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全球失衡与中国对外净资产:金融发展视角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7 17:34

  本文关键词:全球失衡与中国对外净资产:金融发展视角的分析 出处:《世界经济》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对外净资产 全球失衡 金融发展 金融一体化


【摘要】:本文运用63个国家1970~2007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各国对外净资产的决定因素及其与本国金融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会极大地影响一国对外净资产水平。发展中国家在融入金融一体化的过程中,倾向于吸收长期资本;然而,较低的金融发展水平又导致资本从发展中国家回流至发达国家,金融发展相对滞后是中国对外净资产异常增长的主要原因。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1970 to 63 countries in 2007 panel data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net assets and their level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search shows that: in the context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the differenc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countries will affect a country's net foreign assets level greatly.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of financial integration in the long term tend to absorb capital; however, the level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is low and lead to return to the capital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developed countries, financial development lags behind is the main reason for Chinese abnormal growth of net foreign asset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09JZD0016)、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JJD790027)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07BJY1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73061)的资助
【分类号】:F113;F832.6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各国持有的对外资产负债头寸发生了剧烈的变化。1990年,美国对外净资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5.61%;2007年,这一比例下降至-17.08%(见图1)。与此同时,中国对外净资产则迅速增加,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2年的-2.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罗纳德·麦金农;冈瑟·施纳布尔;霍丛丛;洪郑冲;宋晓丹;;中国的金融谜题和全球失衡[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2期

2 祝丹涛;;金融体系效率的国别差异和全球经济失衡[J];金融研究;2008年08期

3 杨柳勇;中国国际收支的超前结构:特征、形成原因、变动趋势和调整方向[J];世界经济;2002年11期

4 余永定;覃东海;;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J];世界经济;2006年03期

5 徐建炜;姚洋;;国际分工新形态、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J];世界经济;2010年03期

6 ;China's Large and Rising Net Foreign Asset Position[J];China & World Economy;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天扬;吉玉萍;;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调整——基于资本替代的视角[J];北方经济;2008年14期

2 刘渝琳;林永强;;FDI甄别、东道国福利及引资启示——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公衍照;杨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及福利损失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4 马斌;;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评述[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李明睿;;我国储蓄——投资失衡与国际收支双顺差[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卢锋;;Policy Adjustments Required to Balance China's International Payments——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China's exces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J];China Economist;2007年03期

7 樊纲;魏强;刘鹏;;China’s internal and external economic imbalances and fiscal reform[J];China Economist;2010年01期

8 陶爱颖;;全球失衡原因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1期

9 安然;;中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2期

10 尹志丹;尹晓婷;;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原因的计量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吴明华;周爱民;;我国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币值的影响——影子汇率[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谭天扬;;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因素分析与政策选择[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3 项卫星;刘晓鑫;;中美经济关系:基于金融视角的分析[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伟;董二磊;;金融改革是否可以促进中国资本账户开放[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王佳菲;;从境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拉动效应看中美贸易差额纷争[A];激辩“新开放策论”[C];2010年

6 汪伟;;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贸易顺差:理论与实证[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熊珍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5 胡超;新形态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失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艾尚乐;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危机治理的路径选择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钱利;我国贸易收支失衡的结构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8 甘小芳;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成因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陈军;新疆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10 吴昊;中国金融发展与出口结构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明;外汇储备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喻多娇;中国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何叔飞;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影响因素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王进;我国经常项目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聂婧;中国国际投资头寸及其国际比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颜丽芳;中国“双顺差”的可维持性及改善对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戴斯玮;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杨晓庆;基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慧静;影响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的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董挺;经常账户顺差调节政策有效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祝丹涛;;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经济失衡[J];中国发展观察;2007年11期

2 王信;从国际视角看中国如何调整经常项目失衡[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5期

3 祝丹涛;;人口年龄结构的国别差异和全球经济失衡[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02期

4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晓晶;汤铎铎;林跃勤;;全球失衡、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的复苏[J];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5 祝丹涛;;金融体系效率的国别差异和全球经济失衡[J];金融研究;2008年08期

6 余永定;财政稳定问题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J];世界经济;2000年06期

7 余永定;M_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J];世界经济;2002年12期

8 余永定;关于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结构的几个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10期

9 管涛;2002年中国国际收支发展趋势展望[J];中国外汇管理;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文超;;全球失衡条件下中国经济复苏问题研究[J];经济论坛;2010年04期

2 朱民;;危机后的世界——全球金融危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陈宝森;;美国经济中长期前景与中美经贸关系展望[J];新金融;2006年08期

4 朱乃新;;世界经济的增长、结构变化与“全球失衡”[J];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02期

5 朱乃新;;“全球失衡”与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多元化[J];亚太经济;2007年02期

6 伍戈;;新国际分工条件下利益集团对传统产业的保护及其启示[J];金融纵横;2007年21期

7 杨文超;;全球失衡条件下中国经济复苏问题研究[J];发展研究;2010年03期

8 曹垂龙;;全球失衡、美元霸权及其对人民币汇改的影响[J];国际经贸探索;2007年08期

9 宋国友;;全球经济平衡增长与中美关系的未来[J];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01期

10 黄方亮;;全球失衡、国际分工与中国的产业升级[J];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倩倩;从市场角度看当前全球经济失衡[D];厦门大学;2007年

2 王晓辉;全球失衡、全球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微观与宏观机制的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海峰;金融发展不平衡与全球失衡[D];南京大学;2013年

2 黄敏;风险偏好差异下的全球失衡与金融风险[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93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393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5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