 布拉德·塞特塞尔;汇率仍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因素[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4 布拉德·塞特塞尔;减少美国贸易赤字:唯油价下跌是真[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朱贤佳;美贸易赤字收窄不会损害全球经济[N];上海证券报;2007年

6 王志浩 (渣打银行高级经济学家);中国,,小心!经常账户顺差可能创全球纪录[N];经济观察报;2007年

7 渣打银行资深经济学家 王志浩;中国加工业过剩导致巨额经常账户顺差[N];证券日报;2006年

8 布拉德·塞泽尔;顺差神话已经落伍 关键取决真实汇率[N];证券时报;2007年

9 □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 史蒂芬·罗奇 □ 美国企业研究所 戴斯蒙·拉克曼;美国消费造就中国增长?[N];证券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秦炜;堵塞境外热钱非法流入“暗道”[N];证券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彭支伟;东亚生产与贸易一体化[D];南开大学;2009年

2 黄伟;基于耐用消费品的经常项目动态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3 丘杉;中美贸易摩擦的战略考察[D];暨南大学;2007年

4 熊芳;中国贸易失衡问题[D];暨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琴;“双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梁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影响及其调整[D];复旦大学;2008年

3 何亚峰;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收支调节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4 田延宾;中国国际收支指标的结构变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5 王顶;中国“入世”以来的中美经贸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6 马南南;美国消费—投资与储蓄—投资失衡对其贸易逆差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王欣;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可持续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8 郑磊;论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黄云强;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茜;中国城市化对贸易平衡及经济增长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48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148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d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