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 过度自信 机构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 出处:《投资研究》2011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基于我国A股市场机构股票持有数据,构建了不同的投资组合来区分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然后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与SUR估计,探讨了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否具有过度自信行为,结果表明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在不同市场状态下都存在交易过多的过度自信认知偏差。并且我国证券市场上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程度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并无明显差异。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Abstract]:Firstly, this paper bases on the stock holding data of China's A-share market institutions. Different portfolios are constructed to distinguish the investment behavior betwee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individual investors. Then Granger causality test and SUR estimation are used. This paper discusses whether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individual investors have overconfidence behavior in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individual investors have overconfidence cognitive bias of excessive trading under different market conditions. Moreover, the overconfidence path of individual investors and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is also found. There are no obvious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market conditions. Finally, the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871019;71072140;71171036)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09YJC63002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JJD790004) 国家留学基金项目(教外留[2010]1174号)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项目([2008]179090号)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基地项目(2009JD22) 东北财经大学社会与行为跨学科研究中心招标项目的联合资助
【分类号】:F224;F832.48
【正文快照】: 一、引言人的过度自信认知偏差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心理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的研究主题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具有过度自信认知偏差,人们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目前行为金融学理论中关于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的理论研究,大多将投资者过度自信认知偏差定义为投资者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严武;徐伟;王静;;中国股市周期的划分与实证分析:1991-2004[J];当代财经;2006年10期
2 李心丹,王冀宁,傅浩;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11期
3 谭松涛;王亚平;;股民过度交易了么?——基于中国某证券营业厅数据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4 史永东;李竹薇;陈炜;;中国证券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9年11期
5 李志文;余佩琨;杨靖;;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差异[J];金融研究;2010年11期
6 王郧;欧阳红兵;;公开信息和私人信息的识别与中国股市的过度自信研究[J];统计研究;2009年10期
7 王春峰;张亚楠;房振明;;基于过度自信的交易量驱动因素建模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日清;过度自信与金融市场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东洋;;我国行为金融研究发展、现状及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王敬,冯新力;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需求细分与供给创新[J];财经科学;2004年06期
3 徐龙炳;徐智斌;陆蓉;;IPO股票上市初期投资者交易行为研究[J];财经研究;2008年03期
4 庄小欧;;投资者教育与证券市场稳定研究——基于非理性行为视角的分析[J];财会通讯;2010年15期
5 赫然;;创业板新股上市首日畸高溢价的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通讯;2011年03期
6 祝继高;叶康涛;严冬;;女性董事的风险规避与企业投资行为研究——基于金融危机的视角[J];财贸经济;2012年04期
7 张谊浩,陈柳钦;中国行为金融研究综述[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余学斌;屈丽华;方宇红;;个人投资行为组合理论初探[J];财政监督;2006年04期
9 严武;董承勇;;虚假信息影响股价波动分析:来自沪深股市的证据[J];当代财经;2010年04期
10 左相国;杨捷;;中国证券市场异常投资现象的行为金融解释及投资对策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冀宁;;产权交易的动态演化格局及信号博弈学习机制研究[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周小亮;李志平;;基于演化博弈的投资者从政效应行为及其对策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单华军;李斌;;市场交易者:价值发现还是套利追逐——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小数定律”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刘永泽;唐大鹏;;社保基金持股会计信息的市场反应——基于中国资本市场数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郭晓;杨乃定;董铁牛;姜继娇;;基于EGARCH模型的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波动性影响研究[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永泽;唐大鹏;;社保基金持股会计信息的市场反应——基于中国资本市场数据[A];第三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荣武;沈庆元;;投资者确认性偏差与信息反应机制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丹;A股市场定价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朱广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金融决策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柏杰;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刘博;多水平框架下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偏差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冬昕;市场参与者意见分歧与公司融资决策[D];南京大学;2011年
6 杨军;中国股票市场价格行为实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程力耘;中国股市“周内效应”的时变性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郭朋;市场情绪、技术分析和投资者行为模式[D];复旦大学;2011年
9 余沿福;我国股市急跌现象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周晖;基于投资者异质信念的证券市场盈余公告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耀辉;我国小麦期货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忠平;中小股民人格特征与投资决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吴荣斌;我国股票市场中小投资者投资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瑞;开放式基金与我国股市稳定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旭东;国际ETF市场异常现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郑红梅;投资者情绪对我国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7 苑亚朝;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董晓婷;我国股票市场内幕交易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帅;我国证券市场噪声交易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朱冰;基金规模对基金绩效、投资行为和市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兵,梁衡义,肖宇谷;动量和反转投资策略在我国股市中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8期
2 吴卫星,梁衡义;过度自信、流动性和资产定价*[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5期
3 王志强;王月盈;徐波;段谕;;中国股市动量效应的表现特征[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11期
4 贺学会;陈诤;;基于牛市和熊市不同周期的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5期
5 侯永建,周浩;在不同市场态势下证券系统性风险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2年03期
6 李凯;史金艳;李亚宁;;部分信息下基于过度自信的动态最优消费投资决策[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7 梁冰,顾海英;中国股票市场过度反应行为:完整牛市和熊市周期中的实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8 严武;徐伟;王静;;中国股市周期的划分与实证分析:1991-2004[J];当代财经;2006年10期
9 薛斐;过度自信理论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J];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03期
10 杨春鹏,吴冲锋;行为金融:过度自信与混合期望收益模型[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其安;高国婷;陈慧;;基于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的中国股票市场定价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11年04期
2 桂生春;包文兵;;证券市场两类投资者行为的经济分析[J];中外科技信息;2002年12期
3 张国兴;;我国证券市场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博弈分析[J];中州学刊;2006年02期
4 武志;;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交易策略的博弈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徐龙炳;徐智斌;陆蓉;;IPO股票上市初期投资者交易行为研究[J];财经研究;2008年03期
6 陈其安;唐雅蓓;张力公;;机构投资者过度自信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机制[J];系统工程;2009年07期
7 邓贺赢;刘琛;;股东类别结构及投资者行为比较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03期
8 淳于松涛;杨春鹏;杨德平;;牛市熊市中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分析[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冯博;;证券市场中的羊群行为的博弈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甘文宇;杨珊;郑晓明;;投资QDII,您真的准备好了吗?[J];财务与会计;2008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李胜;王艳艳;杨丽彬;;投资者特征与盈余公告后的漂移现象(PEAD)[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2 杨海燕;孙健;;监督或无为:异质机构投资者对代理成本的影响[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姚颐;刘志远;;机构投资者可以成为大股东的制衡力量吗?[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金莲花;张志花;;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来自沪市A股的经验证据[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唐松莲;袁春生;;投资者或投机者:从持股行为与公司业绩关系看机构投资者治理角色[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尹哲;;积极股东主义、控制权安排与中小企业成长性——基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伊志宏;李艳丽;江轩宇;;机构投资者具有监督作用吗——来自股权激励宣告公司的证据[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黄兴年;;国有企业集团建设中合格监督制约主体条件的分析[A];第七届国有经济论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高雷;张杰;;控股股东、机构投资者与现金股利[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健;刘斌;;应计异象与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秦利;期金开炒 投资者忙开户[N];证券时报;2008年
2 海通证券研究所 娄静;投资者偏好投资哪些基金[N];上海证券报;2005年
3 高国华;二比一:机构力量暂处下风[N];金融时报;2007年
4 徐凯;借道基金间接分享股指期货盛宴[N];上海证券报;2006年
5 谢潞锦;宏达股份:基金牛市顶峰的“豪赌”[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6 天相投资;180ETF变相实现“T+0”交易[N];证券日报;2006年
7 郭艺s,
本文编号:1480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480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