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产业结构、全球经济失衡与东亚外汇储备
本文关键词: 东亚区域 产业循环机制 全球经济失衡 外汇储备 出处:《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东亚区域经济发展和外汇储备累积与现有国际贸易格局和国际金融体系密不可分。以"三角贸易"为支撑的全球经济失衡为东亚积累外汇储备提供环境支持和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美国金融霸权地位和东亚关键货币缺失使美国与东亚之间出现资金—产业贸易循环链条,促使东亚外汇储备流向美国债券市场。东亚地区由主动积累外汇储备变成被动承担外汇储备,并且这种局面将在长期存在。
[Abstract]: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n East Asia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xisting international trade pattern and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The global economic imbalance supported by "triangular trade" provides environmental support and support for the accumul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n East Asia. The inherent driving force of continued growth. The financial hegemony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lack of key currencies in East Asia have led to a financial and industrial trade cycl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ast Asia. East Asian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flow to the U.S. bond market. East Asia from active accumul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to passive assump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nd this situation will exist for a long time.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基金】:李玉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跨国公司嵌入与中国产业集群升级的实证研究”(10BJY076) 李俊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货币地理学视角下的人民币亚洲化研究”(12YJCGJW005) 李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质量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13YJC790083) 马野驰,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向资金资助)“经济转型条件下我国外汇储备的最优规模与风险管理”(11QN028)
【分类号】:F133;F113;F8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高海红;;以区域合作应对东亚金融风险[J];东南亚纵横;2009年11期
2 管涛;;国际金融危机与储备货币多元化[J];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03期
3 王三兴;杜厚文;;东亚地区超额外汇储备的深层次原因探讨[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09期
4 张明;;略论中国外汇储备面临的潜在资本损失[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01期
5 李晓;丁一兵;;现阶段全球经济失衡与中国的作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6 刘志雄;;东亚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与经济均衡增长[J];亚太经济;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秀惠;;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中国外汇储备的“美元困境”[J];商业研究;2012年04期
2 姜爱林;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历史变迁[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9期
3 张冀;王乐;;基于数值模拟下的中国外汇储备潜在损失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06期
4 苏颖宏;;产业结构变动的微观机制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4期
5 项卫星;刘晓鑫;;中美金融关系的动态演进[J];当代亚太;2007年11期
6 苏颖宏;;东盟产业结构变动的微观机制[J];东南亚纵横;2008年06期
7 李妍;周鑫;;外汇储备持续积累的原因分析及实证检验[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宏结;;新时期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新特点[J];国际经济合作;2008年12期
9 张明;;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与中国地位的提升[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10期
10 张明;;新兴市场国家如何应对资本流入:中国案例[J];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晓;张建平;;中国东北地区与韩国产业关联研究[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2 张志元;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陈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姚晓东;基于国际货币合作视角的人民币区域化路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刘冬雨;中国外汇储备的最优规模:理论与实证[D];山东大学;2011年
6 王鑫;主权财富基金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戴序;中国外汇储备资本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艳红;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成因、影响与现实借鉴[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9 李迎旭;日本对亚洲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白大范;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河森;关于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蔡韵韵;东亚货币合作路径选择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璐;中国与东亚国家产业内贸易特征的演变[D];吉林大学;2011年
4 顾美远;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5 王晖;日本外汇储备规模与结构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王珍珍;泛北部湾地区证券市场合作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7 刘英;杂交水稻技术东南亚市场开发的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8 汪云芳;“雁行模式”的变革与中国产业发展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9 王静文;“雁行模式”与中国的产业区域转移[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林亮;区域经济联系与产业转移[D];浙江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小涓;内资不能替代外资——在生产能力和资金都过剩时,为何还要利用外资[J];国际贸易;2000年03期
2 张幼文;;要素流动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历史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2期
3 王宇;;世界经济失衡是一种动态均衡[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3期
4 李慧中;黄平;;中国FDI净流入与贸易条件恶化:悖论及解释[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3期
5 李稻葵;李丹宁;;中美贸易顺差:根本原因在哪里?[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5期
6 代谦;别朝霞;;FDI、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7 王云霞;;我国外汇储备最优规模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08期
8 高长春;论日本经济增长中的财政政策责任[J];世界经济;2001年03期
9 李晓,丁一兵,秦婷婷;中国在东亚经济中地位的提升:基于贸易动向的考察[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05期
10 黄晓荣;张新海;裴源生;梁川;;基于宏观经济结构合理化的宁夏水资源合理配置[J];水利学报;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向阳;;全球经济失衡考验中国经济[J];资本市场;2006年11期
2 朱树山;卢大彪;;我国资本市场在全球经济失衡调整中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金融;2007年10期
3 李雅丽;;失衡的国际货币体系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J];中国物价;2007年08期
4 刘杨;宋瑞敏;;基于经济收入恒等式的经济失衡研究[J];商业时代;2008年05期
5 刘明章;张明辉;张戈;;基于宏观经济视角的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03期
6 杨长江;程锋;;人民币实际汇率调整趋势与中国经济转型[J];南方经济;2008年12期
7 蒋冠;马桑;;金融危机与经济失衡的思考[J];思想战线;2009年02期
8 赵利利;;基于金融视角的中美经济失衡研究[J];中国市场;2010年39期
9 丁文蕾;;当前货币战的本质在于全球经济失衡[J];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18期
10 杨兆;贸易“传递”理论述评——兼论研究贸易“传递”的现实意义[J];国际贸易问题;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燕生;;关于全球经济失衡的衡量及根源[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2 Vitaly Shvydko;;全球化对国际经济失衡的影响(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3 刘威;陈继勇;;全球经济失衡理论若干问题的研究综述[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Harry Clarke;;巨星的上升与陨落:经济失衡与全球环境限制(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5 唐未兵;王韧;;国际经济失衡与中国的战略选择——基于G20所设指标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6 陈向明;;全球经济失衡与区域再平衡:中国出口导向型产业的空间集聚转移是否重要?(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7 余振;;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及其可持续性——基于东亚视角的分析[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8 马先仙;姜凌;;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可持续性与解决途径——基于国际储备供求关系视角的研究[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炳才;;国际经济失衡的另类解说[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宇;;人民币升值助长全球经济失衡[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鲁军 杨文武;中国在调整全球经济失衡中的定位[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2 张昊;全球经济失衡将令美元再次陷入低谷[N];金融时报;2006年
3 宋焱;对话磋商:解决全球经济失衡的积极之道[N];金融时报;2007年
4 成锋;全球经济失衡恶化速度减缓[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5 记者 张煜柠;后危机时代:除旧患 解新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分论坛三:全球外汇储备管理的新挑战[N];上海金融报;2008年
7 特派记者 吴晓鹏;平衡增长:全球经济失衡的“巴别塔”[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8 记者 文心;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失衡 央行提出三大应对措施[N];中国包装报;2006年
9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梅新育;治全球经济失衡不能只叫中国“吃药”[N];东方早报;2007年
10 宋焱;对话合作:全球经济失衡的解决之道[N];金融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蕾;要素流动与全球经济失衡[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2 姚晓磊;金融发展差异与全球经济失衡[D];吉林大学;2014年
3 胡晓;美国经济失衡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4 任嘉;欧元区宏观经济失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卢瑾;全球经济失衡:特征、机制及可持续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6 王玉华;世界经济失衡下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胡超;新形态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失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张坤;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与东亚经济转型[D];吉林大学;2013年
9 苏应蓉;东亚地区钉住汇率制度与外向型经济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高倩倩;从市场角度看当前全球经济失衡[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宏哲;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失衡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李兴宇;世界经济失衡中的日本因素[D];浙江大学;2010年
3 倪殿鑫;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经济的失衡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胡贤龙;全球经济失衡:劳动力全球化视角的解读[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向敏;国别比较视角下的全球经济失衡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6 王顶;中国“入世”以来的中美经贸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7 程仁杰;全球经济失衡与东亚经济合作[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飞宇;CAFTA建设对缓解中国外部经济失衡的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9 李翠翠;美国经济失衡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晓庆;FDI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32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532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