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政对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支持——以甘肃省为例
本文关键词:论财政对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支持——以甘肃省为例 出处:《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农业信贷担保作为解除农业信贷约束、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中处于初级阶段。以甘肃省为例,从供需两个角度,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分析了财政支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并根据发展现状,提出财政支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四大机制。从而为增强财政与金融支农联动机制,化解农业投入不足难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Abstract]:Agricultural credit guarantee, as an effective way to relieve the constraints of agricultural credit and ease the problem of farmers' loan, is in the primary stag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financial system in our country. Taking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upply and demand. At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leve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credit guarantee system, and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mechanisms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al credit guarantee system, which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strengthening the linkage mechanism of finance and finance supporting agriculture, resolving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agricultural input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系;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BJGJ04)
【分类号】:F832.4
【正文快照】: 一、农业信贷担保陷人供需困境(一)农业信贷担保需求强烈现代契约理论表明,多数契约是不完全①的,而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契约不完全的主要原因。由于人的有限理性②和机会主义③倾向,,使得人们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逃避和转嫁风险,从而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违反契约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四平;张强;罗杨依子;;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一种交易费用理论的解释[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贾康;;财政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31期
3 王玮;何广文;于丽先;;信用担保作用机制与政府支持农信担保的路径选择——以昆山农村合作经济投资担保公司为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11期
4 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J];金融研究;2005年02期
5 赵鸣骥;张岩松;王明茹;;积极探索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调研报告[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年02期
6 董晓林;吴昌景;;四大担保模式化解农民贷款难题[J];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09期
7 贺鲲鹏;孙放;;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建设问题探析[J];农业经济;2010年06期
8 吴杰;张衍骏;吴伟萍;;制度冲突视角下:农村信贷担保创新障碍与突破[J];农业经济;2010年07期
9 李喜梅,彭建刚;二元经济结构改变中农业资金投入问题研究[J];求索;2005年08期
10 彭克强;胡星城;;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整合: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连睿智;宗鑫;;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基于劳动力相对过剩问题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汤汇;;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转移策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4期
3 支婷婷;;从农民收入状况看农村发展——以淮安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9期
4 谭宇;加快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有关问题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5 谭宇;兼业型劳动力转移经济模型的构造[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6 李永平;;农村非正规金融效率:观点、评价及对我国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1期
7 王桂芝;袁博;;有序人口流动模型及其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8 陈秀;藏少梅;于学江;;农民市民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9 陈志;;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缺失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10 楼旭明;;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以陕西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铖;;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国外理论与中国实践[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许晓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后的就业问题研究——国外经验分析与启示[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冠国;;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初步研究与分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马蓓蓓;鲁春霞;;城市化进程中远郊型市镇的开发战略研究——以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五宝镇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5 陈永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贵州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演变、改革成效、问题及对策思路[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6 刘有祥;;贵州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7 杨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海涛;田东山;陈龙;;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高纹;;小额信贷与金融原则——孟加拉格拉明银行经营模式的再思考[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朱允卫;黄祖辉;;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盖丽丽;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陈泽浦;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梅;二元经济结构下最低工资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9 陈志新;基于动态信用农户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侯利文;需求导向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吴正刚;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强;农村金融新政下湖北省小额信贷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孙书青;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对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徐景芝;国内重点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韩丽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嘉t
本文编号:1439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439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