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货膨胀主要影响因素的判定与阐释
本文关键词: 通货膨胀 过剩流动性 过度需求 成本推动 国外通胀传递 出处:《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研究了1995—2010年间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现实经济中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进行逻辑上的因果关系阐述。通过构建包括过剩流动性、需求拉动、成本推动以及国外通胀传递四类因素的通货膨胀动态模型,凭借偏相关系数的大小判断出四类因素影响通货膨胀的相对重要程度。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流动性过剩,需求拉动次之,成本推动排第三,国外通胀传递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小。究其根源,在现有汇率体制下央行由于巨额外汇储备而向市场投放过量货币的货币被动超发以及信贷扩张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过度需求一方面来源于净出口扩大形成巨额外汇储备,而留在国内的庞大的纯购买力;另一方面,样本期间相对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推动总需求扩张。过剩流动性和过度需求相互影响,过度需求以市场上充裕的货币供应和宽松的宏观政策环境为条件,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物价上涨。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flation in China from 1995 to 2010, and on the basis of this, expound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inflation in the real economy logically, which includes excess liquidity, demand-driven, and so on. The dynamic inflation model of four kinds of factors, cost driven and foreign inflation transmission, Based on the magnitude of part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four factors affecting inflation is judged.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flation in China are excess liquidity, demand-driven followed, cost-driven third. Inflation transmission abroad has the least impact on inflation. Under the current exchange rate system, the central bank has put excessive currency into the market because of its hug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excess liquidity are the passive over-issuance of currency and the expansion of credit. On the one hand, the excessive demand comes from the expansion of Yu Jing's exports. Forming hug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latively loos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 drives the expansion of aggregate demand. Excess liquidity and excessive demand interact. Excessive demand is conditioned by abundant money supply in the market and a loose macro policy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基于异质主体行为的我国金融市场资产价格动态性研究”(批准号20100191110033)
【分类号】:F822.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丽萍;陈松林;王红;;货币供应量、银行信贷与通货膨胀的动态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6期
2 刘楷;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和治理措施[J];中国工业经济;1995年06期
3 高铁梅;李颖;陈飞;南兰;;我国物价波动特征和成因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8年01期
4 韩平,李斌,崔永;我国M_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货币供应量与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2005年10期
5 施建淮;傅雄广;许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水平的传递[J];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6 范志勇;;中国通货膨胀是工资成本推动型吗?——基于超额工资增长率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8期
7 陈彦斌;;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12期
8 杨继生;;通胀预期、流动性过剩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性质[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9 范从来;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J];金融研究;2004年06期
10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梁东擎;;流动性的度量及其与资产价格的关系[J];金融研究;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井百祥;任为;王伟华;;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相关性分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夏新斌;;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财经科学;2007年07期
3 黄安仲;;货币政策工具与中介目标选择:基于公开市场操作的研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李亮;杜蔚虹;;劳动力成本对通货膨胀压力的传导效应分析:湖北实证[J];长江论坛;2008年04期
5 姚乐;;通胀时期湖北企业的生存压力与对策分析[J];长江论坛;2008年05期
6 李春琦;王文龙;;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适应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2期
7 陈建奇;李金珊;张原;;政府国库资金、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有效性[J];财经研究;2007年10期
8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杨国中;姜再勇;;外部冲击与我国物价水平的决定——基于结构VAR模型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8期
9 黄安仲,张璇;不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必然导致货币量中介目标无效吗?[J];当代财经;2005年09期
10 黄安仲;;货币政策工具与中介目标选择:基于法定准备金操作的研究[J];当代财经;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龚艳萍;俞明辉;;新产品预告策略对消费者采用行为的影响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薛鹤翔;许志伟;罗大庆;;投资流动性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能稳定经济吗?[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薛鹤翔;;中国的产出持续性——基于刚性价格和刚性工资模型的动态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王元月;丁文;;宏观金融不稳定对青岛市经济波动的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东云;城市交通拥堵与城市空间扩展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钟子明;中国“超额货币之迷”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秦培景;人民币汇率、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9年
4 徐挺;资本市场波动与宏观调控[D];南开大学;2010年
5 白雪飞;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汇率制度选择、金融市场开放与宏观经济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6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明伟;我国交通运输业要素投入和生产率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9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潘永东;中国货币结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姝妍;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2 刘晶;汇率制度改革前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丁文;宏观金融不稳定对青岛地区经济波动的动态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熊剑;股票市场流动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章转轮;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谭文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黄昕黎;2003-2008年中国通货膨胀原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胡蝶;基于行业分类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对IMP指数的传递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侯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部分商品价格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任洁;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波动的实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玉江;朱钟棣;;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基于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07期
2 吕江林;利率到位:治理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关键一环[J];当代财经;1995年04期
3 范从来,卞志村;中国货币替代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08期
4 吕剑;;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08期
5 范从来;菲利普斯曲线与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目标[J];管理世界;2000年06期
6 赵博,雍家胜;菲利普斯曲线研究在中国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9期
7 陆昂;中国货币政策操作与基础货币管理[J];管理世界;1998年01期
8 张焕明;1979年~2000年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3年02期
9 封北麟;;汇率传递效应与宏观经济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10 李云林;工资增长超经济增长一定引发通货膨胀吗?[J];经济科学;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厉诗;;中国经济:面对后危机时代的挑战[J];国际融资;2010年01期
2 殷力;;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机制探索[J];财经界;2010年01期
3 周治宏;;发改委:居民消费价格将保持基本稳定[J];共产党员;2010年02期
4 ;资产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不能混为一谈[J];共产党员;2010年02期
5 张晓晶;;2009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2010年展望[J];政策w,
本文编号:1509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509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