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促进了中国的自主创新吗
本文选题:自主创新 切入点:科技财政 出处:《财经科学》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依据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重点实证考察我国1998—2007年金融支持对自主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若用三种专利之和衡量创新产出,则金融支持对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若将专利分开考察,则得出不同的结论,即金融支持对代表技术模仿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代表技术创新的发明专利产出无显著影响。
[Abstract]:Based on the provincial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 of China,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support o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China from 1998 to 2007 by using the system generalized moment estim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f the sum of three patents is used to measure innovation output, Financial support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innovation; however, if patents are examined separately, different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that is, financial support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utility models and designs that represent technological imitation. However, it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output of invention patent, which represen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F832;F273.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延兵;;R&D存量、知识函数与生产效率[J];经济学(季刊);2006年03期
2 汪丁丁;互补性、概念格、塔尔斯基不动点定理[J];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3 朱平芳,徐伟民;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建中;持续竞争力: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李杏;提升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对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刘祥琪;产业集群——东北振兴的必由之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王宏;王泽强;;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优势及培育[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叶勇;;华东IT产业集群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6 唐立峰;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经济机理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1期
7 陈和平;;产业集群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0期
8 曲恒昌;打造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高教的国际竞争优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9 王永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J];北京汽车;2004年03期
10 陈朝晖,李炼;论低价营销策略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关系——中国企业出口低价营销策略面临多重阻击的博弈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王榜;赵国昌;;不规范的市场与产业簇群的形成和发展——对陕西武功、渭南中小型锅炉企业群的案例分析[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方;;关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理论探讨[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龚绍东;;“蜂巢型结构”:产业集群生成的原生形态解析[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杨永忠;;产业政策传导研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晓光;;加快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6 秦海菁;;构建有利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7 冯凤玲;冯凤军;;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创新式经济发展模式选择[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8 高娟;赵翠春;;石家庄市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初探[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正良;刘厚俊;;人力资本门槛与 FDI 效应吸收——中国地区数据的实证检验[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徐爱军;申俊龙;;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制药行业影响的再评价[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岳平;开放条件下的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金壮龙;中国航天产业竞争力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王小平;服务企业竞争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陈剑锋;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赵春明;山西省主要农产品竞争力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6 张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7 赵斌;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朱伟东;区域经济集群研究——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演进[D];复旦大学;2003年
9 黄先海;蛙跳型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3年
10 谢智勇;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制造业产业组织合理化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凌;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2 杜耀武;入世后西部开发中旅游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以及陕西、西安的对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3 王辉;中小企业集群内生优势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4 东梅;国营专业外贸公司的战略转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5 成冬梅;中国第三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D];福州大学;2003年
6 罗桂芳;高新技术产业化融资支持系统分析及其S·D模型[D];福州大学;2003年
7 许月丽;我国茶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谭文柱;产业集群的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9 何志昂;云浮石材加工业发展战略思考[D];暨南大学;2003年
10 肖宏;提升我国制药企业竞争优势策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建明;;民间资本参与中国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12期
2 姜炳麟;李梅;;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06期
3 吴丹;王娅莉;;基于Malm quist生产率指数的R&D投入对制造业影响评价[J];管理学报;2006年05期
4 汪丁丁;探索面向21世纪的教育哲学与教育经济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5 孙伍琴;论不同金融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J];经济地理;2004年02期
6 汪丁丁;“注意力”的经济学描述[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7 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8 朱平芳,徐伟民;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9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10 袁鹏;陈圻;胡荣;;我国区域创新绩效动态变化的Malmquist指数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莉;基于技术创新的金融结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云航;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内在关联与影响的经济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泉;;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教育[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白雨虹;王延章;王雪华;Michael A Fiddy;;基于鹰鸽量子博弈理论评价科研院所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英文)[J];中国光学;2011年04期
3 张丽叶;;基于因子分析法提升河南自主创新能力对策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樊琦;韩民春;;政府R&D补贴对国家及区域自主创新产出影响绩效研究——基于中国28个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5 李伟庆;金星;;区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自主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安徽省地区与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7期
6 郝生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双螺旋耦合结构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4期
7 王晓义;;转型背景下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多层次人力资源体系研究——以宁波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陈遗志;丁网林;程健;毛嫒玲;;立足自主创新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以国电南瑞科技股份公司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11年07期
9 彭建娟;何建华;李俊江;;基于金融发展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X效率研究——以东北三省为例[J];东北亚论坛;2011年05期
10 王鹏;郭永芹;;技术引进、自主创新与出口商品结构——基于泛珠三角区域内九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产经评论;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宏伟;;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A];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森;刘胥;;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3 钦天钧;;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我国自主创新产业化的发展[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邵汉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A];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文集[C];2009年
5 ;加强自主创新 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为建设强市名城提供科技支撑[A];探索·创新·发展——聊城市“加快建设强市名城 我们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理论研讨文集[C];2007年
6 唐启国;;自主创新与城市可持续发展[A];2006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第七届江苏城市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7 杨学津;;山东省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绩效评价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马俊如;;自主创新与科学储备探讨[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吴翠花;李万县;王新平;万威武;;基于自主创新战略的和谐社会科技系统发展机制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于维栋;;建设创新型国家与自主创新产业化[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崔飞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经济平稳较快发展[N];黔西南日报;2009年
2 南宁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 傅隆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为城市发展提供科技支撑[N];广西日报;2009年
3 胡志坚 库伦旗科技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构建创新型城市的根本[N];通辽日报;2009年
4 代表九三学社中央 王志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N];人民日报;2010年
5 市委副书记 市长 王世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携手建设创新型城市[N];本溪日报;2010年
6 山东经济学院 刘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着力点[N];人民日报;2010年
7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扎实推进科学发展[N];恩施日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呼唤真“新”英雄[N];汕头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陈晓燕 黄世宏 林丽明;打造一个创新型福建[N];福建日报;2006年
10 宁静;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亚民;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郭红卫;经济增长视角下的中国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3 李华威;知识产权优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李跃;上海生物产业集群自主创新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5 彭亮;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鲍永安;中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雍兰利;基于创新路径的我国制药企业自主创新实现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黄俊;动态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与联盟绩效关联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江洪;自主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彭建平;自主创新与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婷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胡翼琼;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范书琴;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段学民;演化视角下的自主创新导向型公共科技管理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郑少甫;自主创新与我国经济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宋利青;FDI技术外溢效应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7 房婷婷;FDI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8 崔毅;FDI对自主创新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李兴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余静;FDI对浙江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03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603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