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信用驱动型泡沫的货币政策修正
本文关键词:应对信用驱动型泡沫的货币政策修正 出处:《武汉金融》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07~2009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典型的信用驱动型泡沫破裂所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传统的货币政策处理泡沫的方法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使人们开始反思资产价格泡沫与金融机构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并且开始进行大量的相关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从资产价格泡沫入手,循着其产生和存续周期来探寻金融机构和货币政策在其中的作用过程原理,从而得出改进货币政策的思路,同时总结了在日渐明晰的思路背后具体研究中的不足之处,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梳理脉络,提供支持。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金融支持研究》(12YBA096) 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湖南农村金融安全评价体系研究》(12C064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科研创新课题《货币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协同关系研究:基于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的分析视角》(2013B0403)
【分类号】:F821.0
【正文快照】: 2007~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人们认识到资产价格泡沫对经济活动有着远超出我们早先认识的重大影响,而由此造成对实体经济的负面效应和清理成本也远远超出预期。危机后,经济学家们开始反思传统的货币政策框架,不再忽视金融机构的重要作用,摒弃了过去货币政策中性的看法,更加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吴培新;;以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应对资产价格泡沫[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5期
2 陈国进;颜诚;;资产价格泡沫研究述评:实验金融学视角[J];经济评论;2012年02期
3 张雪兰;何德旭;;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传导路径、不对称性与内在机理[J];金融评论;2012年01期
4 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课题组;齐贵权;张建平;;资产价格泡沫化与金融危机研究——基于文献述评的角度[J];金融发展评论;2012年08期
5 郭强;谭小芬;李向前;;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泡沫:美国中央银行家的言与行[J];金融评论;2011年04期
6 郭强;董昀;谭小芬;;金融摩擦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机制:文献述评[J];金融评论;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俊;;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不稳定性:传导机制与政策选择[J];南方金融;2012年02期
2 王晓;李佳;;金融稳定目标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的关系:一个文献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4期
3 张玉;;资产价格波动成因、测度以及对金融不平衡的影响[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4年02期
4 金鹏辉;;银行风险承担渠道、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研究述评与展望[J];南方金融;2014年08期
5 龚戬乐;郭舰;;结构化金融业务:次贷危机和金融监管的演变[J];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19期
6 吴培新;;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J];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09期
7 温博慧;杨哲;陈杰;李婷;;货币政策价格型调控机制探讨[J];华北金融;2013年02期
8 潘再见;;中央银行沟通与金融市场预期:一个文献综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年11期
9 耿中元;;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基于文献研究角度的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10 王良辰;;浅谈完善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的有效途径[J];天津经济;2013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关玉;中国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付庆华;中国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应对策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3 李浩;资产价格、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杨龙光;股票价格对货币政策实施机制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5 高国华;基于系统性风险的银行资本监管及其宏观经济效应[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6 段梅;银行风险承担、金融稳定与最优货币政策[D];厦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冬林;货币政策调控资产价格波动的先行指标体系构建分析[D];广东商学院;2012年
2 陈蕊;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的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商雯;资产价格与银行信贷量的相关关系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4 尹硕浦;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齐炎龙;我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6 翟雪;基于PSTR模型的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的非线性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王俊;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反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8 范芮彤;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9 李奕;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10 林珊;我国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永定;;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J];当代亚太;2008年05期
2 谭松涛;;行为金融理论:基于投资者交易行为的视角[J];管理世界;2007年08期
3 马红霞;孙国华;;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前沿理论问题探讨[J];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4 陈国进;张贻军;王磊;;股市崩盘现象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8年11期
5 李稻葵;张双长;;Ⅴ型反弹,资产泡沫与新宏观分析框架——金融危机后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J];经济学动态;2009年09期
6 杨小军;;流动性与金融危机关系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9年10期
7 扈文秀,席酉民;经济泡沫向泡沫经济的演变机理[J];经济学家;2001年04期
8 陈国进;张贻军;王景;;再售期权、通胀幻觉与中国股市泡沫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9 林毅夫;金融一体化和亚洲金融危机[J];金融经济;2004年10期
10 弗里德里希·米什金;周莉萍;;货币政策方略:来自金融危机的教训[J];金融评论;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素梅;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浙江金融;2000年09期
2 吉可为,苑德军;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张鹏;不稳健银行体系对货币政策的负面作用[J];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05期
4 戴相龙;戴相龙表示 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J];领导决策信息;2000年30期
5 钱敏华;;正确认识货币政策拉动内需的作用[J];对外经贸财会;2000年04期
6 于惠玲;;我国货币政策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华北金融;2000年11期
7 黄健;;货币政策:寻求新工具[J];资本市场;2000年11期
8 李春琦;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搭配[J];当代财经;2001年01期
9 朱正元;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辩证否定与启示[J];南方金融;2001年05期
10 宋立;继续实施财政、货币政策的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0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帅;徐长生;;货币状况指数:我国货币政策的信息指示器[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高珂;时光;;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出现倒‘V’型转变原因浅析[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许晋波;;新时期我国的货币政策[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4 徐洪才;;2012年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展望[A];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会刊[C];2012年
5 李,
本文编号:13304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330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