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过剩:本轮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本文选题:货币超发 切入点:流动性过剩 出处:《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摘要】:本文以2000年第1季度到2011年第1季度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货币需求模型,说明自2010年7月以来,中国日益严峻的通货膨胀是由于流动性过剩引起的,但广为流传"央行超发43万亿货币"说法是不成立的。笔者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货币超发15.21万亿,预测2011年第二季度的货币超发为15万亿~20万亿。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first quarter of 2000 to the first quarter of 2011, this paper,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ong-term stable model of monetary demand, shows that since July 2010,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inflation in China has been caused by excess liquidity. But it is not true that the central bank has overissued 43 trillion currency. The author draws a conclusion by empirical analysis: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11, China's currency was overissued by 15.21 trillion, and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11 was predicted to be 15 trillion or 20 trillion yuan.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分类号】:F8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曾康霖;;“流动性过剩”研究的新视角[J];财贸经济;2007年01期
2 易纲;中国的货币供求与通货膨胀[J];经济研究;1995年05期
3 谢平;中国货币政策分析:1998-2002[J];金融研究;2004年08期
4 张思奇,P·M·萨默斯;贝叶斯向量自回归(BVAR)季度预测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年09期
5 罗煜;;货币供给、产出与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从货币供应量目标到通货膨胀目标制[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仁水;;中国稳健货币政策效应分析:1998-2004[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马英俊,陈彦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问题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赵明勋;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完善[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4 唐双宁;;High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Fuel Excess Liquidity[J];China Economist;2008年02期
5 李由;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通货膨胀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1996年09期
6 杜晓宇;李晓周;金焱;;我国货币供给与货币缺口的实证比较[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3期
7 吕光明;;中国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不同中介目标SVAR模型的比较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3期
8 蒋海,齐洁;制度变迁中金融风险转嫁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0年02期
9 黄武俊;陈漓高;;外汇资产、基础货币供应与货币内生性——基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1期
10 张雪兰;杨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基于1996—2009年季度数据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荔;田岗;侯利英;;外汇储备、外汇交易量与CHIBOR利率的VAR模型(2000—2004)——兼论“三元悖论”下冲销干预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龚敏;李文溥;;扩大内需中的货币政策效应——1996-2003年的实证分析[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吴丽华;徐u*;;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流动性测算[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吴剑飞;;中国经济增长波动与价格波动的关系:1992—2008[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莉;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文政;中国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田蕊;流动性冲击与金融稳定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柏杰;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庞菁菁;我国利率波动传导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付琼;中国经济崛起中的人民币汇率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8 高鸿;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效应及工具运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9 杨文泽;商业银行流动性建模、预测与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寇明婷;股票价格对货币政策调整的反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浩;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觅;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马静;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秋红;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用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陈胜;1978-2009年间我国流动性变动及其对经济金融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0年
6 刘仁慧;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比较及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陈静;货币政策透明度及其中国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张一飞;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物价影响的机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陈鹏;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调整优化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10 孙晓满;对2000-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奚君羊,刘卫江;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论思考——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新界定[J];财经研究;2002年04期
2 程建胜;“九五”时期中国货币政策述评[J];海南金融;2002年02期
3 黄先开,邓述慧;货币政策中性与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4 崔百胜;通货膨胀定标及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J];价格月刊;2005年01期
5 赵留彦,王一鸣;货币存量与价格水平:中国的经验证据[J];经济科学;2005年02期
6 樊纲;当前宏观经济的焦点问题与政策分析[J];经济研究;1995年02期
7 夏斌,廖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8 刘斌;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及在我国的应用[J];经济研究;2003年09期
9 吴敬琏;经济学家、经济学与中国改革[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10 刘金全,刘志强;中国货币政策非中性——货币—产出的因果关系和影响关系检验[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文凤;;通货膨胀下,,政策何去何从[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7年06期
2 饶丹雪;;我国当前通货膨胀原因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06期
3 张玉梅;王子柱;;收入分配不公——通货膨胀背后的深层原因[J];商场现代化;2007年33期
4 邱卫林;雷芳;;对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的思考[J];价格月刊;2009年01期
5 赵晓威;郭宁;;关于我国当前通货膨胀问题的思考[J];经济师;2010年03期
6 刘鹏;;论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8期
7 孙宁;孙艳茹;;流动性过剩:原因与应对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8年03期
8 陈新平;;治理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困境及其成因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9 李碧芳;;我国通胀压力下关于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思考[J];南昌高专学报;2008年06期
10 周高宾;;基于“事前”货币需求视角的流动性过剩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敏;严广乐;;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的系统动力学探讨[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2 李治国;;论通货膨胀的隐性危害与对策[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3 马恩棠;;工程建设项目评价中通货膨胀的处理[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夏兴园;;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成因[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5 何小鲁;;我国经济结构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6 马伯钧;;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7 孙启明;;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结构分析[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8 葛开明;;解读及治理经济转型期的通货膨胀[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9 支大林;;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主要特征及其双重压力[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10 赵宁夫;蒋金波;;通货膨胀不是纸币特有的经济现象[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卢怀谦;油价大涨推动美股下跌[N];中国证券报;2006年
2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所长 汪同三;通货膨胀:宁防其有 不赌其无[N];中国证券报;2007年
3 张之花;房产投资有趋热之势[N];房地产时报;2007年
4 本版编辑 王长勇 零时 岑文靖 陆彬 国际;通货膨胀离我们还有多远[N];经理日报;2006年
5 石虎祥;经济面奠定非美上涨趋势[N];汕头日报;2006年
6 陆星兆;左小蕾:适度通胀不是坏事[N];证券时报;2007年
7 李国旺;全面通货膨胀不会到来[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王靓;克里斯蒂娜,你的敌人是通货膨胀![N];东方早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苗燕;周小川:央行首先注重防治通货膨胀[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张晓晖;通胀时期如何保护财富[N];上海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楠;我国通货膨胀过程的形成机理分析与传导机制检验[D];吉林大学;2011年
2 卢满生;我国通货膨胀指数修正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潘方卉;基于预期、持续性和波动性的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齐鹰飞;短期通货膨胀动态:理论和中国实证[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Mamudu Daffay;通货膨胀不确定性、通货膨胀预期及通货膨胀的成本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顾书桂;地租推动型通货膨胀的通货紧缩效应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7 李世刚;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8 张五六;非线性通货膨胀持续性的贝叶斯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黄霞;流动性过剩与资产泡沫膨胀下的中国金融稳定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尹燕海;物价稳定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构建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阳;流动性过剩:泡沫与通胀的交替[D];吉林大学;2009年
2 陈中;宏观视角的流动性测度方法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尤建强;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成本对比以及最优通货膨胀率[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4 肖宏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高恒亮;我国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齐永生;我国货币供给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其格其;通货膨胀下的大型项目投资经济分析及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8 杜黑;我国近年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常浩;通货膨胀对复杂库存系统的优化调度及其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周军;我国资产价格波动对通货膨胀影响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80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680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