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证券公司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 证券监管 宏观审慎 系统性风险 出处:《证券市场导报》2011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此次金融危机之后,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得到了国际监管者的普遍认同,并已经在最新的监管规定提案中得到体现。宏观审慎监管目的在于通过一些制度设计控制系统性风险的危害,保持市场稳定发展。根据我国券商目前发展特点和潜在风险,建议:一是借鉴国际先进统计分析方法,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度量和监控;二是引入逆周期风险调节机制,增加逆周期资本准备;三是以分类监管制度为基础,提高风险监管制度的灵活性,强化系统内重点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
[Abstract]: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importance of macro-prudential regulation has been generally recognized by international regulators. And has been reflected in the latest regulatory proposal. Macroprudential supervision is designed to control the harm of systemic risk through some system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risks of Chinese securities firm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should be made: first, to us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for reference to strengthen the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of systemic risks; The second is to introduce countercyclical risk regulation mechanism to increase countercyclical capital preparation; The third is to improve the flexibility of risk supervision system and strengthen the risk supervision of key securities companies on the basis of classified supervision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
【分类号】:F832.39
【正文快照】: 证券市场导报2011年11月号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给多个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困难,面对大面积爆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者对此次危机进行了全面研究和深刻反思,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基本达成共识,即在促进金融稳定和健康发展中,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紧密相结合。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俊芳;;宏观审慎监管的文献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2 杨柳;;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探讨[J];上海保险;2011年07期
3 史建平;高宇;;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研究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8期
4 陈诗玮;田彬;;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银行业监管模式的思考[J];财政监督;2011年16期
5 刘泽云;;宏观审慎监管与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J];中国财政;2011年11期
6 尹海员;李忠民;;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目标研究——基于国外监管制度的考察[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何德旭;郑联盛;;宏观审慎监管:内涵界定与政策框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尹海员;李忠民;;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一个法律保障的分析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8期
9 刘扬;;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中国金融监管的政策选择——基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6期
10 刘扬;;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中国金融监管的政策选择——基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视角[J];海南金融;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元奎;;中国证券监管:价值模式及其转换——一个经济伦理学视角[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赵娟;;证券监管的目标定位:理论分析与中国选择[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时晋;曾斌;吴锦宇;;中国大陆发审委的法经济学反思[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宁文昕;;保荐代表人、证券监管与保荐质量的提高[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李玉基;;论证券监管权及其有效性[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6 刘继森;赵平;;美国股市风波的处理及其启示[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尤佳;;服务型政府视觉下的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监管部门对民营企业境外上市政策回顾[A];陕西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年经济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胡滨;;践行科学发展观 维护金融安全稳定[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10 曾斌;吴锦宇;;市场和政府监管权的比较实证分析——以中国证券市场为例[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培科;被动式监管暴露证券监管漏洞[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2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轲真 记录整理;8·10事件催生证券监管新机制[N];深圳特区报;2010年
3 记者 韩雪萌;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步入前台[N];金融时报;2010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周荣祥;证券监管执法面临三大困境[N];证券时报;2010年
5 记者 赵晓辉 陶俊洁;“绿大地”浑身假,证券监管部门在哪里[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本报主笔 张庭宾;艺术品证券监管不同于股票监管[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7 上海市银监局局长 阎庆民;强化对银行业的宏观审慎监管[N];上海金融报;2009年
8 CBN记者 周静雅;宏观审慎监管:后危机时代中国新定式[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9 李刚;宏观审慎监管助推金融整体稳健发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10 记者 郑文明 辰雨;济南证管办探索证券监管路[N];中国证券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闯;中国证券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麦强盛;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刘泽云;巴塞尔协议Ⅲ、宏观审慎监管与政府财政角色安排[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4 赵清;金融不稳定与宏观审慎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王大威;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导、监管与防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6 文淑惠;投资者利益保护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
7 吴永发;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及其建设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龙超;证券监管的原因与结构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9 苗华;中国上市公司收购的证券监管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张慎峰;证券市场监管理论应用与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先权;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邱鹏飞;中国证券市场国际板制度推出后跨境证券监管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名峰;证券监管结构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诏怡;证券监管制度选择的经济学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海洋;试论证券市场监管[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吴艳坤;证券市场监管的比较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3年
7 姚传江;证券市场监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8 熊名奇;开放条件下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9 童强;美国证券监管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王天奇;我国证券监管中政府与自律组织之分工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51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451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