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冲击和中国经济波动
本文关键词:金融冲击和中国经济波动
【摘要】:最近的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经济危机突出了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而这也让学者清楚地意识到在对宏观经济建模时不能忽视源自于金融市场的摩擦和冲击。本文尝试将金融冲击引入到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以此来解释金融冲击对实际经济变量和金融变量的动态影响,探讨金融冲击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机制,并通过贝叶斯方法估计模型的结构参数。结果发现:金融冲击是驱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最主要力量,它在解释产出增长、投资增长、债务增长、工资增长和就业的波动方面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存在其它多个冲击,金融冲击仍然能够解释近80%的产出增长波动。进行脉冲反应分析时发现,金融冲击会使产出、消费、投资和就业等出现大幅下降。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高等研究院;美国德州A&M大学经济系;
【分类号】:F831;F124.8
【正文快照】: 一、弓I言从近年来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随后发生的欧债危机等重大经济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金融部门在影响经济周期波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国内目前正发生的银行业“钱荒”事件也警示中国的金融系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也让学者清楚地意识到在对宏观经济建模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甫;;价格粘性、流动性约束与中国财政政策的宏观效应——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J];管理世界;2010年09期
2 王文甫;王子成;;积极财政政策与净出口:挤入还是挤出?——基于中国的经验与解释[J];管理世界;2012年10期
3 许伟;陈斌开;;银行信贷与中国经济波动:1993—2005[J];经济学(季刊);2009年03期
4 许志伟;薛鹤翔;罗大庆;;融资约束与中国经济波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内的动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1年01期
5 张军;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6 黄赜琳;中国经济周期特征与财政政策效应——一个基于三部门RBC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7 赵振全;于震;刘淼;;金融加速器效应在中国存在吗?[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8 胡永刚;刘方;;劳动调整成本、流动性约束与中国经济波动[J];经济研究;2007年10期
9 陈晓光;张宇麟;;信贷约束、政府消费与中国实际经济周期[J];经济研究;2010年12期
10 袁申国;陈平;刘兰凤;;汇率制度、金融加速器和经济波动[J];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昕;徐家源;;我国钢铁行业政府投资的经济效益研究——基于资本供给效应的实证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关韶峰;蔡明超;;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3 李鲁欣;李玉江;;基于SPSS对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08期
4 辛振国;;经济均衡增长的必要条件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J];商业研究;2006年03期
5 胡宝娣;汪磊;;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我国居民消费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6 闵亮;;基于工业数据的外部融资依赖与行业波动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7 张锋;;后增量改革时代我国资本产出比的变化分析[J];创新;2011年03期
8 胡晓燕;张璇;;云南省制造业金融加速器效应的行业差异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12期
9 李骥;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几个新变化[J];财经科学;2003年04期
10 张毓峰;胡雯;;体制改革、空间组织转换与中国经济增长[J];财经科学;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肖文海;;国有部门改革、劳动力市场障碍与自我就业:理论与经验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4 王维国;潘祺志;;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石建国;武力;;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庆和;;1949-2008年贵州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基于灰色生产函数模型的核算[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7 崔玉平;;公共教育支出的经济价值[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8 郭其友;陈婧;;土地供给与经济周期: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诠证[A];“科学合理用地,推进海西建设”——福建省土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蕾;孙楚仁;;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分析[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昆亭;龚六堂;;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综述[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陈鹏;台湾经济波动冲击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5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6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谢沛善;中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燕;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韩冬遥;中国信贷市场的顺周期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浩;中国托宾Q效应的检验及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琳;中国高增长、低就业研究分析及政策建议[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曾铭娟;我国转轨期间的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吴德q,
本文编号:1201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201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