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金融权力评估
本文关键词: 美国金融权力 强制性权力 制度性权力 结构性权力 生产性权力 出处:《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以迈克尔·巴内特(Michael Barnett)和雷蒙·杜瓦尔(RaymondDuvall)的"权力论"为理论视角,对美国的金融权力进行评价,试图理解美国金融权力在全球的现状与地位。研究发现,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强制性权力、制度性权力、结构性权力和生产性权力均出现衰落之势,但是又有区别。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强制性权力和生产性权力已经明显出现衰势,相较而言,美国的制度性权力和结构性权力尽管在逐年衰微,但是整体上仍然维持了对其他国家和货币的绝对优势。由此也说明,在美国经济衰落条件下,美国国际金融权力的制度化和美元国际化是美国仍然能够在国际社会维持金融霸权的主要原因。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Michael Barnett and Raymond Duvall as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financial power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atus of the financial power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world.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mandatory power and institutional power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Both structural power and productive power have declined, but there are differences. The compulsory power and productive power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field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obviously declined,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Although the institutional and structural power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declining year by year, it still maintains its absolute superiority over other countries and currencies.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Americ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power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dollar are the main reasons why the United States can still maintain its financial hegemony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国际商务英语系;
【分类号】:F837.12
【正文快照】: 引言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金融霸权一直成为众多批评的焦点。有观点认为,,美国历史上一直通过滥发美元,建构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经济体系。但是金融危机则使美国经济受到创伤,美元的权力在下降,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主要依赖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管理以及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建江,徐长生;本币对外升值引发通货紧缩的机制——从日元升值经验看人民币升值的可能影响[J];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2 许文彬;;币值调整的宏观经济环境探析——2005年的中国和1985年的日本是否具有可比性?[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11期
3 黄晓龙;;从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和破灭看货币政策的灵活性[J];上海金融;2007年05期
4 唐小松;论现实主义的发展及其命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7期
5 万书;试论经济制裁[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9期
6 李石凯;;“广场协议”后的美元/日元汇率与美日双边贸易失衡[J];现代日本经济;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肖兴利;;国家安全观与国际法:发展、挑战与回应[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猛;中国参与中东[D];西北大学;2006年
2 霍淑红;国际非政府组织(INGOs)的角色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丽华;主权博弈—全球化背景下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互动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陈先才;当代国际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段平方;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内外均衡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世韶;邓小平国家利益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薛飞;中国参与东亚区域合作的战略思考[D];外交学院;2005年
3 邵亚楼;冷战后中国参与地区安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代宇;退出盯住汇率制度的国别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韩会师;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张yN;冷战后日本亚太军事外交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7 许平友;中国沿海地缘安全现状分析及其现实思考[D];河南大学;2006年
8 李冰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曾伟;人民币汇率升值及其汇率制度的取向选择[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曹巍魏;美元霸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经济战略调整[D];吉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桂花;;国际货币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J];商业研究;2005年21期
2 李海燕;国际汇率安排中的美元霸权[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03期
3 鲁世巍;美元霸权的历史考察[J];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04期
4 陆钢;战后金融外交与美国金融霸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5 江涌;论美国的新金融霸权与经济繁荣[J];经济评论;2002年03期
6 李增刚;公共产品与国际组织——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演变为例[J];经济评论;2005年03期
7 张明;覃东海;;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资源流动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12期
本文编号:1457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45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