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基于内外部因素的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2 20:38

  本文关键词:基于内外部因素的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研究 出处:《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银行 压力测试 信用风险 SUR SVAR 大数据库


【摘要】:本文改进了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方法和模型,在Virolainen(2004)、Wong(2008)等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考虑宏观经济变量和财务比率等内外部因素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以及宏观经济变量SVAR模型,并通过这种两部分模型进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本文认为在设定的中度压力情景下,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及拨备将显著加大,其盈利将大幅下降。
[Abstract]:This paper improves the method and model of bank credit risk pressure test, based on the model of Virolainen 2004 and Wongli 2008. The credit risk assessment model consider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and 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SVAR model of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are constructed. Through this two-part model, credit risk stress test is carried out. This paper holds that under the set medium pressure scenario, the credit risk and reserve of commercial banks will increase significantly, and their profits will decline significantly.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京大学商学院;
【分类号】:F830.5;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的金融部门评估规划项目(FSAP)中明确,要将压力测试作为金融稳定分析的重要工具来运用。另外,巴塞尔资本协议II也明确提出:银行必须进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都加大了对压力测试的重视程度,美国和欧洲相继实施了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江;刘丽平;;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信用风险评估——基于宏观压力测试的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6期

2 方洪全,曾勇;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实证研究及比较分析[J];金融研究;2004年01期

3 周源;;宏观经济数据影响下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研究[J];金融纵横;2010年06期

4 任宇航;孙孝坤;程功;夏恩君;;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方法与应用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7年1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海明;唐海龙;欧阳娟;;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控制实证研究——基于中国银行某分行的数据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5期

2 王鹰翔;王瑞峰;;个人抵押贷款违约的相关性因素——基于Copula模型的研究[J];金融论坛;2010年11期

3 安辉;;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比较及对我国风险管理的启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程婵娟;邹海波;;CPV模型在银行贷款违约概率计算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05期

5 汤婷婷;方兆本;;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与宏观经济——基于压力测试的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4期

6 张云;;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方法论研究——以农行湖北分行为例[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0年11期

7 梁缤尹;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乌画;;银行信用风险的结构模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系统工程;2009年11期

9 周宏,李大伟;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4期

10 陈守东;李晓纯;刘兵;;我国信用风险违约概率计量模型的实证比较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蒋益民;;对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几点思考[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邵克雄;曾勇;方洪全;;中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比较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3 姚宏刚;曾勇;方洪全;;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在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等级评估中的应用[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洁;基于或有权益方法的中国上市商业银行风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童永强;基于资产负债表方法的行业金融风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张北阳;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公司治理和企业绩效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付雯雯;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与风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邢勇;巴塞尔资本协议下的银行风险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吴有红;我国商业银行安全的评估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孙继伟;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王靖国;顺周期行为机制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理论与实证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9 付雯雯;中国商业争行的效率与风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陈泽鹏;新创小型企业间接融资的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雪;中信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剑锋;S市农业银行绿色贷款风险评价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安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史倩;信贷激增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玉翠;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压力测试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游佳敏;供应链风险压力测试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7 沈阳;风险价值、宏观压力测试与银行信用风险评估[D];暨南大学;2011年

8 黄娅妮;基于KMV模型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和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夏洋;基于压力测试对农商行信用风险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边永平;宏观压力测试在我国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锡铨,邹新月;典型判别分析在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财经研究;2001年10期

2 郭春松;商业银行压力测试研究[J];福建金融;2005年10期

3 高同裕;陈元富;;宏观压力测试及其在我国应用面临的问题[J];南方金融;2006年07期

4 徐明东;刘晓星;;金融系统稳定性评估:基于宏观压力测试方法的国际比较[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02期

5 董天新,杜亚斌;压力测试及其在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海南金融;2005年05期

6 王春峰,万海晖,张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及其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1998年01期

7 张维,李玉霜;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综述[J];管理科学学报;1998年03期

8 方洪全,曾勇;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实证研究及比较分析[J];金融研究;2004年01期

9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课题组;刘兴亚;;江苏省金融支持企业节能减排研究——从信贷支持角度分析[J];金融纵横;2009年11期

10 李娜;李敏;;压力测试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锐;;美国银行业的空前“大体检”[J];金融博览(银行客户);2009年06期

2 高俊光;夏恩君;刘炜莉;林颖;;欧洲银行业压力测试分析[J];特区经济;2011年06期

3 草藕;;美国银行压力测试:预先写好答案[J];中国外汇;2009年11期

4 张蕊;;欧洲银行压力测试的启示[J];中国金融电脑;2010年09期

5 钟伟;;信贷压力测试的四点疏漏[J];英才;2010年11期

6 杨宇焰;罗然然;;美国银行业SCAP压力测试项目评析[J];西南金融;2009年11期

7 吴学安;;银行业压力测试防房贷风险于未然[J];城市开发;2011年10期

8 ;我国金融领域全面推行压力测试[J];投资研究;2010年04期

9 刘畅;苟于国;郭敏;;美国大型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框架解析[J];投资研究;2010年04期

10 任宇航;孙孝坤;程功;夏恩君;;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方法与应用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7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市欧洲学会等举办研讨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印堂;;银行业面对入世的选择[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3 于良春;鲁志勇;;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一个新扩展——银行业微观经济学评述[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蔡晓钰;陈忠;吴圣佳;;控制我国银行业中道德风险的随机监督策略:一个博弈分析框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5 姚益龙;刘毅涛;;国有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效率问题研究[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蒙乐艳;;对银行控制风险有效途径的探讨[A];2007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悦芹;;银行业改革与监管新挑战[A];2007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康美;;金融危机下银行如何进行市场营销——银行业市场营销的误区及对策[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陆娟;芦艳;娄迎春;;银行业顾客忠诚及其决定因素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彭宝玉;郭扬;李小建;;河南省银行业发展格局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邹国金;银行业引入风险压力测试[N];中国税务报;2008年

2 赵刚;欧盟拟推欧洲版银行业压力测试[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陈听雨;欧银行业忐忑等待压力测试结果[N];中国证券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袁朝晖;美银行业压力测试现披露难题[N];经济观察报;2009年

5 吴晓鹏;美银行业压力测试 近千亿美元缺口待补[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朱周良;美银行业巨头今“体检”国有化是最后底牌[N];上海证券报;2009年

7 朱周良;美银行业巨头“体检” 国有化是最后底牌[N];中国贸易报;2009年

8 赵刚;测压难堪 美国银行业巨头或需再筹巨资[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9 记者 陶冶;银行业压力测试:欧洲能否复制美式成功?[N];金融时报;2010年

10 本报驻美国记者 管克江;美国银行业忧虑“国有化”[N];人民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小明;险值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许竹青;银行业国际化进程及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李文宏;中国银行业税收效应与制度分析[D];厦门大学;2004年

4 卢阳春;转型期中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制度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5 余保福;银行业关联交易及其规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秦凤鸣;金融全球化与银行业重构[D];厦门大学;2004年

7 宋敏;中国银行业脆弱性、测度及其效率改进[D];河海大学;2006年

8 张渠;银行国际化并购与绩效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傅晓初;中国银行业市场化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10 阎庆民;中国银行业风险的评估及预警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林海;压力测试在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赖诚;多通道压力在线测试系统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杨博;压力测试方法及其在债券基金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7年

4 杨鹏;压力测试及其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5年

5 厉(王乐);路网容量压力测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6 廖涛;论加入WTO与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D];湖南大学;2002年

7 虞(王争);试论欧元区银行业的全能化战略及其启迪[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杜晓琳;基于网络外部性的银行业技术创新扩散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林曦;股份制改革背景下的X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之路[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夏大方;银行CRM中数据挖掘及其CRC方法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708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3708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4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