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区域化差异分析
本文选题:货币政策 切入点:传导途径 出处:《税务与经济》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对我国各地区1985~2009年相关的年度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在我国不同区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东部地区货币渠道发挥作用更加显著;西部地区主要依赖信贷渠道;中部地区则主要依赖货币渠道,信贷渠道作用极其有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区域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及金融生态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以及总部经济效应的影响。因此设立区域化政策性金融机构及省域资金流动监管机构、协调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区域化择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区域化差异。
[Abstract]: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VAR model based on the relevant annual data from 1985 to 2009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mission of monetary policy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the monetary channel plays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a; The western region mainly relies on credit channels, while the central region mainly relies on monetary channels. The role of credit channels is extremely limited. The reason for this difference may be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Different factors such as the level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headquarters economic effects. Ther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regional policy-orient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provincial regulatory bodies of capital flows to coordinate regional economic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regionalization difference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path can be alleviated by the regionaliz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intermediate target.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
【分类号】:F82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振山,王志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欣;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3年06期
2 周光友,邱长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争论及启示[J];财经科学;2005年02期
3 索彦峰;于波;;转型期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06年06期
4 黄飞鸣;从信用传导途径看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财经研究;2002年09期
5 孙明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3期
6 何运信,曾令华;有关金融变量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显著性比较[J];当代财经;2004年08期
7 熊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阻滞与疏通:一个分析框架[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1期
8 冉茂盛,莫高琪,廖应高;中国银行信贷对货币政策的脉冲响应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9 杨凤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辨析[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10 李琼;王志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渠道抑或信贷渠道[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蒋瑛琨;刘艳武;赵振全;;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2 何茂涛;;信贷配给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3 庄佳强;;中国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英章;转型期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其提升途径[D];浙江大学;2002年
2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甘春开;中国经济转轨中的信贷配给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刘艳武;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与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5 欧永生;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贾炳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何运信;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刘 勇;中国股价行为金融计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9 龚秀国;经济全球化与我国货币政策改革[D];四川大学;2005年
10 王志军;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下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D];清华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启智;中国贷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2 王晓天;中国货币政策主传导机制的转轨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杨爽;重庆市居民金融投资行为与经济增长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4 高辉;中国货币政策效果检验与利率市场化建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5 刘玮;关于中国货币政策的研究——论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渠道[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6 门国尊;通货膨胀目标制及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7 彭娟娟;我国存款货币银行对货币政策的传导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8 莫高琪;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张少林;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10 何菁菁;欧洲统一货币政策效果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凤超,王亚范;关于区域金融成长的理性探讨[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2 夏德仁,张奇;经济为何难以启动:来自货币政策的一种解释[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3 王广谦;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分析[J];金融研究;2002年05期
4 李健,贾玉革;金融结构的评价标准与分析指标研究[J];金融研究;2005年04期
5 吴玉鸣;;县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空间计量经济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琦;;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区域化差异分析[J];税务与经济;2011年04期
2 朱峰;;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研究[J];金融经济;2010年14期
3 曹协和;吴鹤立;曾建中;;区域性差异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N省个案研究[J];西南金融;2006年01期
4 黄向庆;;从金融市场的变化看货币政策在区域的传导[J];金融纵横;2006年02期
5 何国华;陈骏;;从利率传导途径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J];武汉金融;2006年05期
6 周铭;杨仁发;;虚拟经济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7 贾健;李海平;徐展峰;;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调整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08年05期
8 向莉;;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宋效中;我国货币政策的低效性及其原因[J];中国软科学;2002年03期
10 虞晓芬;薛永晓;;房价对货币政策传导的消费效应实证研究——基于SVAR模型[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浠水县支行行长 陈小四;货币政策传导新模式在县域实施取得实效[N];大众科技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曹元;货币政策传导链发酵 二度加息或成诱多窗口[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3 董雷 孙延滨;信用县建设带来货币政策传导高效率[N];金融时报;2002年
4 记者 石润梅 通讯员 邵新荣;人行新疆博州中支提升央行货币政策传导绩效[N];金融时报;2009年
5 ;货币政策传导应五措并举[N];上海金融报;2005年
6 记者 柳立;宏观经济失衡与货币政策传导[N];金融时报;2011年
7 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 纪瑞朴;货币政策传导缘何受阻[N];上海金融报;2004年
8 牛蕴 亚瑞华;人行安阳中支 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能[N];金融时报;2010年
9 许传华;从金融监管分离看货币政策传导[N];上海金融报;2003年
10 中国人民银行日咯则地区中心支行 多吉占堆 次央;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基层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传导工作[N];日喀则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大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金融条件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洪武;金融制度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3 李南成;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数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4 闫红波;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区域差异[D];复旦大学;2008年
5 丁晨;房地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彭方平;STR模型及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非线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窦晴身;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8 左伟;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9 李松华;基于DSGE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陆志明;外汇干预预期传导途径与宏观经济稳定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曼;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多元化及其阻碍因素分析[D];重庆大学;2003年
2 马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障碍分析及其优化[D];浙江大学;2001年
3 郭瑛琰;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系统有效性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艳;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廖辉华;欧元区金融一体化进程与影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6 陈兆军;货币政策传导的新视角及其政策意义[D];厦门大学;2002年
7 熊万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受阻的原因透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8 田秋梅;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效应分析[D];湖南大学;2007年
9 陆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10 易晶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00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600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