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放会影响我国的熟练劳动供给吗
本文选题:劳动供给 切入点:熟练劳动 出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摘要】:基于我国1999~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国际贸易、FDI等经济开放现象对熟练劳动供给比例的影响。与Avalos(2006)、Katz和Murphy(1992)的研究结果不同,对总体的实证研究表明,贸易依存度、FDI等经济开放因素通过教育投入而非熟练劳动相对工资对熟练劳动供给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熟练劳动相对工资及工资与贸易依存度和FDI变量的交叉项对熟练劳动供给没有显著的作用,而教育投入变量与贸易依存度和FDI变量的交叉项对熟练劳动供给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贸易依存度和投资份额变量对熟练劳动供给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分类研究表明,地区的受教育程度、教育投入、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工资差距等特征差异是影响熟练劳动供给的重要因素。
[Abstract]:Based on the inter-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1999 to 2006,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DI on the proportion of skilled labor supply.Different from the results of Avalos-2006 / Katz and Murphyry 1992), empirical studies on the whole show that the economic open factors such as trade dependence and FDI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supply of skilled labour through educational inputs rather than relative wages of skilled labour.The relative wages of skilled labor and the cross terms of wage and trade dependence and FDI variables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upply of skilled labor.The cross terms of educational input variable, trade dependence degree and FDI variable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skilled labor supply, and trade dependence and investment share variable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skilled labor supply.The classification study shows that the differences of education level, educational input and wage gap between skilled and unskilled labor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upply of skilled labor.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国际贸易、FDI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编号:08JA790071)
【分类号】:F752;F832.6;F249.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姚先国,谭岚;家庭收入与中国城镇已婚妇女劳动参与决策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2 郭继强;;中国城市次级劳动力市场中民工劳动供给分析——兼论向右下方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智勇;;最低工资会打击农民工就业吗[J];财经科学;2007年10期
2 李学清;;区域经济时空观中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与区域经济发展[J];经济评论;2007年03期
3 何大安;;产业运行格局与就业结构变动[J];经济学家;2006年03期
4 郭继强;;“内卷化”概念新理解[J];社会学研究;2007年03期
5 郭继强;;低收入者工资决定模型──一个统一若干著名理论新视域的理解[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智勇;;低廉工资、最低工资立法与农民工就业[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2 张智勇;;最低工资会打击农民工就业吗[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放之;中国经济起飞阶段的工资水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李毳;城市化过程中农民进城就业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佐藤孝弘;论社会责任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影响[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4 贺秋硕;我国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工资决定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何宽;有机食品生产中若干问题的建模与优化[D];东南大学;2004年
2 战冬娟;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发展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3 周悦;基于新家庭经济论的当代女性阶段性就业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4 林和森;经济因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6年
5 李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6 李娟;女性视角的跨国民族婚姻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7 何玮娜;人口转变背景下次级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潘锦棠;经济转轨中的中国女性就业与社会保障[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2 金剑;我国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978~2001年)[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陆铭,葛苏勤;经济转轨中的劳动供给变化趋势:理论、实证及含义[J];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04期
4 姚先国,谭岚;家庭收入与中国城镇已婚妇女劳动参与决策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5 蔡f ,王美艳;中国城镇劳动参与率的变化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6 郭继强;;中国城市次级劳动力市场中民工劳动供给分析——兼论向右下方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忠;郭松山;;失业保险对失业者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证据[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姜华东;;人力资本分层与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J];经济问题;2007年09期
3 刘国平;褚玉静;;“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0期
4 万相昱;张世伟;;我国城镇居民劳动参与率状况与成因——基于微观数据的经验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张小兰;马慧肖;;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基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06期
6 许德友;;发展中小企业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一个基于中小企业理论和中国现实的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7年05期
7 成得礼;;中国沿海城市成长型城中村原住民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研究;2008年02期
8 王莹;;论我国的就业问题与税收对策[J];菏泽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姜华东;;“民工荒”并不能说明我国经济到了“刘易斯转折点”[J];开放导报;2007年03期
10 雷晓燕;;中老年女性劳动供给及代际转移在子女间的差异[J];人口与经济;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何永江;;中国民工荒的原因与对策[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2 曹阳;;就业压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渐进性[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3 陈钊;陆铭;吴桂英;;经济转型中的婚姻家庭与女性就业:对相关事实的经济学理解[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姚先国;谭岚;;家庭收入与中国城镇已婚妇女劳动参与决策分析[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5 吕昭河;陈瑛;徐晓勇;;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非一致性研究——基于地区差异的面板数据分析[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兰宜生;;试论发展创新性劳动密集型产品[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4)[C];2004年
7 冯金华;;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一般均衡[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8 王军英;朱晶;;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时间研究[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庞东梅;“用工荒”再现意味着什么?[N];金融时报;2010年
2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业安;决策背后的网络力量[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3 易茗忻;技工荒影响制造业竞争力[N];中国工业报;2006年
4 王振;对“技工荒”问题要有长期准备[N];文汇报;2006年
5 龚丹韵;究竟谁来决定劳动工作时间?[N];解放日报;2008年
6 文心;提高产业工人工资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意义重大[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周业安;低工资提升之道[N];中国经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卢铮;用工荒来得早 加薪潮料再现[N];中国证券报;2011年
9 孔德威(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灵活化:西方国家劳动力市场改革的主要趋势[N];中国改革报;2006年
10 严启发;提高产业工人工资应成为当前重要政策取向[N];国际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妍;基于S-C-P范式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解析[D];西北大学;2010年
2 谭岚;中国经济转型中城镇女性劳动供给行为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3 付伯颖;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罗贵发;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5 赵海;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袁乐平;长期的总量性失业理论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7 王志伟;中国就业函数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何亦名;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程俊峰;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10 贾朋;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汝虎;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供给影响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林晓炜;最低工资制度的劳动供给效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3 谢石;新疆城镇女性劳动参与率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4 方琦;城镇居民劳动参与率状况与成因[D];吉林大学;2007年
5 喻磊;浙江省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罗媛;已婚女性劳动力供给决策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7 俞越;劳动供给冲击对居民消费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3年
8 伊立夫;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福利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宋桂时;农村剩余劳动就业的新特点及深层微观原因[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车翼;养老金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20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720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