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 银行业结构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京津冀经济圈 长三角经济圈 出处:《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中国的银行业结构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之间的微妙关系更为国内经济学家所关注。选取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作为研究样本,把银行业结构变量引入通常的经济增长模型,采用1987—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比,京津冀经济圈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将对经济增长更为有利,降低京津冀经济圈银行集中度将会给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最后,提出优化京津冀经济圈银行业结构的建议。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nking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is a more concerned issue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s. In particular, the subtl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banking structure and the rapidly developing Chinese economy is of more concern to domestic economists.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Economic Circle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Circle, which are more developed in China, a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amples. . The structural variables of banking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usual economic growth model. By using the panel data from 1987 to 200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nking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Economic Circle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Circle in China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compared with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Circle. The decrease of banking concentration in Beijing-Tianjin-Hebei economic circle will be more beneficial to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reduction of banking concentration in Beijing-Tianjin-Hebei economic circle will bring new impetus to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region.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f optimizing the banking structure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economic circl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分类号】:F832.3;F127;F224
【正文快照】: 0引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金融体系的低效率同时并存局面一直为国内经济学家所费解。随着对这一问题探讨的深入,关于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得到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到目前为止,对这一问题的考察尚无定论。本研究拟将长三角经济圈和京津冀经济圈作为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谈儒勇;叶海景;范坤祥;;我国各地银行集中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6年12期
2 王红;银行结构与经济发展:中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05年05期
3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4 刘夏明,魏英琪,李国平;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5 陆铭;陈钊;万广华;;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6 李琼,刘建军;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J];价值工程;2005年02期
7 林毅夫,刘明兴;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03年08期
8 陈钊,陆铭,金煜;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J];世界经济;2004年12期
9 冉光和;李敬;熊德平;温涛;;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东部和西部面板数据的检验和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乐芳;京九经济增长带的开发与广东经济发展新优势──访河源市副市长廖曙辉教授[J];岭南学刊;1995年05期
2 佐牧;纵贯中华的经济增长带[J];决策咨询;1995年08期
3 岳志刚;我国三大经济增长带手机产业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4年09期
4 周志平;;关于金融支持“长常张”新兴经济增长带的思考[J];武汉金融;2006年03期
5 李兵;;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进口分类的协整分析[J];山东经济;2008年03期
6 常中甫;;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5期
7 王贤彬;徐现祥;李郇;;地方官员更替与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9年04期
8 郭辉东;泛珠三角区:中国正在崛起的新的经济增长带[J];学习导报;2005年08期
9 梁湄;;重庆市经济增长与就业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钟怀宇;;经济增长从物本主义向人本主义的转变[J];经济问题;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耿志民;;网上银行的发展及监管研究[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2 邓利娟;;试析台湾“均富型增长模式”的改变[A];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5年庆暨台湾研究的基础与前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郑新立;;抓住开放机遇 加快广西发展[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4 金子元久;刘文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治经济学——日中比较[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王蔚;管雪;田燕梅;;由外贸拉动到内需驱动——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6 陈延斌;;山东半岛城镇群体空间组合的整体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郑新立;;抓住开放机遇 加快广西发展[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8 林志远;;积极调整能源发展战略 应对油价波动[A];投资建设三十年回顾——投资专业论文集(4)[C];2008年
9 胡乃鹏;田金信;杨英杰;;房地产金融结构与房地产经济增长关系研究[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宝瑜;王峰;;我国居民收入非均衡程度研究[A];2005—2006山西省统计科研成果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红光;云计算将给经济增长带来新动力[N];经济日报;2010年
2 闫磊 编译;世行:食品及油价上涨给经济增长带来风险[N];经济参考报;2011年
3 熊里明 特约记者 柯水生;武宁构建环湖经济增长带[N];九江日报;2006年
4 萧浩;西气东输铺就经济增长带[N];中国石化报;2002年
5 徐峰;如何面对经济高位运行[N];中国信息报;2007年
6 记者 陈雪根;西气东输铺就经济增长带[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吴红缨;川渝合作:从共识到实践[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8 于明晖;实施“四动”战略 实现突破发展[N];四平日报;2011年
9 卢铮;房市低迷将阻碍美经济增长[N];中国证券报;2007年
10 钱进;经济增长带动保险业发展[N];金融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贺小海;我国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蔡丛露;银行业市场结构、产权结构与金融稳定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岳利萍;自然资源约束程度与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4 维达斯图斯·提莫兹(Vedastus Timothy);基于资源观:坦桑尼亚商业银行绩效决定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祁好英;收入分配与金融结构:来自中国和美国的实证(1978~2007)[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凯;我国银行业结构分析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波;银行业结构、银行服务密度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范U,
本文编号:1449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449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