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问卷调查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21 06:56

  本文关键词: 内部控制 实质性漏洞 问卷调查 上市银行 出处:《投资研究》2011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实质性漏洞是内部控制理论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发现、应对实质性漏洞有利于优化上市银行公司治理和提高监管效率。基于内部控制理论,本文设计了由管理监督与控制文化、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与职责分工、信息与交流、监督评审与纠正5个主层次以及22个次级层构成的评价体系,对上市银行实质性漏洞进行了调查,并采用李克特量表法(Likert scales)分析。问卷分析结果表明:上市银行中控制活动与职责划分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组成部分,是实质性漏洞影响最严重的区域;其次是风险评估、管理监督与控制文化与监督评审与纠正措施;信息与交流沟通实质性漏洞影响较轻。
[Abstract]:Substantive loophol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rnal control theory. It is helpful to optimiz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mprove supervision efficiency of listed banks to deal with substantive loopholes in tim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ternal control. This paper designs an evaluation system composed of management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culture,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control activi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divisi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upervision, evaluation and correction of 5 main levels and 22 secondary layers. The substantive loopholes of listed banks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 of the questionnair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ontrol activity and responsibility divis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internal control in listed banks. It is the region with the most serious impact of the material loophole; Secondly, risk assessment, management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culture, supervision evaluation and corrective measures; The material loophol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s relatively light.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评价体系与风险预警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0CJY0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中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机制研究:基于公司治理及银行监管视角》(项目号:09YJC79021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830.42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实质性漏洞概念源于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政府决定对资本市场严格监管,成立PCAOB(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随后PCAOB发布审计准则第2号(AS2),提出实质性漏洞(material weakness)概念,将其定义为“有一定可能导致年度或中期报告中的重大错报未被防止或发现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新视野[J];会计研究;2005年07期

2 潘琰;郑仙萍;;论内部控制理论之构建:关于内部控制基本假设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8年02期

3 瞿旭;李明;杨丹;叶建明;;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披露现状研究——基于民生银行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09年04期

4 毛新述;杨有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国会计学会2009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09年05期

5 杨军,陈朝豹;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探析[J];审计研究;2003年03期

6 黄秋敏;;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分析——以2001-2006年度报告为研究对象[J];审计研究;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密;金治中;;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目标模式——政府与市场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杨博;;中国企业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杨景岩;徐鹿;符爱明;;关于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7年06期

4 袁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5 胡庆海;;基于目标管理法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08年09期

6 廖明凤;;对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08期

7 潘大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2期

8 罗中孝;;集团化企业内控管理问题以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3期

9 李连华;;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及其研究路线[J];财经论丛;2007年06期

10 林钟高;郑军;王书珍;;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研究——来自沪深两市A股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巍;朱卫东;吴勇;;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展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江波;;内部审计对寿险公司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评价[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7年度全国“内部审计在金融机构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7年

3 梁卫雄;;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思考与实践[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度全国“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9年

4 姜虹;;企业集成风险管理范式构建:理论分析与运行架构[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樊行健;王晓翔;蒋航程;;内部控制:来自一家中美合资企业的理念和方法[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蒋航程;付洁;;现代企业成本内部控制的有效方法——某一汽车生产企业成本控制案例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章铁生;;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内部控制规范:国际实践与启示[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瞿旭;李明;杨丹;叶建明;;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披露现状研究——基于民生银行的案例分析[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万明;王凤华;田高良;;新奥能源集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实证研究[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池国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机制构建:战略导向与系统整合[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广山;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水平与核心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2 高毅;中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形成机理和控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刘俊;我国中央银行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严敏;工程咨询企业组织运行机制创新路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黄寿昌;科层制组织内部控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张保中;基于财务治理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郭慧;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治理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童丽丽;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动力分析与约束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9 梁运吉;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的实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10 陶黎娟;IT环境下我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晓玲;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黄正中;基于COSO框架的内部控制评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谭红雨;航天科工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徐芳;外贸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D];宁波大学;2009年

5 何兴华;引入内控机制理论构建非税收入管理框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周军和;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芹;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关系的实证检验[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祝冬梅;金融危机下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9 甘湘宁;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殷子涵;国有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新华;张强;;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国际借鉴与路径选择[J];金融论坛;2006年08期

2 蔡楠;范洪波;;我国境内上市银行操作损失事件披露对市值的影响分析[J];金融论坛;2006年12期

3 王飞;;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缺陷分析及对策[J];南方金融;2006年05期

4 陈昆玉;论经济学与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J];现代经济探讨;2000年09期

5 李明辉,王学军;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金融研究;2004年05期

6 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0年05期

7 赵英杰;论现金流量管理假设[J];会计研究;2001年05期

8 杨有红,胡燕;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J];会计研究;2004年10期

9 朱荣恩 ,应唯 ,吴承刚 ,邓福贤;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用效果的问卷调查[J];会计研究;2004年10期

10 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新视野[J];会计研究;2005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姝威,王淡森 ,张伟 ,张旭;快速发展与隐忧——上市银行2004年年度财务报告分析[J];新金融;2005年06期

2 刘文敏;沪深上市银行2002年财务报表解读[J];财会研究;2003年08期

3 郭永清;我国上市银行会计改革效果的研究——基于上市银行财务报告的分析与评价[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杨亮芳,连季婷;提高上市银行经营业绩的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12期

5 杨亮芳 ,翟利艳 ,韩伟爱;上市银行经营业绩的分析与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04年06期

6 余涛;上市银行的资本困境及对策[J];中国金融;2005年09期

7 外言;中国上市银行风光不再[J];证券导刊;2004年21期

8 余涛;我国上市银行的资本困境及对策[J];黑龙江金融;2005年03期

9 宣丹旎;沪深上市银行竞争力评价[J];农村金融研究;2004年09期

10 陶鹂春;2004年银行股:难以再现辉煌[J];证券导刊;2004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双元;;我国上市银行与财务公司的比较——基于兴业银行与中国电财经营情况的比较的分析[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刘中喜;;信贷风险识别常见误区及改进建议——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信贷风险识别与对策研究[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3 王丽娜;朱卫东;;我国上市银行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研究——基于浦发银行年报的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轶;许勇;;中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水平评价[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艳;张晨;;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结构的改善研究——来自中国上市银行的数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汉文;邓顺永;;上市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与国际惯例:一项案例研究[A];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附录二 日本输出入银行有关今后海外直接投资动向的调查结果报告[A];中日关系与山东改革开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8 黄丽娟;张佳梦;;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增量价值相关性研究——以中国A股上市银行为例[A];资本市场会计研究——第八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赵园卉;;银行巨额存差打开空间,银保业务面临好契机[A];北京保险学会2006专题评选——“狂飙之后的银保,走向何方”[C];2006年

10 王君彩;袁萍;;我国上市银行公允价值应用现状及难点——基于财务报告的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0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锐;外资青睐中资上市银行 银行业洗牌势在必行[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家路美;上市银行 2008年仍是“优等生”[N];证券日报;2008年

3 早报记者 黄武锋;“上市银行净利将下降1.33%”[N];东方早报;2008年

4 记者 白洁纯 刘诗平;上市银行一季度净赚超千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信川;上市银行交出靓丽的“成绩单”[N];经济日报;2009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唐曜华;半数上市银行一季业绩艰难增长[N];证券时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于德良 高铁牛;上市银行年季报收官 各项分类排名落停[N];证券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泰欣 张朝晖;一季度上市银行整体资产回报率下降[N];中国证券报;2009年

9 周鹏峰;上市银行收缩房地产开发贷款[N];江苏经济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晓童;六上市银行净息差触底回弹[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昌盛;上市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戴新华;我国上市银行信息披露监管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杨军;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与识别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4 罗思远;股指期货风险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陈建华;风险投资项目中风险的识别、评估与防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李杰;银行监管要求:信息披露质量与成本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刘文丽;中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8 陈潘武;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袁茂;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相关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周慧;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永峰;上市银行投资价值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2 张云;我国上市银行股票流动性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3 李加岭;我国上市银行再融资行为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4 邹梅;我国上市银行人才持股模式研究[D];西华大学;2010年

5 刘学;我国上市银行市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杨柳;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7 肖亮;中国上市银行特许权价值和风险行为的实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8 吴雪松;我国上市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案例和实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苏林洁;中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10 穆旖旎;我国上市银行金融业务创新效率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50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450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c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