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研发溢出与母国技术进步——数理模型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9 08:21

  本文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研发溢出 技术进步 吸收作用 替代作用 出处:《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在国际技术溢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母国技术进步的数理模型。该数理模型重点对Cohen Levinthal的"吸收能力"理论作了扩展,将母国研发支出的"双重身份"扩展到"三重身份"。随后本文使用OECD国家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1)对外直接投资获得的逆向研发溢出可以促进母国技术进步;(2)母国的研发存量和东道国研发溢出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替代作用"为主;(3)通过"门槛回归"发现,随着母国研发存量的增加,该"替代作用"逐渐增加,但是其增幅较为微弱。
[Abstract]: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spillover.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FDI to promote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home country. The mathematical model mainly extends Cohen Levinthal's "absorptive capacity" theory. This paper extends the "dual identity" of the home country R & D expenditure to the "triple identity". Then this paper uses the OECD country data to test the model. The reverse R & D spillover from OFDI can promote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home country. (2)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 & D stock in home country and R & D spillover in host country is mainly "substitution"; 3) through threshold regression, it is foun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R & D stock in home country, the substitution effect increases gradually, but the increase is relatively weak.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F831.7;F113.4;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对外直接投资获得逆向研发溢出从而促进母国技术进步属于国际技术溢出理论的范畴。国际技术溢出理论始于Grossman和Helpman(1991),Grossman和Helpman(1991)只关注国际贸易这一条技术溢出的渠道,他们从理论上研究了国际贸易对进口国技术水平的促进机制,他们认为,进口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杏;李小娟;;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母国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4期

2 鲍洋;;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年01期

3 刘明霞;王学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4 冯正强;赵天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11期

5 龚艳萍;郭凤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12期

6 肖怡楠;;我国当前OFDI的现状及经济效应分析[J];现代商业;2010年11期

7 尹冰;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J];社会科学家;2003年05期

8 谢申祥;王孝松;张宇;;对外直接投资、人力资本与我国技术水平的提升[J];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11期

9 王卓,胡日东;福建引进外资、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分析[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10 张晓燕;;基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分析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述忠;冯晗;;开放环境下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2 高志龙;姚锦元;王贵芳;严砾;;舰船虚拟设计技术研究[A];第十届全国内河船舶与航运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张三林;郭金良;;迁安轧一炼铁技术进步[A];2008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上册)[C];2008年

4 施镇涛;;T铁技术进步的发展趋势[A];2008电声行业专家组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对江苏印染行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方向目标的探讨[A];徐谷仓论文精选[C];2008年

6 傅之跃;刘伟超;郑津生;胡江艺;;东方电机水泵水轮机水力开发的技术进步[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0)[C];2010年

7 陈清阳;;金属结构行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A];与时俱进 追求卓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四十周年、中国焊接协会十五周年纪念文集[C];2002年

8 刘兆君;;照相术创新的强求——迫使摄影语言进行范式更叠[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9 戴玉山;魏愈宋;;三(明)钢烧结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与实践[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莉娜;先桁;孙克萍;;氧化铝工业中沉降分离设备技术进步[A];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薛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势强劲 去年达211.6亿美元[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郭小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161亿美元[N];威海日报;2007年

3 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超900亿美元[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袁亚平;成浙江对外直接投资中坚力量[N];商务时报;2007年

5 江国成邋刘雪;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 去年全球排名第13位[N];中国信息报;2007年

6 李勰;历史性的突破[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7 卢铮;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将增30%[N];中国证券报;2007年

8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李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累计572亿美元[N];深圳商报;2006年

9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邢厚媛;外向国际化不可逆转[N];国际商报;2010年

10 龚雯;对外直接投资数据首次公布[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文元;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石红波;中小城市集约发展的路径、模式和战略[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张育明;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王红姝;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代宏坤;信息技术采纳时间的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庞柏林;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制度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徐士元;基于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宋京;开放经济下的技术进步[D];复旦大学;2004年

9 丁娟;技术跨越:基于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张耿庆;技术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莹;引进外资、对外直接投资与我国技术进步[D];安徽大学;2005年

2 郭凤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何清;比较优势与对外直接投资[D];湘潭大学;2003年

4 王雪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朴杉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周春霞;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7 范小波;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8 刘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不同地域的区位选择[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薛志翔;试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D];安徽大学;2004年

10 赵健;中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43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443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9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