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强度非线性关系探究——基于开放条件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框架的分析
本文选题:外商直接投资 切入点:能源消费强度 出处:《财经研究》2011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研究了在东道国人均收入水平差异的影响下,FDI对于降低本国能源消费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作用是否相同,并且对这种作用的显著程度和潜在的作用空间进行了分析。文章借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以人均收入与能源利用效率的非线性模型作为分析框架,使用1985-2008年包含74个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的全球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验证了"引入FDI能够提高本国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费强度"这一假设,同时,证明了"环境库茨涅茨曲线"理论在能源消费领域的适用性,即人均收入与能源消费强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文章之后通过在模型中引入交叉项验证了更高的人均收入水平能够更好地促进东道国对FDI的吸收,从而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whether FDI has the same effect on reducing the intensity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 us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income per capita of the host countr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the nonlinear model of per capita income and energy efficiency is used as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An empirical test was conducted using global panel data covering 74 high-income and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from 1985 to 2008.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FDI could improve energy use efficiency and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in the country,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theory in the field of energy consumption is proved. T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 capita income and the intensity of energy consumption is "inverted U-shape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ross term in the model, it is proved that a higher per capita income level can better promote the host country's absorption of FDI.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tensity of energy consumption, improve energy use efficiency.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NKZXB10035) 南开大学青年科研项目(NKQ09020)的资助
【分类号】:F832.6;F4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齐绍洲;罗威;;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2 赵进文;范继涛;;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依从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3 何一峰;;转型经济下的中国经济趋同研究——基于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4 齐绍洲;云波;李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收敛性及机理分析[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山;靳宇恒;;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4期
2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 赵进文;熊磊;;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对保险需求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11年07期
4 姜磊;季民河;;中国区域能源压力的空间差异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J];财经科学;2011年04期
5 原艳梅;林振山;陈玲玲;;基于EMD的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2期
6 傅春;巫锡金;;中部地区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与案例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7 邹沛思;贺灿飞;;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与区域发展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8 王丹枫;;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特征——基于1995-2007年31个省域数据的分位点回归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7期
9 周浩;傅京燕;;国际贸易提高了中国能源的消费?[J];财贸经济;2011年01期
10 ;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Convergence in Energy Intensity Gap and Its Economic Mechanism[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钱圆;袁建辉;姜慧勤;宋天野;;我国能源消耗、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联研究——以华东地区为例[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维国;潘祺志;;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3 王迪;聂锐;;长三角能源消费的特征分析与区域节能潜力测算[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查冬兰;周鹏;;中国地区工业能源动态效率比较分析——考虑能源消费结构差异的Malmqusit生产率指数方法[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周全;葛察忠;;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能效、污染强度排放数据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尤卓雅;能源替代、安全约束和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4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叶青海;利益协调视阈下不可再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明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万宇艳;我国工业结构低碳化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彭远新;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多尺度分析和反演[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2 宋兴达;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能源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静远;我国能源与化工产业的环境影响及其规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秦飞;山东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赖正源;基于STR模型的中国A股市场费雪效应检验[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菲菲;我国人民币实际汇率非线性特征的描述[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熊磊;我国保险发展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瑞军;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缪仁余;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10 张宁;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超群,储慧斌,李科,周四清;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误差校正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4年10期
2 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范英,张九天;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4年12期
3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4 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5 王志刚;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性[J];管理世界;2004年03期
6 赵伟;马瑞永;;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再认识——基于增长收敛微观机制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11期
7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长期收敛性——一个新方法的应用[J];管理世界;2006年09期
8 滕建州;梁琪;;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吗?——基于时序列的随机收敛和收敛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12期
9 张宗成,周猛;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异常关系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10 程建,连玉君;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协整分析[J];经济科学;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滕玉华;刘长进;;外商直接投资的R&D溢出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2 毛中根;从全球发展趋势看中国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郭英;陈飞翔;;广东省人力资本影响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2007年02期
4 孟凡臣;周文娟;马文军;;外商直接投资对北京制造业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J];兵工学报;2009年S1期
5 马冬梅;郭继鸣;刘晓辉;;外商直接投资对天津市就业的影响[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周燕;李柏洲;伍玉林;;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8年05期
7 刘荷琼;;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的影响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03期
8 刘春光;唐小艳;;FDI影响我国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机理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9年05期
9 吴国新,汪浩泳;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取向[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刘金钵,任荣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蕙馨;栾光旭;;加入WTO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组织的影响[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2 丁晓钦;;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技术外溢效应[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3 胡靖;;外商直接投资在华技术转移行为的实证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4 朴胜禄;李新忠;;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及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丁晓钦;;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技术外溢效应[A];首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高勇标;;深圳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宗卉;;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马野青;林宝玉;;在华FDI的知识溢出效应——基于专利授权数量的实证分析[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熊琼;蔡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第三产业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10 全毅;翁东玲;;全面提升福建利用外资质量与效益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志刚 王立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面临新形势[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郑劭清;外商直接投资助推中国经济腾飞[N];中国改革报;2003年
3 陈炳才;外商直接投资可能进入新时期[N];中国贸易报;2000年
4 记者 刘泉;中国成吸收外资最多发展中国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梅新育;对外资数据不必过度敏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6 记者 姜煜;投资北京洽谈会签约407亿[N];北京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李希琼 徐滨;外商直接投资 能给中国什么[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8 李新中;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国际贸易的促进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孙振华 喻文杰 唐爱平 易博文;人均GDP跨越1000美元 湖南面临机遇与挑战[N];湖南日报;2005年
10 袁梅;SARS会否减少外商直接投资[N];国际商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骁鹏;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市场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张彩霞;中国农业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延勇;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姚奕;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强度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5 石薇;外商直接投资引起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王文治;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古楠(Kundan Pokhrel Majagaiya);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在尼泊尔的经济影响[D];东华大学;2010年
8 崔宏楷;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9 朴商天;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赵进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演进规律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芳;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及其经济效果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2 张吉鹏;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徐瑕莲;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D];河南大学;2010年
4 贺秀峰;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D];江苏大学;2010年
5 张霖夏;加拿大外商直接投资法律及对外政策研究_兼论对中国投资法的借鉴意义[D];吉林大学;2011年
6 聂聆;中国加入WTO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2年
7 秦岭;外商直接投资对西部经济影响研究[D];宁夏大学;2003年
8 申蕾;财政分权、外商直接投资与陕西经济增长[D];西北大学;2010年
9 夏维奇;福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1979-1998)[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谢斯钿;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52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652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