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态演进作用于实体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透过资本配置效率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 金融生态 经济增长 法律制度 政府干预 文化信用环境 出处:《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建立金融生态演进作用于实体经济增长的分析模型,对金融生态演进影响资本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与传导渠道进行了数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有效性受其所在外部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有助于增加资本积累,但会削弱法制因素和金融发展改善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法制环境的改善有助于资金更多的流向集约型产业,减轻政府干预对资金配置的扭曲;一个企业家精神盛行、勇于创新的文化信用环境可以弥补法制环境的不足,约束资金使用者的道德风险,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Abstract]:By establishing an analytical model of financial ecological evolution acting on real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makes a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mechanism and transmission channels of financial ecological evolution affecting capital allocation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effectivenes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is affected by its external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economy helps to increase capital accumulation, but it weakens the role of legal factors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capital alloc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gal environment will help to increase the flow of funds to intensive industries, reduce the distortion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allocation of funds, and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legal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prevails and the cultural credit environment is brave to innovate. Constraining the moral hazard of fund users and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resource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融生态演进与实体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批准号70873068)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课题“金融生态系统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批准号20091081253)
【分类号】:F830;F06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2 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3 林毅夫,李志峗;政策性负担、道德风险与预算软约束[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琦,岳喜伟;对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与间接融资模式发展的探讨[J];财经论丛;2005年01期
2 蒋天文;樊志宏;;大江大河从“公共资源”到“公地悲剧”演变的内在机理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3 庞明川;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博弈的形成机理及其演进[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12期
4 祝志勇,吴垠;内生型制度因子的财政风险分析框架——模型及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2期
5 辛清泉;林斌;;债务杠杆与企业投资:双重预算软约束视角[J];财经研究;2006年07期
6 尹希果;陈刚;潘杨;;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干预与金融发展效率[J];财经研究;2006年10期
7 许红莲;邓超;;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审视与优化[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5期
8 袁芳;;锦标赛、内生性制度创新供给与地区博弈——以各地物流园区布局为例[J];财贸研究;2006年04期
9 尚金峰;;内部评级法在国内商业银行实施的本土化研究[J];金融论坛;2006年03期
10 李广斌,谷人旭;政府竞争:行政区经济运行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J];城市问题;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晓佳;;对中国地(市)管县体制的理论探讨——一个两地区、两级政府模型[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2 聂辉华;;取消农业税对乡镇政府不同行为的影响: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分析框架[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3 王常雄;;二元农地产权、地方政府过分掠夺与失地农民策略性反应[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达;;政府在商业银行治理中的控制力研究——公司治理与公共治理的结合[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何晓星;;再论中国地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汪永成;;用脚投票、用手投票两种机制的非均衡性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行为的非公平性——一种分析和解决当前中国民生问题的新视角[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瑞明;白永秀;;晋升激励、宏观调控与经济周期:一个政治经济学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8 王耀武;由宗兴;;金融产业布局中城市规划的作用机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守全;中国粮食流通政策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黄上国;开放对制度变迁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朱云高;论资本帐户开放和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D];复旦大学;2005年
4 侯经川;基于博弈论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黄健柏;我国经理人市场激励契约设计与效率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丁纪岗;区域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7 洪兆平;中国地方政府竞争战略研究:行为理论的分析视角[D];河海大学;2006年
8 窦良;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优化论[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9 田志伟;企业家视角的企业控制权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10 龚晓;社会主义经济理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愿;国有上市公司融资的软预算约束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文和;园镇融合问题初探[D];暨南大学;2004年
3 陆妙燕;从基础性优势到集聚性优势:东道国吸引FDI的二重优势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季忠芳;监狱制度变迁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谭槊;最后贷款人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林丽娜;面向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培育[D];苏州大学;2005年
7 吴睿;克服违法地方保护行为的法律制度选择[D];苏州大学;2005年
8 单科举;转轨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分析[D];郑州大学;2005年
9 李尧远;地方政府合作的困境及其原因与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10 张云燕;地方政府区际行政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晖;监管权的纵向配置——来自电力、金融、工商和药品监管的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8期
2 林毅夫,刘明兴,章奇;政策性负担与企业的预算软约束: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8期
3 刘峰,贺建刚,魏明海;控制权、业绩与利益输送——基于五粮液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8期
4 银温泉,才婉茹;我国地方市场分割的成因和治理[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5 林毅夫,李志峗;政策性负担、道德风险与预算软约束[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6 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7 施华强,彭兴韵;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与中国银行业改革[J];金融研究;2003年10期
8 施华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内生性:一个基于双重软预算约束的分析框架[J];金融研究;2004年06期
9 巴曙松,刘孝红,牛播坤;转型时期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方治理与银行改革的互动研究[J];金融研究;2005年05期
10 徐诺金;;论我国金融生态环境问题[J];金融研究;2005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军;;《经济增长及其可持续性研究——兼论河北省经济增长问题》书评[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3期
2 John Cridland;;“我更关注绿色的经济增长”[J];低碳世界;2011年04期
3 黄菁;陈霜华;;环境污染治理与经济增长:模型与中国的经验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4 郑长德;刘帅;;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5 王良举;王永培;李逢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吗?——来自CO_2排放量的国际数据验证[J];软科学;2011年08期
6 李雪;;关于价值的计量模型和经济增长理论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3期
7 朱启才;;权力与资源配置的经济学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李予娇;;山东省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外资;2011年16期
9 陈延斌;陈才;;辽宁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09期
10 蔡元成;;分工与经济增长:市场经济与社会福利的角度[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焰生;;现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韩中豪;胡雄星;张明旭;;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刘幸菡;吴国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5 罗斌;;论知识流量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A];全国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200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1届MBA优秀论文专辑[C];2001年
6 张妍蕊;温新建;;论技术创新扩散与经济增长[A];全国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200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1届MBA优秀论文专辑[C];2001年
7 高子建;;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孙守纪;;法律起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林金锭;;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目标及实现机制[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10 王军;;健康、贫穷与经济发展[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谷亚光;经济增长与道德是什么关系[N];中国改革报;2009年
2 汪龙;经济增长可能超过预期[N];国际金融报;2000年
3 潘启雾;发展绝不仅局限于增长[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丁茂战;古典经济学中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因素[N];经济参考报;2010年
5 樊春良;科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多大[N];科技日报;2000年
6 特派记者 师琰;经济增长不应该是直线式的[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7 剑桥大学经济系教授;经济增长的测度[N];中国财经报;2003年
8 孙立平;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逻辑变化[N];经济观察报;2003年
9 李华芳;云深不知处 揭秘无尽期[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董德刚;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决定性方面[N];辽宁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栋;基于代际叠代模型的经济增长复杂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陈艳莹;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实现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田杨群;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互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朱翊敏;人力资本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对广东省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5 杨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6 管汉晖;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05年
7 潘向东;高技术产品出口与经济增长:基于制度安排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南守重;金融深化、金融体制发展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喻平;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陈焰;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玲玲;资本主义精神、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彭高旺;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03年
3 张光森;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4 邬滋;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5 包桂英;环境低代价的经济增长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大平;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及中国实证[D];湖南大学;2003年
7 吴明哲;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D];厦门大学;2001年
8 周莹玉;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增长[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9 王凌云;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D];南开大学;2011年
10 胡莹;社会主义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理论、历史和现实[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20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520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