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中美影子银行系统比较分析和启示

发布时间:2017-12-17 12:35

  本文关键词:中美影子银行系统比较分析和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影子银行系统 银行业脱媒 证券化


【摘要】:本文基于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比较分析中国和美国的影子银行系统。鉴于美国金融和监管周期与中国的差异,以及美国已经历了完整的发展周期,本文避免对中美影子银行系统做简单横向比较,而是置于过去30多年金融和监管发展的大环境中,先比较中美影子银行系统产生的驱动因素,然后横向比较中美影子银行系统的运作模式、风险特征、银行关系、经济效果。以比较分析为基础,本文总结了美国影子银行系统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并以宏观制度创新及微观产品创新,以及银行业资产和负债对称、平稳脱媒为框架,对中国影子银行系统的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作者单位】: 中国银行纽约分行;
【分类号】:F837.12;F832.1
【正文快照】: 过去30年全球金融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影子银行系统(Shadow Banking System,SBS)的发展。SBS是个不严格并且争议很大的定义,它实际上就是非银行的金融系统,是以市场运作为主的信用中介。SBS按照其与监管及央行的关系又可分为三类:作为银行监管,并有央行资金支持;作为非银行金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达;;论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运作、影响及监管[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1期

2 周莉萍;;论影子银行体系国际监管的进展、不足、出路[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荣攀;;美国影子银行系统的发展与影响研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年06期

2 朱孟楠;叶芳;赵茜;王宇光;;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问题——基于最优资本监管模型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7期

3 李佳;;美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运作及监管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7期

4 毛泽盛;万亚兰;;中国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阈值效应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11期

5 李成;李玉良;王婷;;宏观审慎监管视角的金融监管目标实现程度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1期

6 钟燕;;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传导及监管分析[J];福建金融;2013年03期

7 王达;;美国主导下的现行国际金融监管框架:演进、缺陷与重构[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10期

8 张世强;张青超;眭悦;;影子银行规模估算与监管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9 吴驰宸;;影子银行监管机制路径的探寻与选择[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4年01期

10 李小开;;影子银行与广义货币供应量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会月刊;2013年2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白大范;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李浩;资产价格、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徐景;美国金融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赵蔚;中国商业银行区域信贷配给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丹桔;影子银行监管的国际实践对中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3年

2 战宏;中国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李梦晗;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4 孔凯;影子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汪小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6 乔静予;影子银行体系风险及其传导机制研究[D];外交学院;2013年

7 万亚兰;中国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邹梦佳;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9 程方泽;国内影子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建议[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10 潘丕超;影子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扬;;适应金融发展需要 重塑监管框架[J];金融评论;2010年06期

2 周莉萍;;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效应和应对思路[J];金融评论;2011年04期

3 李扬;;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11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小彪;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制度创新的理论思考[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5年10期

2 岳忠宪,熊华强,胡礼文,李一平;中国金融资产证券化的现实障碍和有效性监管[J];金融与经济;2002年05期

3 张超英;证券化金融中介的一般比较分析[J];经济学家;2001年06期

4 蒋满元;唐玉斌;;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因及其有效途径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张晓琦;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比较与借鉴[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3期

6 江卓;方俊;;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5年22期

7 黄小彪;;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看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6年03期

8 蒋满元;唐玉斌;;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与规范流转的途径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薛亦冰;;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雷原;;艺术品证券化刍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晁辉;曹敏;;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基于“经济人”视角的比较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2 赵文;;基于分工与协作的城市群制度探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曾庆美;;努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创新的能力[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侯冲;;论破产企业的创新能力[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胜祥;;中国农民土地所有权幻觉探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正平;;大西北经济开发的关键——制度创新[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刘吉发;;西部观念变革与制度创新的互动机制[A];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赵蓉;;制度创新与生产力发展[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杜新波;;建立公司化集体土地使用制度 提高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社会性协业分业”理论的耕地生产经营制度创新[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钟国伟;钟仁昌;;现代医院制度建设:城镇医疗体制改革中亟待破解的难题[A];福建省卫生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春红;进退两难的博弈[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2 社科院金融所 胡滨 杨涛;如何顺利推行住房贷款证券化[N];中国证券报;2004年

3 范阳;强化外部市场约束[N];金融时报;2005年

4 记者  黄宪奇;资产优良是证券化成功保证[N];中国证券报;2006年

5 见习记者 曹咏;保险资产证券化首先要放开资金运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6 王春霞;车贷证券化产品第一单将面世[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叶勇;王欧:应大力发展证券化产品市场[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记者 朱莉;资产证券化亟待法律配套[N];上海证券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侯捷宁;施玛丽女士谈证券化的中国魅力[N];证券日报;2006年

10 霍侃;推行资产证券化缓解流动性过剩[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立清;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经济学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2 黄小彪;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翟书斌;中国新型工业化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王文莉;中国农村合作金融产权改革与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宗杰;完善我国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肖诗顺;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需求与制度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张炜;金融发展与制度创新[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8 严汉平;西部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分析与制度创新主体角色定位及转换[D];西北大学;2004年

9 张红丽;新疆节水生态农业系统理论与制度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10 陈天宝;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梅;技术产权制度的比较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2 毛建平;论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防范与监管[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3 冉铮海;信贷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罗文涛;国家开发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意义及实现途径[D];厦门大学;2002年

5 周晓庚;金融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6 刘秀红;我国实施应收账款证券化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7 关奕;金融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唐元璋;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D];武汉大学;2005年

9 谢一;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问题[D];广西大学;2001年

10 陆峰;银行资产证券化问题统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00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300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e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