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隔夜利率互换境内外市场联动效应研究
本文选题:利率互换 + 联动效应 ; 参考:《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10期
【摘要】:本文研究了2008年-2010年期间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年期的以隔夜SHIBOR为标的的境外无本金交割人民币隔夜利率互换市场和境内人民币隔夜利率互换市场的联动效应,通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二元BEKK-GARCH(1,1)模型进行检验分析。研究发现:境内外市场之间无明显的报酬溢出效应;仅3个月期境内外市场存在显著双向波动溢出,其他期限均表现为境内对境外的单向波动溢出;动态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期限境内外利率互换报价基本保持同向变化,但关系不稳定;央行基准利率的调整事件对相关系数的变化方向有显著影响。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linkage effects of the offshore non-deliverable RMB overnight interest rate swap market and the domestic RMB overnight interest rate swap market with overnight SHIBOR as the targe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08 to 2010, which are three months, six months, nine months and one year.Granger causality test and binary BEKK-GARCH1) model were used to test and analyze.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no obvious return spillover effect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s, only a significant two-way volatility spillover exists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s for 3 months, and the other periods are one-way volatility spillovers at home and abroad.The dynamic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quotation of interest rate swaps within and outside the time limit basically changes in the same direction, but the relationship is unstable, and the adjustment event of the central bank's benchmark interest rate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direction of the change of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GD10XYJ11)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编号:x2jmN910019a)
【分类号】:F224;F82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徐剑刚;李治国;张晓蓉;;人民币NDF与即期汇率的动态关联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9期
2 陈蓉;郑振龙;龚继海;;中国应开放人民币NDF市场吗?——基于人民币和韩圆的对比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6期
3 李成;王彬;黎克俊;;次贷危机前后中美利率联动机制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9期
4 于孝建;;人民币利率衍生产品标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奚君羊;张小燕;;人民币即期汇率与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的关联性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6 黄学军;吴冲锋;;离岸人民币非交割远期与境内即期汇率价格的互动:改革前后[J];金融研究;2006年11期
7 赵华;;人民币汇率与利率之间的价格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J];金融研究;2007年03期
8 刘亚;张曙东;许萍;;境内外人民币利率联动效应研究——基于离岸无本金交割利率互换[J];金融研究;2009年10期
9 刘亚;张曙东;;境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效应: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J];科学决策;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敏;巴曙松;;人民币即期汇率与境内外远期汇率动态关联——NDF监管政策出台之后[J];财经研究;2010年02期
2 戎如香;;人民币在岸远期市场和离岸NDF市场关系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9年01期
3 宁yN姿;陈佳;;浅析人民币国际结算对商业银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8期
4 杨玲玲;孙海霞;;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有效性及其价格发现力——基于汇率期限结构的实证检验[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2期
5 陈镜冰;;新兴产业的金融市场拓展及其风险控制——持续性与风险性视角下的福建省域分析[J];福建金融;2011年04期
6 范言慧;潘慧峰;李哲;;人民币升值预期与我国的贸易顺差[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02期
7 陈蓉;郑振龙;龚继海;;中国应开放人民币NDF市场吗?——基于人民币和韩圆的对比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6期
8 贺晓博;;境外人民币NDF和境内人民币掉期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6期
9 王曦;郑雪峰;;境内外人民币远期汇率信息传导关系的演变:一个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11期
10 吴先智;;NDF市场与境内人民币汇率的互动研究[J];广西金融研究;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先智;蓝发钦;;NDF市场对境内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研究[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玲玲;;境内外人民币远期汇率联动性及其波动性比较[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陈蓉;郑振龙;;美元/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偏差信息含量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Analysis on the Possibility of the Interest Rate Adjustment Based on Bayesian Network[A];Proceedings of the 3~(rd) (2011)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inancial Risk and Corporate Finance Management(Volume Ⅰ)[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洋;中国货币流动性失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2 金涛;利率、股价和汇率关联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顾巧明;基于市场一体化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张阁;中国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史宇峰;金融资产收益相关性及持续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俞开江;人民币“双率”调整与我国贸易收支平衡调控研究: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郑挺国;基于有限混合状态空间的金融随机波动模型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魏英辉;行为金融视角下的汇率波动特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王灵芝;中国证券市场流动性风险的量化与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严敏;境内外人民币即远期市场间联动与定价权归属[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荣荣;境内外人民币外汇市场间的信息流动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赵丹;利率与汇率联动效应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3 于倩倩;行业股价指数波动溢出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费婧蓉;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的动态关联性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张永涛;美国对华单边汇率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房青;远期汇率变动的期限结构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胡海龙;基于利率平价视角的境内外人民币远期汇率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8 俞婕;基于随机波动M-Copula模型的人民币汇率与其衍生品相关性之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任虹宇;人民币汇率升值条件下人民币衍生品的风险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康文媛;从市场有效性角度评述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效果[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剑刚;李治国;张晓蓉;;人民币NDF与即期汇率的动态关联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9期
2 李帅;熊熊;张维;刘文财;寇悦;;我国股票市场共因子的价格发现——以上证指数、H股指数与H股指数期货为例[J];系统工程;2007年08期
3 王余;蒋志明;;化工主导产业链高级化与产业集群创新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1期
4 张陶伟,杨金国;人民币NDF与人民币汇率失调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10期
5 黄学军;孙文静;;自由化背景下NDF市场的开放——新兴市场的经验[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03期
6 代幼渝;杨莹;;人民币境外NDF汇率、境内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10期
7 崔明超;黄运成;;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10期
8 陈蓉;郑振龙;龚继海;;中国应开放人民币NDF市场吗?——基于人民币和韩圆的对比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6期
9 贺晓博;;境外人民币NDF和境内人民币掉期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6期
10 熊熊;王芳;张维;孙雅婧;;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与A股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与波动溢出研究[J];管理学报;2009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生蕾;运用利率互换促进商业银行发展[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申兵;利率互换(IRS)利润来源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4年04期
3 朱敏;利率风险防范武器——利率互换的运用[J];中国外汇管理;2001年06期
4 李朝民;利率互换案例分析[J];经济经纬;2003年06期
5 ;利率互换产品介绍[J];国际金融;2006年05期
6 李铁;利率互换:一种新的融资方式[J];企业改革与管理;1997年06期
7 杨郊红;;利率互换会计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6年01期
8 ;词条[J];财务与会计;2006年24期
9 周继忠,,杨斌;规避风险的有效工县──利率互换[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5年11期
10 谷澍,王海妹;关于互换交易会计处理的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199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世武;许丹;赵丽娜;;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的实证研究[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2 西村友作;孙便霞;;全球金融海啸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基于已实现波动率的中美波动溢出效应对比[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陈万义;;互惠调换的数学模型[A];2002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胡新民;;论坚持和深化土地管理体制改革[A];中国土地学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5 邱群生;;转向与协同:优化政府职能的现实选择[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邓华;张凤军;;社会管理中的客体流变及政府的预测性应对——以失业群体的流变及应对策略为例[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一鹏;;节能减排与大量消费[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尹继东;黄小勇;;中部地区工业化水平与发展方式转变[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梁小夏;仝选甫;;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中几个具体问题的分析与思考[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10 李晶宜;高旺盛;;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出路[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欧阳晓红 张云;利率互换“全覆盖”2万亿险资配置求解[N];经济观察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徐永;被“浅尝辄止” 险资利率互换多重受限[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3 通讯员 刘凤学;民航甘肃监管局:加强协调配合 形成联动效应[N];中国民航报;2010年
4 鄂庭;依靠比较优势 开展利率互换[N];中国保险报;2010年
5 陆小斌;什么叫“利率互换”[N];金融时报;2001年
6 王福平;*ST中华破产将引发联动效应[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7 高联军;利率互换渐成利率风险管理利器[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胡婧薇;加息预期渐近 外资行抢占利率互换市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9 记者 俞燕;利率互换业务“全覆盖”保险机构[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10 辜天林;总府支行成功营销利率互换业务[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可;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与分析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正声;互换类衍生产品的定价及其市场联动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仰小凤;随机利率下带违约风险的利率互换定价[D];浙江大学;2010年
4 邓长荣;我国住宅价格影响因素与波动性特征[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焦志常;固定收益证券组合投资与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胡海鹏;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马颖;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体系与制度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刘秋华;配电网开放模式下电力销售企业购售电决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顾巧明;基于市场一体化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刘维忠;新阶段新疆农村扶贫开发模式与对策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永靖;利率互换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郭志辉;人民币利率互换套利交易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韩静;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进勇;人民币利率互换之定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孙增光;中国内地A股与香港地区中国概念股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马文燕;中国股票市场行业波动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7 于倩倩;行业股价指数波动溢出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商旭;一个利率互换定价的新模型[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张卫宇;流动性不足制约人民币利率互换生效[D];复旦大学;2010年
10 高明瑞;危机时期金融市场波动溢出效应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733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1733177.html