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期抑制我国资产泡沫的对策
本文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期抑制我国资产泡沫的对策 出处:《经济纵横》2011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后危机时代 资产泡沫 流动性过剩 经济结构失衡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出现了以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为载体的资产泡沫。资产泡沫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各部门,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并威胁国家的金融安全与金融稳定,一旦泡沫破裂还会使实体经济陷入困境,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从表面上看,我国资产泡沫产生的原因是流动性过剩,但深层次原因是我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的经济结构失衡。当前,应积极推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优化产业投资结构,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以有效控制资产泡沫的膨胀,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Abstract]:After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the real estate market and stock market as the carrier of asset bubbles appeared in our economy. Asset bubbles will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 the various sector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resulting in the distortion of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threaten the country's financial security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once the bubble burst will also make the real economy into difficulties, and even lead to financial crisis and economic recession. The cause of asset bubble in China is excess liquidity, but the deep reason is the imbalance of economic structure caused by extensive economic growth model. At present, we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udent monetary policy. We should perfect the mechanism of RMB exchange rate,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industrial investment, deepen the reform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expansion of asset bubbles, and promote the steady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分类号】:F832.0
【正文快照】: 2010年以来,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极为严峻的自然灾害影响,我国政府采取多种方式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仍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包括: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潜藏结构失衡、产能过剩的风险;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涛;陈慧玲;;后危机时代中国网上银行的特征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9期
2 陈美璇;;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1年35期
3 杜慧玲;;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探析[J];河北金融;2011年06期
4 黎四奇;;对后危机时代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创新的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5 ;《财智月刊》封面文章:怎样从资产泡沫中获利[J];股市动态分析;2011年36期
6 赵苗苗;;浅谈金融创新类型与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J];技术与市场;2011年08期
7 丁贵英;;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优化探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8 郝蓉;;基于资本流动逆转的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2期
9 张立先;李军红;;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创新监管法律框架研究[J];东岳论丛;2011年06期
10 李丹娜;;浅谈后危机时代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兴运;;庞氏骗局、资产泡沫与次贷危机[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陈航;;后危机时代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协调发展[A];“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绍飞;王仁贵;;美国量化宽松的中国应对[A];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会刊[C];2011年
4 刘娜;孙可娜;吴纬地;;后危机时代科技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模式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5 徐洪才;;2010年中国货币政策分析与2011年展望[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檀;资产泡沫别太疯狂[N];福建工商时报;2009年
2 韦夏怡;资产泡沫逼近 我们该怎么办[N];中国改革报;2009年
3 张颖 刘菁;樊纲:尤其要警惕资产泡沫[N];中国改革报;2009年
4 交银成长基金经理 周炜炜;资产泡沫了吗?[N];上海证券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徐立凡 李春喜;迪拜危机刺破全球资产泡沫第一针[N];华夏时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栋琳 任晓;加息 适度资产泡沫的开始[N];中国证券报;2010年
7 刘煜辉;资产泡沫之后必是滞胀[N];财会信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周宏;泛滥的资产泡沫预期[N];上海证券报;2009年
9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阮奇;资产泡沫来势凶猛 亚洲央行磨刀霍霍[N];上海证券报;2010年
10 记者 卢晓平 编辑 陈羽;巴曙松:复苏管理下主要挑战是通胀预期与资产泡沫[N];上海证券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霞;流动性过剩与资产泡沫膨胀下的中国金融稳定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张智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非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3 焦巍;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效率问题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菲菲;资产泡沫影响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2 陈东理;中国股市理性泡沫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唐彦斌;资产泡沫定价模型及相关分析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马德彪;金融支持过度与我国房地产资产泡沫的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5 洪杰;基于风险函数的资产泡沫模型与拟合[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聂绪雯;中国股市泡沫的实证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7 陈亚东;资产价格泡沫及基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8 唐牧云;浅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崔辉;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原因及启示[D];河北大学;2009年
10 何珊珊;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业经营模式探析[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7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427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