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ICIR模型在中国短期融资券定价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3 11:39

  本文关键词: 短期融资券 信用风险 流动性风险 出处:《证券市场导报》2011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套利定价理论,运用Tobit模型,对2008-2011年1049期短期融资券样本进行研究,得出短期融资券发行定价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无风险利率、债券主体信用等级和债券发行规模,短期融资券交易定价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无风险利率、债券主体信用等级、债券发行规模、上市首日换手率和上市首日价格波动率。在此基础上,通过改进的CIR定价模型(ICIR),对短期融资券定价偏离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1年间,短期融资券定价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在0.02的显著性水平上,ICIR模型测算的理论价格通过了二级市场的定价检验,ICIR模型对债券发行定价偏离现象进行检验具有较强的合理性。
[Abstract]:Based on arbitrage pricing theory and using Tobit model,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ample of 1049 short term financing bills from 2008 to 2011.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risk-free interest rate, credit rating and bond issuance scale, and the risk free interest rate is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 of short-term financing bond pric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redit rating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bond, the size of the bond issue, the turnover rate on the first day of listing and the volatility of the price on the first day of listing, the improved CIR pricing model is adopte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henomenon of short term financing bond pricing deviation,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rketization of short term financing bond pricing is more and more high from 2008 to 2011, at the significant level of 0.02. The theoretical price calculated by ICIR model has passed the pricing test in the secondary market.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债券市场监管标准研究》(71073050) 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系统论视角下中国债券市场监管标准研究》(20100161110021)
【分类号】:F832.51;F224
【正文快照】: 引言短期融资券自2005年推出以来,其规模已从2005年的61家主体,累计发行79期,1424亿发行额,到2010年的333家主体,累计发行444期,6792亿发行额,成为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第一的信用类债券。与此同时,债券市场的风险逐步从原来的单一利率风险逐步向利率风险、信用风险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谢赤;陈歆;禹湘;;基于信用利差期限结构的企业债券定价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静涛;短期融资券发行利差实证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志明,关岩,于洪梅,吴秀红,李井会;人工神经网络在化学中的应用进展[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钟义信;;人工智能理论:从分立到统一的奥秘[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李宏男,阎石,林皋;智能结构控制发展综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2期

4 阎石,林皋,黎海林;人工神经网络在结构振动控制中应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5 刘继生,陈彦光;基于GIS的细胞自动机模型与人地关系的复杂性探讨[J];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6 梁久祯,许少华,张建,付丽萍;模糊神经元网络的统一模型[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汤井田;任政勇;化希瑞;;地球物理学中的电磁场正演与反演[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4期

8 钟义信;;机制主义:人工智能的统一理论[J];电子学报;2006年02期

9 许少华;何新贵;刘坤;王兵;;关于连续过程神经元网络的一些理论问题[J];电子学报;2006年10期

10 王海涛,韩恩厚,柯伟;腐蚀领域中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进展[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Yu Guo~1 Wenlong Chen~1 Shouyu Chen~2 ~1 Pearl River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Guangzhou 510611,P.R.China ~2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Intelligent Forecasting Mode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Mid and Long Term Hydrological Forecasting[A];Operation Research·Management Science and Fuzziness--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ICFIE2007)[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慷;超临界二氧化碳二元体系临界性质的理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2年

2 施式亮;矿井安全非线性动力学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0年

3 莫玮;神经网络在自适应均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4 阎石;结构振动智能控制的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逻辑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5 陈晓川;并行工程中面向成本的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6 彭真明;地震反演中的非线性优化方法及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7 江志松;元胞自动机的语法复杂性[D];苏州大学;2001年

8 赵昀;神经网络在多相流参数检测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1年

9 熊仲宇;基于计算机智的结构优化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

10 杨启文;计算智能及其工程应用[D];浙江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且妮;多级衍射全息光栅与神经网络的光学互连[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赵会;地区宏观经济预测中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3 文岐山;矿渣微晶玻璃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4 赵德双;知识人工神经网络在电磁工程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5 刘艳青;具自反馈和连续型信号函数的二元神经网络模型的定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6 李笑岚;平衡多子波和多子波神经网络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7 黄海;神经元非模型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D];浙江大学;2002年

8 王梦松;RBF神经元网络的研究及其在复杂化学信息处理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2年

9 陈(羽中)伟;基于先验知识的神经元网络建模与应用[D];浙江大学;2002年

10 孙玉龙;分层有杆抽油系统井下故障诊断技术[D];浙江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石晓军,陈殿左;债权结构、波动率与信用风险——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9期

2 周荣芳;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实践及其启示[J];南方金融;2005年05期

3 王军平;;短期融资券信用价差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5期

4 任兆璋;李鹏;;中国企业债券价差个体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周子元;邓雁;;上市公司短期融资券风险溢价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6 朱世武,陈健恒;利用均衡利率模型对浮动利率债券定价[J];世界经济;2005年02期

7 谢赤,吴雄伟;基于Vasicek和CIR模型中的中国货币市场利率行为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2年03期

8 李晓庆;方大春;郑垂勇;;基于结构化模型的企业短期融资券信用溢价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6年12期

9 龚朴,何旭彪;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与方法最新研究进展[J];管理评论;2005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静涛;短期融资券发行利差实证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2 胡红波;中国短期融资券定价与利差分析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戴鸿;我国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定价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洪迅,邱菀华;信用风险下存款策略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11期

2 苟于国;;基于GM(1,1)模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系统设计[J];金融经济;2009年10期

3 何旭彪;;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的RBF数值解[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9年04期

4 毕宇鹏;;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中违约损失率量化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年18期

5 董沛武,李明星,陈雷,李汉铃;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综合管理模型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11期

6 彭非远;;KMV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市场后的信用风险实证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08期

7 魏明侠;肖开红;;管理因素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1期

8 李中杰;叶留青;肖庆宪;;基于公司收益率的信用风险动态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年24期

9 王健;吕德宏;;基于CreditMetrics模型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度量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年05期

10 舒瑾;江丽川;;基于博弈论探析信用风险和信贷管理[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喜平;闫丽莹;;基于熵权的电力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模糊评价[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韩立岩;郑承利;杨哲彬;;基于模糊期权的市政债券信用风险分析[A];第12届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英烈;周宗放;;基于模糊聚类的赊销客户信用风险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4 翟东升;张金宝;王明吉;张书杰;;基于财务指标的上市公司信用预警模型研究[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国永;田金信;徐凯;;信用风险下基于Black-Scholes的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及应用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蒋敏;胡奇英;孟志青;;多目标条件风险值的一种求解方法[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孟志青;虞晓芬;蒋敏;庄彬;曾丽萍;;基于权值不同置信水平下的多目标CVaR模型[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云起;李军;戴文凤;;运用模糊聚类进行客户信用等级评价[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军;陈士俊;张云起;;基于FA-BP网络的客户信用评价[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云起;赵国杰;;基于BP神经网络的客户信用评价和管理[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智勇 翟旭 郑腾;黄金价格影响因素与中期定价模型[N];期货日报;2008年

2 ;基于数量化方法对未来经济增长趋势的预测[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长青;信用风险相关性度量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顾乾屏;商业银行法人客户信用风险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3 王国栋;信用风险参数估计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袁绍锋;银行间债券市场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刘凤娟;银行混业经营的风险管理[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6 王维;商业银行整合风险度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蒋东明;基于信用评级和违约概率的贷款定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白云芬;信用风险传染模型和信用衍生品的定价[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陈为民;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与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刘晓星;基于VaR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柏雪怡;基于KMV模型的中小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钟美瑞;基于信用风险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及数值算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何琳洁;信用资产组合一致性风险价值模型及其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4 李庆颖;带信用风险公司债券的利率风险结构[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文鹏;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计量模型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田敏;基于客户潜在价值的B2B客户购买增长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荣佳茵;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的量化管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袁发勇;信用风险的度量与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冯蔚蔚;我国商业银行企业客户群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周寅鑫;基于边界Logistic模型评价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457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457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7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