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影响因素——基于大国博弈视角的一般均衡分析
本文关键词: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影响因素——基于大国博弈视角的一般均衡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贸易大国 结算货币选择 价格替代弹性 市场份额比率 交易成本
【摘要】:本文利用一个三部门(两个贸易部门、一个非贸易部门)的静态一般均衡模型,分别在名义工资黏性与实际工资黏性条件下分析货币供给冲击对贸易大国之间结算货币选择造成的影响。结论认为,出口商品结构、国内市场销售厂商占本国市场份额与同部门出口商占进口国市场份额的比值(市场份额比率)以及由汇率波动所引起的两国货币交易成本差额的变化对贸易大国之间结算货币选择策略具有决定性作用。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发展,中国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进口交易可在产业内贸易模式下选取价格替代弹性较大、市场份额比率较高的产品作为推动人民币贸易结算的重点目标,同时应尽快提升人民币的可兑换性和流通能力,并尽量保持币值稳定以降低人民币对其他主要国际货币的交易成本。
【作者单位】: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1CGJ010) 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10SG52)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地方本科085工程学科科研项目 重点学科专业建设项目(Z085YYJJ13017)
【分类号】:F832.63;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问题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媒介货币(Vehicle Currency)的原因及决定因素、汇率波动对贸易品定价及结算货币选择的影响、货币供给量变动等外生冲击对一国结算货币选择策略的影响。在微观层面,从事国际贸易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哲;范宇;;人民币区域化货币动因研究进展——基于CAFTA的实证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2 蒙震;李金金;曾圣钧;;国际货币规律探索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10期
3 崔冉;温雪;;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的实证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年04期
4 吴志明;熊小灵;谷浩然;;贸易与金融双视角下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年01期
5 李莉;叶恩泽;;基于广义可加模型的跨境人民币流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4年01期
6 魏金明;;基于NOEM视角的国际贸易计价货币选择理论述评[J];征信;2013年08期
7 许祥云;张为付;;后发国家贸易中本币使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日本出口贸易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3年04期
8 李小平;吴冲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基于进出口企业的结算选择博弈分析[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3年04期
9 YULU CHEN;BO HU;;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An Evaluation Framework[J];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2013年01期
10 鄢莉莉;宋芳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经济政策有效性与福利分析[J];经济科学;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剑平;楚国乐;;对“特里芬两难”国际货币形成的检验——对贸易逆差的动态解读[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耀;人民币国际化阶段性影响因素[D];安徽大学;2013年
2 陶雯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陈楠;货币国际地位影响因素研究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漫;边境贸易结算方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5 崔冉;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6 邵凌波;中、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铸币税博弈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7 冯宇;中越贸易人民币直接结算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8 胡桂清;中国与东盟国家货币互换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9 付伟;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年
10 张雄华;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强,田瑞坡;契约诚信的经济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5年05期
2 金雪军;徐利君;徐冯璐;;交易成本与国债市场流动性:基于上海债市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06年01期
3 郑直;;过度自信交易成本和投资[J];金融经济;2006年06期
4 徐姝;胡明铭;李自如;;论“单一外包商”与“多外包商”两种外包战略的选择[J];管理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5 陈世平;;具有随机波动的最优消费-投资模型[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6年02期
6 梁浩怡;张世英;;门限效应下的市场协整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年22期
7 马春庆;熊花;;行业协会:搭建政府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制度途径[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孙晓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稳定性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5期
9 吴晨;;交易成本测量:现状、困境及其创新[J];滁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戴群;;关于存在专业化劳动力交易成本的集聚模型[J];开放导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涛;应益荣;;股指期货标的指数选择及风险控制实证分析[A];第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安智宇;;一种启发式算法求解有交易成本组合投资问题[A];第三届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葛拥军;王国华;;专业市场配送中心研究[A];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物流工程与中国现代经济——第七届物流工程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4 刘丹;杨德权;;套利交易的数量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江胜蓝;;循环经济运行模式的绩效比较[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李晶莹;刘金兰;;考虑交易成本的套利组合研究[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纪建悦;李江涛;张志亮;吉晓莉;;股利政策代理成本理论的再探讨[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业进;;专业化分工和交易成本——对中国交易成本的经验估计:1978-2004[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阳;;基于交易成本的供应商数量优化模型[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万树平;涂生;;固定交易成本下的最优投资组合[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哲;“钓鱼”误会道出了交易成本高企[N];北京商报;2011年
2 乐云 蒋卫平 何清华 李永奎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任对工程项目交易成本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袁飞;“体检”后,,复星更需要宽容和支持[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4 周年洋;增加交易成本的政策难治高房价[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沙文蓉;增加交易成本遏制炒房对行业有利[N];南京日报;2006年
6 王泽填 姚洋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完善制度有助提高投资水平[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7 叶国靖;炒客进退维谷二手市场玄机重重[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8 钱俊君;城市经营中交易成本为何居高不下[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9 王其明;投资房产已经优于炒股[N];中国经营报;2007年
10 谢丽佳;交易成本厚重 北京四合院改走租赁路线[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超杰;基于波动率、执行价格、交易成本的期权定价研究及应用[D];东南大学;2005年
2 沈能;技术创新的金融安排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黄峰;中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及其溢价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秦洪元;交易成本/交易限制下的期权定价[D];厦门大学;2008年
5 高华;我国BT模式投资建设合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卢蓉;企业战略采购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邓倩;交易成本的界定、测度与实证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8 姜雁斌;交易成本视角下的包容性发展促进机制及其对社会满意度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9 张斌;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风险投资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霍红;中国股票市场交易成本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秋林;面向生态工业园的外部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卢阳;特殊人口群体人力资本再配置:失地农民非正规就业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李楠;考虑完整交易费用组合投资模型的混合遗传算法求解[D];天津大学;2005年
4 奥媛;中国行业组织在企业出口中的作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5 张学军;基于交易成本分析的跨国公司边界与规模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李冬平;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戴加才;信用征信体系对交易成本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蒋相岚;VMI运作模式下的交易成本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夏林;基于交易成本的企业纵向关系的治理机制选择分析[D];郑州大学;2007年
10 薛春光;风险度量与证券投资组合模型的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48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148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