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东北亚货币联盟的可行性研究
本文选题:东北亚 切入点:货币联盟 出处:《复旦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历严重的经济衰退的世界经济近来因美国雇佣及住宅指数上升、欧洲所采取的为改善财政赤字而做的努力等正从最坏的境地逐渐走出。而与创16兆美元GDP的美国经济规模相当的东亚—中韩日及亚洲十国—经济得到快速恢复,已经十分健康了。但全球贸易不平衡、激烈的资本流动、竞争性货币贬值、国际金融体制不稳定性的加剧,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因此,为阻断这种外部冲击在区域内的扩散,从宏观层面上需要紧密加强经济合作。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对策之一就是东北亚三国的货币联盟带来的区域合作。这不仅能带来汇率的稳定及由此带来的区域内贸易及投资的活跃,也降低危机重起的可能性,且能在国际舞台上作为代言东亚利益的经济共同体而给区域经济带来更多的好处。许多过去的研究中有强调东北亚三国的作用,但以中韩日三国为对象,就货币合作展开的研究还甚少。就从欧元区危急中就可以看出,经济规模及国家间所处的发展阶段相差较大的东亚国家金融市场如一次性得到统一,那必将要付出较大成本。也就是说占据东亚90%经济份额的东北亚三国与东亚其他国家肯定要实现独立的金融合作。通过区域内的货币联盟确保经济增长,且作为提高区域经济稳定性的机遇,本研究聚焦于东北亚且进行集中和细化的研究具有很大意义。东北亚货币联盟尚未实现的原因是中韩日的经济问题中参杂着外交安全等政治问题所致。但从欧盟的案例中也可看出,经济联盟可以成为解决政治问题的线索。进而研究建立东北亚货币联盟的可能性的本研究在推进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乃至政治合作中能够提供重要的推进动力。从这种观点来看进来中韩日间的金融合作被正式议论起来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在这一时间点谈论金融合作的最后阶段—东北亚地区货币联盟未免早了点,但本研究并不是预测货币联盟的时期的。本研究主要聚焦于诊断目前东北亚金融合作和货币联盟间存在有机的联系,且分析货币联盟所能带来的积极效果及其实现的可能性上。在进行东北亚货币联盟的可行性分析前先对东北亚的货币联盟进行如下定义:首先,东北亚的货币联盟以新自由主义制度论(Neoliberal Institutionalism)为其政治解释的寄出。即,区域内金融体制的稳定能促进地区经济及个别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各成员国为达成合作应加强制度化;第二,东北亚的货币联盟遵循货币地区主意(Monetary Regionalism)的主要目标。即,并不先进行贸易合作的公式化的类型,以追求区域内金融市场的稳定作为目标;第三,东北亚货币联盟在金融联盟过程中作为区域性货币联盟(Regional Currency Union)阶段,遵循准汇率联盟(Pseudo Exchange Union)的协议调停。准汇率联盟包括固定汇率、自由的资本移动、政策调整三项公约,这是在东北亚区域内现实可行货币联盟的形态。因为只有资本可自由一定的保障体制内货币联盟才不会阻碍目前中韩日市场为导向的Market Led Integration。且考虑到三国间目前存在的政治对立及政策差异较大等现实性的问题,比起完全政策统一,留有政策调整的空间会更合理些。因此本研究在进行东北亚货币联盟的可行性分析时就聚焦在货币联盟的最重要指标—区域内固定汇率制度的适用与否上。为得出固定汇率可得到维持的最优地区(area), Mudell(1961)最先提出了最优货币区(Optimum Currency Area)理论。根据这一理论,货币联盟必将伴随的是丧失独立的货币政策作为代价的。相反,消除汇率变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进而降低贸易成本等经济利益也是会伴随而来的。OCA理论作为有关货币统一的先行研究中具有代表行的基础理论被使用。但大多先行研究具有单纯分析有利或成本单个层面的弊端。而本研究则基于OCA理论的成本-利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这种研究方法对聚焦固定汇率制度导入的可行性上的东北亚货币联盟可行性分析是合适的。且在导出合理的政策启示方面也很受用。基于上述背景和研究方法,本研究将:1)首先,进行东北亚地区货币联盟必要性的实证分析。这一分析是基于OCA利益理论,即货币联盟能带来经济利益的理论基础上的;2)分析东北亚货币联盟的可行性。这一分析是基于货币联盟必将伴随独立的货币政策的丧失作为OCA成本理论作为基础的;3)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为实现东北亚货币联盟的政策战略上启示。首先,就东北亚货币联盟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这一分析主要鉴定东北亚货币联盟带来的汇率稳定是否能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在过去有过许多研究关于货币联盟带来固定汇率的经济效应。根据这些论文分析,上述经济效果对实物经济,尤其是对贸易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还有在研究中韩日资金的移动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过程中却遇到了许多限制。因为中韩日金融市场具有信息不透明性、制度条件完善、较高的规制等的相对封闭性的特性。因此本研究就聚焦在导入固定汇率是否对区域内的贸易起到促进作用上。作为实证分析工具采用了有利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实证分析的重力模型(Gravity Model)。利用这一模型可以明确促进货阻碍贸易的多个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排除汇率变动因素的固定汇率制度确实增加了区域内贸易。这一分析结果满族新自由主义制度轮的前提条件——东北业三国为扩大经济利益促进和加强为货币联盟的制度建设。此外,这一分析结果也进一步加强了东北亚货币联盟的必要性。从上述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东北亚货币联盟有利于区域内经济的活跃,而满足货币联盟的必要性。以此为依据进行了东北亚货币联盟的可行性分析。本分析是在区域内导入固定汇率制度所需成本最低化的政策性探讨过程中的一环。主要聚焦在在区域内导入固定汇率制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OCA理论中所提示的最优货币区条件(OCA Criteria)为一国为成为货币联盟的成员而放弃自身独立的货币政策时有助于做出正确选择的经济标准。本研究就OCA Criteria进行严格选取分类,且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了中韩日是否满足货币联盟的必要条件货充分条件。韩中日三国与EU的6个创始成员国(Original Six members)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下:结果表明,作为最优货币区形成的必要条件-经济开放性及宏观经济政策偏好—是充分具备的;但是东北亚在劳动力移动性、金融市场联动性、经济结构类似性等最优货币区形成的充分条件则并不具备。这一相反的结果是由于中韩日三国间经济结构差异较大所引起。尤其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差异过大所导致。但中国正在通过经济政策领域的多重努力追求着积极的结构性调整,且三国正在为区域协作的扩大化不断进行者各种协商。因此,区域内经济结构的差异将逐渐得到消除。通过东北亚三国的变化及努力可以改善OCA充分条件的充足与否,具备可替代汇率调整的区域内可恢复不均衡的经济调整机制。因此展望东北亚地区在未来可发展为最优货币区。基于上述分析结果,要克服上述阻力,需要具备经济的、政治的前提条件。首先,作为经济前提条件,需要建立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域以克服区域内的结构性差异,进而改善实现统一环境。贸易自由区建立作为能使三国间采用固定汇率时因不平衡所带来的冲击最小化的一个环节,是非常必要的。此外,作为政治前提条件,需要找出能缓解成员国间对立与矛盾的方案。在欧元区建立过程中起到重要贡献的德国和法国可以作为有效参考案例。此外,作为货币合作方案,短期内可适用的确保流动性和设立专门机构来推动区域合作。作为中长期方案,应努力实现体制整合及制度化以稳定汇率。本研究结果中可得知东北亚三国的货币联盟可带来经济利益。且若能改善最优货币区的充分条件,东北亚货币联盟的可能性将进一步提高。而中韩日则应以货币联盟为共同目标,共同推进构筑战略。尤其东北亚货币联盟应以整个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形成为追求目标。以本研究为基础,希望在未来可以有更多的研究来对货币联盟阶段性所预计的争论点和调整各争论点的方案等进行更为活跃,为东北亚最终能实现货币联盟而做理论贡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阙光辉;亚洲货币联盟之梦[J];银行家;2002年12期
2 吴志成;潘超;;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治理的转型:实际根据、理论模式与功能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6期
3 许昕敏;;欧洲货币联盟内的隐患——由欧债危机引发的思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6期
4 李述仁;欧洲货币联盟的回顾与展望[J];世界经济;1989年11期
5 裘元伦;建设中的欧洲货币联盟[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0年01期
6 朱正圻;;“德意志货币联盟”展望[J];国际展望;1990年07期
7 朱伟;;欧洲货币联盟的形成及其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93年03期
8 李占五;;今日始,何时了?——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第二阶段展望[J];国际社会与经济;1994年02期
9 保罗·德格劳韦;胡强;;欧洲货币联盟的政治经济[J];世界经济译丛;1994年03期
10 肖瑞林;欧洲货币联盟好梦难圆[J];国际贸易;199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庆麟;;析欧洲货币联盟的超国家性质[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宁宁;;欧洲经济货币联盟政策协调机制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何农;实现经济和货币联盟路线图获通过[N];光明日报;2012年
2 王波;海湾货币联盟计划不受影响[N];中国证券报;2007年
3 潘剑邋李志平;海合会将批准货币联盟协定[N];经济参考报;2008年
4 柏林技术和经济高等学院的国际经济学教授 塞巴斯蒂安·杜里恩 德国国际和安全事务学院(SWP)欧盟融合部的主任 丹尼拉·施瓦策尔 翻译:余劲草;欧洲货币联盟怎样帮助成员国不破产[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5 张传熙;亚洲银行业开始酝酿构建货币联盟[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6 驻柏林记者 柴野;欧盟宪法受挫 殃及货币联盟[N];光明日报;2005年
7 欧洲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联席主席 大卫·马什(David Marsh);法国焦虑货币联盟[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8 罗马商业协会及私人智库Assonime总干事 斯蒂法尼·米克斯;纠正欧元货币联盟缺陷难一蹴而就[N];中国证券报;2012年
9 记者 严恒元;欧盟推出经济与货币联盟新蓝图[N];经济日报;2012年
10 记者 李震;海湾四国签署货币联盟协议[N];经济参考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里偄;建立东北亚货币联盟的可行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Max John Wengawenga(王文中);南非共同货币区的贸易影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吴文旭;论欧洲货币联盟及欧元[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4 雷志卫;欧洲货币联盟的理论基础与运作机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琦;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建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宣伟瑜;货币联盟:一种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方法[D];厦门大学;2007年
3 刘志兰;欧洲货币联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符妍;浅析大中华货币联盟[D];山东大学;2007年
5 郭凌;英国加入欧洲货币联盟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米兰达;非洲货币联盟的发展[D];广西大学;2006年
7 王静;欧债危机与欧洲货币联盟及其体制改革[D];南京大学;2013年
8 崔皓月;独联体国家构建“卢布区”货币联盟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王晓婧;亚洲货币联盟和亚元的创建及构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李明阳;《经济货币同盟及欧元》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41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641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