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研究 出处:《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土地问题一直是我国农村的核心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主要目的是通过激活土地的资本功能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土地制度、土地流转及土地金融业务也进行了相应探索。但土地金融业务的开展相比土地流转的发展要缓慢很多,至今仍没有建立起专业的农地金融运作机构以及制度体系,致使我国“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迟迟未能有效解决,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可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地金融制度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文所研究的农地仅包括农村耕地,而不包括农村的建设用房和宅基地。笔者采用实地调查、理论分析、对比分析相互结合的方法,根据国内外农地金融典型模式的实践经验,立足国情,力求构建出一套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农地金融制度。首先论述了有关农地金融制度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农地金融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农地金融制度的相关理论,为本文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依据农村金融理论,较为系统的分析了我国农地金融业务开展的现状、模式及经验启示;第三,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对山东省东明县的问卷调查,运用SPSS19.0中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地金融制度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第四,借鉴国外农地金融制度建设经验,提出了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的原则、内容体系及运行机制,主要包括由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国土部门共同承担农地金融业务的组织体系和以资金流向为主线的运作过程;最后,为了推进农地金融制度的顺利建设,提出了相关的配套体系建设。
[Abstract]:The land problem is a core problem in rural areas. In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pointed out: "to give farmers contracted land possession, use, income, transfer and contract management right mortgage, hypothec; establish rural property transfer market, promote rural property transfer transactions open, fair, standardized operation. The main purpose is to activate the land the function of capital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fact, from the beginning of 80s, with China's economic system reform, land system, land circulation and land finance business has also made the corresponding exploration. But the land to carry out financial business development compared to land circulation is relatively slow, still has not established a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rofessional and the system, resulting in China's" three rural "" financing "," financing problem has failed to effectively solve, has become a constraining rural development Show the visible bottleneck, constructing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suitable for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has reached a critical point. The land includes only the rural land, and does not includ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areas with housing and homestead. The author adopts field survey, theoretical analysis method combined with comparative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Typical Farmland Finance Mode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based on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strive to build a set of suitable for our country rural financial system. The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combing the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farmland financial theory, expounded the theory of rural financial system, which laid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in this paper; secondly, on the basis of the rural financial theory,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rural financial business development, mode and experience; third, design the questionnaire,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Shandong County of Dongming Province, the use of Logistic in the SPSS19.0 regress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factors of rural financial system demand and influence. Fourth,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rural financial system construction,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rural land financial system principle, content syste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mainly by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nd land departments to undertake the business of farmland financial organization system and to the flow of funds as the main line of the operation process; finall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financial system, put forward the supporting system construction.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1.1;F83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磊;金融制度创新的几个理论问题[J];当代财经;2001年06期
2 王自力;制度创新:走进金融创新的新阶段[J];中国金融;2001年11期
3 吴大庆,王定芳;金融制度创新:国内银行业应对“入世”挑战的关键[J];武汉金融;2002年04期
4 山西省分行课题组;金融制度变迁中的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问题[J];现代商业银行;2002年S1期
5 姚军;试论西部大开发对金融制度创新的客观要求[J];青海金融;2002年04期
6 蒋龙兴,濮立新,张新华;谈农村金融制度创新[J];济南金融;2002年10期
7 马 丽;对我国金融制度创新的思考[J];新疆金融;2002年02期
8 孙永波,陈柳钦;论金融制度创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许小平,张健;金融国际化下的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与发展[J];经济师;2003年11期
10 李德祥,陈柳钦;关于我国金融制度创新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旭光;赵传河;孟宪林;张延雷;;加快金融创新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A];探索·创新·发展——聊城市“加快建设强市名城 我们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理论研讨文集[C];2007年
2 倪克勤;;外商直接投资与金融创新[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杨大楷;范飞龙;;信用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制度创新的基础[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张荣刚;;金融服务网络与社会资本网络:契合中的共同演进[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5 张曙光;;中国金融创新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邓岩;;基于制度均衡视角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思路[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7 顾学宁;;自由金融制度、全球经济秩序与中国金融制度的创新[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8 王远均;;对新兴金融组织的商法规制应遵循正当程序原则——主要从网络银行商法规制的视角[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9 ;《济南金融》2006年要目[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艳芬;金融创新与金融制度稳定性的思考[N];金融时报;2002年
2 本报评论员;积极推动金融创新[N];金融时报;2006年
3 本报评论员;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促金融稳定发展[N];金融时报;2006年
4 赵怡;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N];科技日报;2007年
5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王兆星;对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的再认识[N];金融时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丁冰;上海自贸区加快金融制度创新[N];中国证券报;2013年
7 记者 钱进 《上海金融报》记者 陈健;支持金融制度创新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N];金融时报;2014年
8 记者 陈健;金融制度创新先行先试获司法保障[N];上海金融报;2014年
9 杨有振 侯西鸿;金融制度创新的策略选择[N];中国财经报;2002年
10 何德旭;金融创新的全景分析[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魏晶雪;农村金融制度创新[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2 周鹏;金融结构、金融发展与开放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宇庚;北京市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2 朱培莹;基于战略竞争力的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力评价体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叶敏亮;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改革设想[D];吉林大学;2016年
4 朱林;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黄慧灵;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西南民族大学;2016年
6 陈茜茜;我国金融包容性发展的经济福利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7 刘二鹏;我国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8 赵娜;制度变迁与我国金融制度创新[D];河北大学;2005年
9 郑巧云;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邓桢;湖南省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71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371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